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第三篇阅读笔记

  这次读了《构建之法》的第五、六、七章。

  第五章主要说的是团队,软件团队有各种形式, 适用于不同的人员和需求。软件团队的形式, 最初是混沌的一窝蜂形式: 一群人开始写代码, 希望能写好好软件。随着团队的成熟和坏境的变化, 团队模式会演变成下面的几种形式之一:一窝蜂模式 、主治医师模式、明星模式、社区模式、业余剧团模式、秘密团队、特工 团队、交响乐团模式、爵士乐模式、功能团队模式、官僚模式。就目前来看我们现在组建的团队还处于一窝蜂模式,就想写好所做的东西。随着团队的发展就会需要软件开发流程。软件开发流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软件开发, 运营, 维护的效率;以及用户满意度, 可靠性,和软件的可维护性。而瀑布模型是软件开发流程中经典的模型。现在我们组建的团队也将开始尝试一个软件开发流程。

  第六章说的是敏捷开发。敏捷开发主要有这几个原则1. 尽早并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以满足顾客需求2. 敏捷流程欢迎需求的变化,并利用这种变化来提高用户的竞争优势3. 经常发布可用的软件,发布间隔可以从几周到几个月,能短则短4. 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该每天共同工作。分为三步:第一步:找出完成产品需要做的事情。Backlog翻译成“积压的工作”、“待解决的问题”、“产品订单”,都可以。产品负责人主导大家对于这个Backlog进行增/删/改的工作。每一项工作的时间估计单位为“天”。第二步:决定当前的冲刺需要解决的事情—Sprint Backlog。整个产品的实现被划分为几个互相联系的冲刺。产品订单上的任务被进一步细化了,被分解为以小时为单位。第三步:冲刺。在冲刺阶段,外部人士不能直接打扰团队成员。冲刺期间,每天要开一个每日例会,站立会议很短暂但是很有必要。冲刺之后才能对程序设计进行改善,总结经验。期间不能对程序程序做改动,会影响整个冲刺的流程。

  第七章说的是MSF,即微软解决方案框架。微软在总结了自己产品团队的开发经验和教训,以及微软咨询服务部门的业务经验后,推出了MSF,并且随着新产品的推出和旧软件的更新中,微软有总结出了不少经验,MSF也随之更新。它有一套思想框架(9条基本原则)

 1. 推动信息共享与沟通:所有信息保留并公开
2. 为共同的远景而工作
3. 充分授权和信任一是给某人权力和权威,二是给予某人更多自信和自尊在一个高效的团队中,所有的成员都应该能得到充分的授权,他们有权在职权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承诺完成任务,同时,他们也充分信任其他同事能实现各自的承诺。团队的顾客(包括内部和外部的顾客)也认为团队能兑现承诺,并进行相应的规划。
4. 各司其职,对项目共同负责:团队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职责如果出了问题,这个角色就要负责任
5. 交付增量的价值
6. 保持敏捷,预期和适应变化:我们是预期变化,不是期望变化。
7. 投资质量:对质量的重视,引起对质量的投资,引起对人、过程和工具的投资。投资要讲效率,讲时机,投资是长期的
8. 学习所有的经验,不要忘记犯过的错误。
9. 与顾客合作

 个人感受:开发程序是需要将目标具体化,渐进式成功的。还有就是与人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posted on 2016-05-06 15:04  菜鸟逛街  阅读(11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