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听说"云计算"了,没有系统的研究过,今天突发奇想就上网搜了些资料.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其实是分布式处理 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综合发展趋势.有些专家还指出云计算的影响的重要性 不亚于电子商务,难怪会受到Google ,MS,HP,IBM多个大公司的重视.
我觉得这个概念在未来几年里非常值得关注.
下面是我从chinabyte上找到的一些资料.
http://server.chinabyte.com/454/8160954.shtml
了解“云计算”——概念
比尔·盖茨1989年在谈论“计算机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时”时说:“用户只需要640K的内存就足够了。”那时,所有的程序都很省很小,100MB的硬盘简直用不完。
李开复(现任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钱庄。最早人们只是把钱放在枕头底下,后来有了钱庄,很安全,不过兑现起来比较麻烦。现在发展到银行可以到任何一个网点取钱,甚至通过ATM,或者国外的渠道。就像用电不需要家家装备发电机,直接从电力公司购买一样。“云计算”带来的就是这样一种变革——由谷歌、IBM这样的专业网络公司来搭建计算机存储、运算中心,用户通过一根网线借助浏览器就可以很方便的访问,把“云”做为资料存储以及应用服务的中心。
(一)原理: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这可是一种革命性的举措,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的蓝图已经呼之欲出:在未来,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从这个角度而言,最终用户才是云计算的真正拥有者。
云计算的应用包含这样的一种思想,把力量联合起来,给其中的每一个成员使用。
(二)“云”时代
目前,PC依然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核心工具——我们用PC处理文档、存储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U盘与他人分享信息。如果PC硬盘坏了,我们会因为资料丢失而束手无策。
而在“云计算”时代,“云”会替我们做存储和计算的工作。“云”就是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云”的好处还在于,其中的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保证“云”长生不老。Google就有好几个这样的“云”,其他IT巨头,如微软、雅虎、亚马逊(Amazon)也有或正在建设这样的“云”。
届时,我们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不需关心存储或计算发生在哪朵“云”上,但一旦有需要,我们可以在任何地点用任何设备,如电脑、手机等,快速地计算和找到这些资料。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资料丢失。
(三)云计算的几大形式
1.SAAS(软件即服务)
这种类型的云计算通过浏览器把程序传给成千上万的用户。在用户眼中看来,这样会省去在服务器和软件授权上的开支;从供应商角度来看,这样只需要维持一个程序就够了,这样能够减少成本。Salesforce.com是迄今为止这类服务最为出名的公司。SAAS在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和ERP中比较常用。 Google Apps和Zoho Office也是类似的服务
2.实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
这个主意很早就有了,但是知道最近才在Amazon.com、Sun、IBM和其它提供存储服务和虚拟服务器的公司中新生。这种云计算是为IT行业创造虚拟的数据中心使得其能够把内存、I/O设备、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
3.网络服务
同SAAS关系密切,网络服务提供者们能够提供API让开发者能够开发更多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而不是提供单机程序。
4.平台即服务
另一种SAAS,这种形式的云计算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你可以使用中间商的设备来开发自己的程序并通过互联网和其服务器传到用户手中。
5.MSP(管理服务提供商)
最古老的云计算运用之一。这种应用更多的是面向IT行业而不是终端用户,常用于邮件病毒扫描、程序监控等等。
6.商业服务平台
SAAS和MSP的混合应用,该类云计算为用户和提供商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比如用户个人开支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设置来管理其开支并协调其订购的各种服务。
7.互联网整合
将互联网上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整合起来,以便用户能够更方便的比较和选择自己的服务供应商。
说了半天相信很多人还没搞清怎么回事,因为单“云计算”这三个字就已经够云里雾里的了。
http://server.chinabyte.com/364/8074864.shtml
多核、云计算名列最具革命性技术榜首
Gartner公司分析师David Cearley和Carl Claunch称,多核处理器、云计算、用户界面,社会网络/社会软件,以及Web mashups排在最具"革命性技术"前五位,预计将在2008年到2012年间重塑IT业前景。
接下来的五项技术为: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关联性计算(contextual computing)、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虚拟技术。
分析师将于本周Gartner的拉斯维加斯Symposium Itxpo大会上公布这一结果。
多核处理器是一项先进技术,但是单线程应用软件无法利用这一优势,分析师注意到:"单线程应用软件可以驱动一个八核系统,但是利用率仅为12.5%,因为其仅能利用8核中的一个。"
因此企业认为应用软件需要加以改进以满足当前多核时代的需求。
分析师们说,排在榜单5-10位的技术,如普适计算,也将在未来的几年中得到更多支持。
