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提出的OSI七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
 
7应用层            数据用户接口,提供人操作软件的接口
6表示层            数据的表现形式,特定的功能实现,比如数据加密、数据传输的编码等,一般由软件完成
5会话层            通讯的通讯状态,比如在不同操作系统建立回话关系,一般由软件完成
4传输层            段,实现网络上不同主机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可靠和不可靠的传输,传输层流量监测,流量控制等,会在上层数据外围标记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3网络层            包,提供逻辑地址(IP)、选路,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会在上层数据外围加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2数据链路层     帧,将上层数据封装成帧,用MAC作为媒介访问,错误监测和修正。帧的加封和解封,上层数据外围加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即网卡物理地址,出厂就刷到硬                                            件中,很难改变
1物理层            比特流设备之间的传输,物理接口、电气特性等。网线标准、线缆标准,属于硬件设备类,网线、光纤、光缆等。
 
7、6、5层通常被称为应用层,由人与应用程序完成。
1层就是物理数据,网线等。
 
数据链路层存储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而MAC地址的操作通常用于交换机设备。交换机接口比较多一些,用于不同计算机直接相互交流。交换机中有张表存储和交换机连接的各个设备的MAC地址和接口。如果没有找到对应MAC地址,就会发一段广播,广播只能在同一个网段内的(不能穿越路由器),可以穿越交换机。
 
 
网络层为数据存储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IP地址的交流常用语路由器设备。路由器的接口则比较少一些,因为路由器的最基本功能是用于分网段,一个网段内的设备都可以连接到一个接口中。假定两个网段的A、B设备想要进行通信,可以使用路由的ARP代理技术。





posted @ 2017-02-27 14:27  鱼我所欲也  阅读(58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