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路就创造路 华为是怎样穿越寒冬的

“回头看,崎岖坎坷,向前看,永不言弃。”这是在受到美国一系列制裁后,当时华为官方发布的一条微博,这也标志着自2020年起,华为终端业务正式进入“过冬”阶段。

“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作为华为终端业务的带头人,余承东彼时深知面对压力,没有退路,这是来自于他的坚定。

“跨越山海,终见曙光。”时隔两年之后,余承东在宣告Mate 50系列强势回归开启首销后,一机难求的盛况再现,华为的生死之战听到了胜利的号角。

「01 」

穿越黑暗,相信相信的力量

2020年之前,华为手机仍处于快速上升的趋势当中,并在2020年4月超越苹果和三星,登顶全球第一。不仅如此,在国内600美元以上价位段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坐拥44.1%的份额,和苹果两分天下,成为唯一可以在高端叫板苹果的国内品牌。彼时,华为产品、品牌在全球用户当中的认可度很高,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连续三轮的不公正制裁,最终还是让原本蒸蒸日上的业务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芯片生产困难,供应链受限,大量供应伙伴合作停止;华为高端市场的份额快速被友商蚕食,终端业务收入锐减;兄弟品牌荣耀为了搏一条活路,只能忍痛出走……

手机业务有多重要?2020年之前,终端业务一度占华为总收入的一半, 其中手机是重中之重。正如余承东在央视《遇见大咖》节目中接受采访时所说:“其它产品没有哪个可以像手机一样贡献高的收入和利润 。”更重要的是,手机是当下科技创新最集中的产品,把手机做好,意味着技术的领先,是公司竞争实力的表现。

在一系列禁令之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华为手机的凛冬将至,就连公司内部也有很多人认为Mate50系列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但余承东却非常坚定:“很多人问我这个业务还能不能继续,我告诉大家无论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要业务继续进行下去。”

在一条绝大多数人都看不到希望的路上,余承东带领华为终端业务团队义无反顾往前狂奔。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研发投入,并带来一个又一个突破性创新,终于在2022年9月实现了Mate50系列的强势回归。

不负众望,华为Mate50系列热销火爆。2022年9月21日全渠道发售当天,在线上平台,华为Mate50系列热销机型10秒内售罄。当晚,京东平台上的华为Mate 50系列各版本均已售罄。与此同时,在线下渠道,Mate 50 RS保时捷版512GB甚至被加价至21000元,溢价超8000元,这种数码产品被追捧,甚至产生溢价的能力,也正宣告了华为品牌的强大号召力。

华为的Mate系列高端形象已经在用户心中打上深深的烙印,在华为Mate系列离场的两年多,高端市场人群被苹果大量转化。而当华为Mate 50系列带着“捅破天”的技术归来时,用户终于有了更多的选择。

根据第三方市场机构Canalys 2022年10月发布报告显示,第三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达7000万台。其中,华为出货量凭借Mate系列再次获得增长。Canalys分析师认为,“对于致力于投入高端的厂商来说,华为依然是他们最大的威胁。”

早年间华为官方曾经发布过一张名为“芭蕾脚”的主题海报,名为“伟大的背后是苦难”,芭蕾舞很优雅优美,可在这个优雅优美背后是无数汗水和痛苦。Mate50系列今天的荣耀,是华为终端业务团队在逆境中坚持,两年苦战换来的。经历至暗时刻的两年,一度陷入历史低谷,但对于高度信奉技术为王的科技创新公司而言,华为相信相信的力量。

黑障里穿行,磨难里淬炼,终成为时代的英雄。

「 02 」

技术攻坚,选择最难也最有价值的一条路

Mate50系列为什么可以成功?凭的是硬核科技实力。正如纪录片中所说,“通往山顶的路有很多条,我们选择最难也最有价值的那一条。”

  • “捅破天”的信号

在南方周末2022十大高燃瞬间事件的盘点中,华为Mate50系列入选,与神舟十四号、问天实验舱、国产大飞机等一同出场。之所以入选,是因为Mate 50系列作为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首次将复杂的卫星通信终端“装”进手机,真可谓是“捅破天”的信号。

传统手机受到地面通信网络覆盖的限制,并不具备全时段全天候通信的能力,在抢险救援、无人区等无地面网络覆盖的场景下,无法发挥作用。而华为Mate 50系列的北斗卫星消息功能,用卫星通信解决了通信网络覆盖盲区的问题。

用终端手机这么小的设备,跟36,000公里外的卫星去通信,看上去似乎没有可能,但这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研发团队坚信技术没有边界,想象力才是技术的边界,最终历时三年的研发,完成了一套全新的通信协议,并跨过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并历时18个月进行场外测试,北斗卫星消息功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得到验证,被装进了Mate50系列中。

