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毕业总结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正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硕士研究生三年的生活已接近尾声,回想这几年来,有过欢乐,有过痛苦,自己在挫折的磨练中也逐渐走向成熟,不论是专业技术上,或是为人处世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开启人生新篇章之前,我把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做了一个总结,以期怀念。

  我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步入研究生阶段,首先要经历的自然是计算机文化知识的学习。科班的文化课程涵盖面非常广泛,包括一些公共基础课,例如英语,以及矩阵、概率等与计算机结合紧密的数学课程,当然最重要的要属一些计算机类的课程了。不同与大学中《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计算机基础课,我在硕士研究生期间接触到的课程更具体,也更专业,例如人机交互技术,网络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并行处理与体系结构,数据库新技术,计算复杂性理论等等,不胜枚举,甚至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修更多。我想学校的本意不仅是想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也是想让学生在刚入学时就可以广泛涉猎,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进而可以深入钻研,到硕士毕业时可以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吧。

  对于我,我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兴趣所在的课程听起来津津有味,如果不感兴趣,单纯应付下考试和点名也不叫新鲜事。时至今日,这些两年前所学的课程内容已经随风消逝得差不多了,说起来印象最深的要属“云计算”和“最优化算法”这两门课了。教云计算的老师姓焦,据说是前谷歌中国的员工,不知道因为什么来到了大学任教了。焦老师个子不高,说话幽默风趣,经常一写就是一黑板代码或是公式,不过毫无疑问都是边推边写的,有时边写边自言自语的,可能是想给自己的代码找一些Bug?在云计算方面,焦老师不仅是吃透了理论,在谷歌时更是实打实的真正实践过,所以他的课经常火爆异常,而他本人也是我们重点推崇的对象。教最优化算法的老师姓苑,一个从北大数学系毕业的博士,才30多岁已经有很多白发了,可能数学都比较烧脑吧?只是他本人并不在意这些,可能“怪人”对自己的形象都不介意吧。是的,相比于其他老师,他更像一个朋友,一个大男孩,很“怪”,上课和我们聊天开玩笑,没有什么老师的架子。但他的专业技术不是盖的,整个信息学院如果在课题研究中遇到了什么数学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这位苑老师。据传这两位老师私下还是好朋友,天才们往往都是惺惺相惜的吧。

  在研一,除了学习理论课外,另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编程了。当然这并不是我多有先见之明,是导师的要求。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姓申,是一名教授,也是一名博导,在整个信息学院口碑和威信俱佳,虽然已经50多岁了,但看起来很年轻。他是个十足的工作狂,热爱工作,并投身其中,换来的是不胜枚举的学术论文、著作和软件专利,以及很多让其他人眼馋不已的交流项目(外界公司与学校合作的科研项目),说我的导师已是名利双收也不为过。他和经常对我们提起的一句话是“追求卓越,创造经典”,在我这届,一共有7名同门,他对我们7名研究生的要求很高,并且也很负责。算上现在研一研二以及博士研究生,他同时辅导的研究生已经高达近30人,还要负责两个本科生班级,这真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啊。按他的安排,硕士研究生分为理论学习(技术学习),工程实践,校外实习,论文纂写,毕业答辩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做该做的事,是他经常告诫我们的话,回想起来自己的一步步成长,这种培养方式我感到由衷赞同,7名同门签约的工作无一逊色,或是一线互联网企业,或是事业单位,有几个还拿到了北京户口,这种培养成果,我想名校的导师也不外如是吧?

  研一上学期的时间过得很快,但我的技术进步很慢,因为没有实际的项目,只是在导师和师兄的引导下看看视频看看文档,收效甚微。终于在研一下学期,我被安排开始接触第一个项目,是为学校做的一个舆情监测平台,正是从这开始,我便走上了写码的“不归路”。我在硕士期间一共完成了4个项目,其中3个是校外的:1个公司官网,1个大型的电子商务系统,1个省政府的统计平台。在后几个项目中,我不仅仅是参与者,还是开发团队的负责人,因此整个工程实践阶段,我除了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外,在毕业汇报时也得到了导师的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评价。

  研二末,我开始寻找校外实习,在面了阿里巴巴无果后,承蒙不弃被允许参加了360的第一届前端星计划。我在前端星计划的培训上突破了自我,以前在公共场合经常默默无闻的我表现得异常活跃,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和练习题我每次都会举手发言,因为我很清楚,如果不冒泡,同行的名校学生会把我秒的连渣都剩不下来。从海选,培训到最后的面试,忐忑,紧张,期待的心情最终定格在了欣喜:我被通知可以留在360实习了。

  研三伊始,我便离开学校,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实习生活。我慢慢接受了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方式,接受了这个企业的文化和习惯。这半年没有加班,也没有职场上的勾心斗角,同事们乐于分享,互相帮助,上司和蔼可亲,产品和技术相处的其乐融融,感觉好像真的还不错,难道是因为我实习尚且太嫩,无法接触到那些烦心事吗?不想了,入职后一试便知了,半年实习期间我趁着黄金9月,也参加了百度,网易,京东的一些校招,最终还是选择了签在360。

  研三下学期,我不得不请假离开360,因为另一个重要的事情已经迫在眉睫了——毕业论文,其实在申教授的安排下,毕业论文和研究课题应该是整个研三做的事,而我整整延误了半年时间,以至于在纂写论文这个阶段,煎熬难捱,如果能重来,我绝对会在实习期间下班回家后看一看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也不至于在这段日子里这么被动。

  最终,最后的一关如约而至,前几天我毕业答辩完了,一切顺利,唯一的小插曲是我的论文被抽到了外审。是的,全校5%的论文需要送外审,被我赶上了。当时着实忐忑了好一阵子,幸运的是有惊无险,日子也按照预期来到了今天。

  回首三年,我能想到的唯一的遗憾是我没有静下心来多读读书,那么大的图书馆,我去的次数寥寥可数,时间过得太快,我有时会想,如果我现在刚刚研一,那该多好啊!如果我研一时能有现在这觉悟,那该多好啊!

  展望未来,在未来的日子,一定要学会自律,静下心来看一些文学著作、技术书籍,让纸墨的香味重新拥抱自己;在未来的日子,一定要学会成熟,不要太在意陌生人的看法,身边亲近的人更需要我去照顾和在意;在未来的日子,一定要学会进取,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无闻彻底成为过去;在未来的日子,一定要学会运动,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重新接受阳光和汗水的洗礼。

  三年研究生生涯,有遗憾,但不后悔,我觉得人生还是要往前看。在新的人生阶段,我会认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事,当然也会遇到更大的挫折。往事可以回味,但不能沉迷,未来才是人生的主基调,精彩的人生等待着我去创造!谨以此篇,缅怀逝去三年的时光。

posted @ 2016-06-09 23:25  一个小学生  阅读(3691)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