Xerox公司的研究人员描绘了计算业即将到来的第三波:计算机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然而我们却看不到。他们写道:计算第三波所展现的是计算机已经由前台隐至后台,人们所感受到的仅是满足需求的技术。例如,汽车上的计算机是隐藏在方向盘和按钮后面的,未来的大部分计算机均将是隐藏起来的。
分析师们预测,将多种方法--例如射频识别(RFID)、便携式和广域访问数据等先进网络技术相结合会推动这一趋势的发展。
到2010年,Web mashups技术将成为创建企业应用软件集成的主要模式(应用率将达80%)。
http://server.chinabyte.com/328/7820828.shtml
IBM“蓝云”带来即可使用的云计算
2007年11月15日,IBM (NYSE: IBM)在上海推出了“蓝云(Blue Cloud)”计划,为客户带来即可使用的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它包括一系列的云计算产品,使计算不仅仅局限在本地机器或远程Server Farms,通过架构一个分布的、可全球访问的资源结构,使数据中心在类似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
“蓝云”建立在IBM在领先的大规模计算领域的专业技术,将基于由IBM软件、系统技术和服务支持的开放标准和开源软件。全球超过200名IBM研究人员参与开发的“蓝云”,将帮助客户快速和简便的探索云计算基础架构以实现极限规模运算。
IBM正在同精选出的公司、政府机构、大学和互联网企业展开云计算计划方面的合作,并将于2008年向客户正式推出第一套支持Power和x86处理器系统的“蓝云”产品。
IBM今天在上海举行的SOA创新高峰论坛上演示了运行在配置Power和x86处理器的IBM BladeCenter上的云计算技术如何随着某一应用工作负载的变化动态地提供和分配资源。IBM还计划于2008年提供一个System z“大型主机”云环境,以充分利用System z支持的超大数量虚拟机的能力。同时,IBM还计划提供基于高密度机架集群的云环境。
“蓝云”基于IBM Almaden研究中心(Almaden Research Center)的云基础架构,包括Xen和PowerVM虚拟Linux操作系统映像以及Hadoop并行工作负载安排。“蓝云”由IBM Tivoli软件支持,通过管理服务器来确保基于需求的最佳性能。这包括通过能够跨越多服务器实时分配资源的软件,为客户带来一种无缝体验,加速性能并确保在最苛刻的环境下的稳定性。
IBM系统与科技事业部开发和制造高级副总裁Rod Adkins表示:“‘蓝云’将帮助我们的客户快速建立一个云计算环境,以便在自己的企业环境中对各种Web 2.0应用进行测试并建立原型。这种方法未来将可以帮助IT管理人员大大降低对需求经常波动的基础架构进行管理的复杂性和成本。”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它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很多因素推动了对这类环境的需求,其中包括连接设备、实时数据流、SOA的采用以及搜索、开放协作、社会网络和移动商务等这样的Web 2.0应用的急剧增长。 另外,数字元器件性能的提升也使IT环境的规模大幅度提高,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一个由统一的云进行管理的需求。
IBM开发“蓝云”的目的是帮助客户充分利用云计算包括云应用的能力,通过基于SOA的Web服务,来与他们现有的IT基础架构的集成。“蓝云”将特别关注IT管理简化方面的突破性需求,以保证安全性、隐私性、可靠性、高使用率和高效率。另外,云计算主要是针对现有的以及即将出现的大规模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
11月13日,IBM和越南科技部(Vietnames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称:MoST)共同宣布了一项将运行在云计算基础架构上的开放创新试点计划。
越南科技部副部长Tran Quoc Thang博士表示:“我们与IBM共同创建的越南科技进步创新信息门户(Vietnam Inform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 Innovation Portal,简称:VIP)将为越南的各类组织和公众提供一个动态的丰富内容资源,以鼓励在国民、团体和政府组织机构中进行创新。VIP将基于IBM的企业Web 2.0创新梦工厂(Innovation Factory)解决方案,通过IBM Almaden研究中心的云基础架构提供给大学和研究机构。”
“蓝云”的起源
“蓝云”的概念源自IBM通过一个名为技术采纳项目(Technology Adoption Program)的IBM创新门户来支持其软件创新人员而进行的工作。IBM开发人员可以请求被分配的计算资源和软件,在整个项目中同IBM员工一起对其进行测试和试验。
IBM高性能随需解决方案团队副总裁Willy Chiu博士表示:“在过去的几个月中,通过为IBM创新人员提供一个动态的基础架构环境,我们在云计算技术领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我们的创新人员在向市场推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而我们的“蓝云”大大节省了创新人员获得这些资源所需的时间,仅此一点,客户就表现出希望部署类似解决方案的强烈兴趣。”
第一个“蓝云”产品将于2008年春季开始供货。有关这一产品的细节将在那时公布。
IBM和大规模计算(Massive Scale Computing)
“蓝云”代表了IBM在一直领先的计算领域中的下一个重大的进步,因为其根植于IBM数十年来在开发和领导大规模计算方面的丰富经验,其中包括:
ü 并行系统综合体(Parallel Sysplex):IBM System z大型机作为单一系统映像进行管理,并结合了数据共享和并行计算来保证系统集群能够共享工作负载以实现高性能和高可用性。
ü IBM的“深蓝”SP集群(Deep Blue SP Cluster):当前集群技术的上一代产品,IBM富有传奇色彩的深蓝系统由于10年前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而名声大振。
ü “蓝色基因”(Blue Gene):一种强大的大规模超级计算机网络,它充分利用了开放系统和大量的非常低成本和高能效的组件。下一代蓝色基因Blue Gene/Q预计最终将达到10到30 Pet flops的运算速度,或每秒数千万亿次浮点运算速度。
ü 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基于一套开放标准和协议,包括主要的SOA标准。IBM是商业网格计算的早期倡导者和推动者,正在积极实现分布式计算和数据资源如处理、网络带宽和存储能力的虚拟化,以创建一种单一系统映像,允许用户和应用无缝地访问巨大的IT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