通信与定位系统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北斗的出现让中国成为了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完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而北斗和华为的合作则预示着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无限可能,大众智能消费终端也将在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获得更多功能的延伸。

  • “摔不坏”的玻璃

华为在研究中发现,智能手机行业50%以上的售后都与屏幕损坏相关。屏幕可靠性已经成为用户日常用机和使用普遍遭遇的痛点。

华为2012实验室作为华为内部最“神秘”的研究机构,研发团队从钢筋混凝土的里面找到灵感,在玻璃中加入坚硬晶体,构筑支撑结构。理论虽然清晰明确,但要真正实现玻璃的透光度的同时,还要保障其坚韧耐摔的可靠性,仍有无数道关卡要过。甚至在研发过程中,因为结果不如预期导致产品可能无法上线,研发昆仑玻璃的同事泪洒当场。在一次次方案更迭、跌落测试中,持续近四年时间,最终实现了一片手机面板玻璃中含有数量高达亿亿个的高强度纳米晶体,将整机的抗摔能力提升至10倍的目标。

华为终端BG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这样描述研发的艰难:“这里面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挫折,应该说九九八十一难都不为过。”如果说“摔不坏”的玻璃是一个奇迹,华为的研发人员就用四年时间和无数次失败成就了一个奇迹。

正如余承东所说:“我们为啥叫昆仑玻璃?昆仑精神,敢于攀登,不畏艰险,这始终是我们团队的精神,拼搏的精神,不屈的精神,也是我们华为公司的精神,致敬极致中的敢为!” 昆仑玻璃的研发成功,背后正是昆仑精神所代表的不畏艰险、勇于攀登。

  • “可以动”的光圈

2011年年底,华为开始转向手机业务,华为终端首席运营官何刚开始主导华为影像项目。

在何刚看来,华为影像的成功需要软件、硬件、算法的整体解决方案。在他的带领下,华为与徕卡开启长达6年的合作,成功将色彩与影调的表现力引入到移动影像领域;在移动影像演进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挑战被攻克。

在持续不断深耕影像的过程中,华为积累了自身对移动影像的了解和经验,并在2022年发布了独立的移动影像品牌——XMAGE,开始在移动影像领域构建自己的技术体系,而Mate 50 系列成为了首批搭载XMAGE影像的旗舰机型 。

华为Mate50系列主摄借鉴了传统相机上镜头光圈可调节的设计,业界首发十档可变光圈镜头,“可以动”的光圈的难度在于需要在0.4毫米厚度的空间里搭载6个叶片,这对制造工艺是极大的挑战,设计团队前后经历了20多版叶片设计改动,四版结构修改,最终才实现了光圈动态的无极可变。而可变光圈的实现,带来的收益是,消费者可以通过调节6个光圈叶片的开合,实现进光量的控制,随心调整景深范围和虚化程度。

从“捅破天”的信号到“摔不坏”的玻璃,再到“可以动”的光圈,这些都是体现了华为对技术的坚持与执着。科技公司,只有将技术视为立业的根本,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

「 03 」

十年攀登,积跬步至千里

今天华为所有的优势,都是坚持攀登积累的优势。有勇气和决心选择最难的路,有耐心积跬步,是因为最初就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从开始做Mate,华为就坚定信心,要打造高端品牌,做最伟大的产品、最好的产品。这是余承东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吐露的心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伟大的产品不是一日炼成的,每一代Mate都努力突破,创下当时的“不可能”。

2012&2013年第一代Mate发布,当时智能手机刚刚兴起,大屏、长续航是用户的期待。Mate1采用了6.1英寸屏幕,同时做到4000多毫安时的电池,在当时堪称大屏+长续航的典范。

坚持创新,坚持每代产品给用户带来惊喜。到2014年Mate7发布时,华为已经获得高端用户的认可,当时市场上一机难求,标志着华为手机商业的成功,也开启了华为手机的高端辉煌。

2015年的Mate8,在长续航和高性能带来再一次突破;2016年的Mate9天生快,一生快;2017年的Mate10开启移动人工智能时代;2018年的Mate20发布了全球首款支持无线反向充电技术;2019年的Mate30把专业的超感光相机能力装到手机;2020年的Mate40发布,多项技术创新再次引领行业……再到华为Mate 50系列跨越山海,终见曙光,宣告旗舰归来,华为手机一路攀登,追逐技术上的跨越,从跟随者到破局者,再到领跑者的历程,充满励志。

巍巍昆仑山脉,经过5亿年的积累沉淀才成为中华大地的脊梁,这背后是厚重深远、绵延不绝的昆仑精神。华为Mate系列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引领,坚信长期价值主义,十年进化才成就今天的市场地位,这背后是华为人的精神,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信条。

也正因此,寒冬虽然凛冽,但寒冬过后的春天,迎来的就是春暖花开的时刻。

posted @ 2023-01-31 21:17  懂懂笔记  阅读(14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