程序物语(六):探寻你的与众不同之处

    最近接到一些邮件,很多人提到一个词:"迷茫",我想,这可能是整个社会环境所致。我想提出的问题是:在社会中竞争,你究竟具备了什么?换句话说,你有什么不可替代的独特之处?才能够让你不“迷茫”?回答问题之前,先看一段文章:

  《微软360度——企业和文化一书中提示了微软的招聘哲学——做微软人的五大核心素质,文中提到:  

  微软一直致力于发现和吸引业界的精英人才,在公司成立的早期,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默亲自参与所有新员工招聘,他们的用人哲学,招聘理念,面试智慧到现在都代代相传。
  微软对招聘人才十分十分重视。可以说是从上到下总体动员,用尽渠道广罗精英。就像本书第一章所介绍的,公司的管理理念之一就是尽量招聘最聪明的人才,“招聘”因此是每个员工的份内工作!很多年前一个新入微软的主管要面试一个程序员。他自己有一个程序没写完,想把面试的事推了。他的老板发现了,给他说了这么一番话。这番话相信很多微软的管理人员都牢记在心,传给他们的手下。他说:“微软现在公司股价在市场上值上千亿。投资人下了这些钱,相信我们值这么多。但你看,如果把我们的公司大楼,计算机,办公设备等不动产全卖了,得不了几个钱。剩下值这几个千亿就是我们这些‘人’了。如果我们不请到最好的员工队伍,公司的价值就不断下降了。投资人可不想看到这个!无论你在干什么,招聘工作任务一到,把其他事都推掉!”基于这种态度,在微软多年来一直把招聘人才视为公司一大成功基柱。
  微软内部有专门的网站提供微软面试官须知的信息。其中谈到的微软招聘哲学强调说,一个人的自身能力(natural abilities)和天赋(talent)比他或她的经验更重要。虽然在微软每人似乎都带进了自己特有的天赋和独特的工作习惯和方法,但是要成功地在微软的环境里适应和取得成就,有五大核心素质(core talents)是必须具备的:
(1)聪明智慧(smart)
(2)工作勤奋(work hard)
(3)做事到点(get the right things done)
(4)热爱技术(passion for technology)
(5)可塑性强(be flexible)
  其实微软这样的要求是很明智的。高科技领域发展日新月异,微软内部开发的产品也不断更新改进,所以不应该依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当然已有的相关经验和知识是好的,也会有帮助,但不是必须要具备的聘用条件。
  不难想象,具有以上五项素质的人有很大机遇在微软成功,因为他们对技术的激情,加上聪明又勤奋,都是很愿意学习和做出成果,也学得很快。可塑性强(flexible)能保证员工适应性强,不同的岗位、产品、功能、任务都容易胜任。加上做事到点,也就是做工作中需要他们做的事,而不是个人兴趣决定要做的事。

  也就是说,要想在微软工作,首先,得具备一些素质,什么技能的并不重要,在一个成熟的商业环境里,技能培养的难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关键是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所以,很多人在想,三十岁后,程序生涯是不是到头了?
依我看,三十岁以后程序员的简历应该这么写:

  具备掌控***的能力。

  具备整合团队**的能力。

  具备构建核心价值的能力。

  具备管理****的高级技巧。

  具备*******的能力。

  至于经验、技能等等,可以一笔带过。

  再不要像十年前那样:精通linq,精通SQL,精通****。这只是技能,不是你的核心能力。如果你只是会这些,对不起,年齡是你最大的劣势,你的活力不足,比你价廉物美年轻人多的是,而且是越来越多。你用什么跟他们竞争。商业活动的本质是通过交换获取价值即利润。公司没必要为你背上沉重的负担。

  从这个角度看,人生的三十岁以前是积淀、是寻找。三十而立,你要有选择地度过自己的后半生,更具智慧的后半生。我最近碰到的一些在我看来比较成功的人士,他们有几个特点,结交诤友,处事大度,有责任感,不固执。问到一些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他们会谦虚地说略微知一二,实际聊一聊会发现,他们的理解足够的深入,不得不佩服他们善于经营自己,无形中,外人对他们的评价和期望就提升了。想想看,刚毕业那会,做过几个项目,甚至一个项目,就说自己精通C#,asp.net,真是无限感慨啊。那时是策略需要,不那么写没人理你。可实际上呢?如果你的精通就等于这点水平,那么你以后再说你多么多么强,经理先会给你打一折,再考虑你的说法。这个多么值得我们思考啊。

   鹏凌三千的一曲肝肠断--《未睹棺椁先哭君——谷歌墓志铭》,路人甲乙丙丁纷纷侧目,这里作者很复杂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虽然是套用,但也不乏自己的思想溶入文中,阅者或会心一笑,或奋起摇旗,少有无动于衷者。因其文中蕴含着一种情感中共同的东西,具体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但能感觉到。

  所以说,人生的积淀就是你的能力的累积,你的独一无二之处,这是你的核心价值,比如文采,这是别人模拟不了的。你对这个世界的创新能力,是你与众不同之处我固执地以为,如果今生不为做一两件别人无可替代之事,生,没必要,活,没必要。

   学会思考,理解、学会写和表达而不是机械的记录。知识是记录不完的,得消化,吸收.。有人说过:知识,消化后才会变成营养,这之前,不过是智商中的脂肪罢了别人已经透彻研究的东西,你可以改进,但没必要造轮子。你要写和表达的,是自己新的理解。比如乔致庸的管理和成功经验,研究的人多了,但我还是想写自己的体会,因为我的理解角度不同,我不求全求美,但体会是自己的真实感受。从项目管理角度,他身上的确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分享这些不是很快乐吗?http://www.cnblogs.com/downmoon/archive/2010/01/07/1641129.html 

  有时候有这样的体会,有些朋友,或成功人士,好像什么都懂,都能分析个条条框框来,即使他从没经历过。那是因为他活得有深度,有思想。即使自己未经历过,但亦可籍由智慧类推出来。有了自己的思想,大多数的时候,可以自己“主观地”分析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

  例如前几天热炒的"谷歌中国退出事件",很多人跟风,有怀疑、有大吼,有看热闹的。仔细想想:其实google这是一招商业手法而已。我认为:所有的公司都是为利润而生,商业活动的本质是利润,即便是“最受人尊敬的公司”也不例外,客观上,它只是非正式地宣布了一下,让媒体炒炒,让公众关注下,博取商业同情和政治讨价的筹码而已。其后果有两种:一、真的退出,那它赢得了掌声和尊严,中国ZF为之买单,并陷入被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外界对中国开放姿态的评价。二、不退出,它也赢得了关注,至少为自己赢得了稍好一些的公平竞争的机会,以后万一那天,真的顶不住了,它再选择退出,也显示了它的努力和诚意,可以体面的退出。效果同一。

  只是,这种手法,只可一、二。不可三、四、毕竟,全世界的群众们不傻。

  思想有了深度,你会觉得程序之外,远有更为广阔的天地。年龄,只不过是一个记号罢了。

  好像有点跑题了。

 

 

所有程序物语系列文章:

http://www.cnblogs.com/downmoon/category/226146.html

 

 

posted @ 2010-01-20 08:59  邀月  阅读(2051)  评论(1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