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第22周二

刚看了园子里几篇不错的文章,摘录一些认同的段落,首先是放下无效的社交,很有同感,核心一点不要抱功利投机目的去社交,人脉是自我实现过程中的副产品。把人脉本身最为追求,这本身就是舍本逐末!人脉的确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获得人脉的重要因素是什么?人脉源于两点:1.真正的爱人之心——爱人者人恒爱之。2.自强不息,英雄自会与你惺惺相惜。

当我们把时间花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身上倾注了自己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那个人和那件事都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真正的好朋友”谁都只有几个而已。

  这实在是一个大到足以写两本书的话题。碍于篇幅,我只能提供两个简单但实践起来并不那么容易的建议了:

  •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想成功,最重要的是修炼自己。在中国的人群中间,我最佩服企业家,因为企业家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新思想、新思维、新挑战,并且勇于改变和改造自己。他们不仅仅在寻求变化,他们必须把自己的企业和个人放在变化前面来考虑,在变局产生之前,就必须布好局。

  另外,他们还必须具备非常敏锐的判断能力,要能够立得住、站得定、坐得稳,这是很难的。7 年以前,马云和王健林有一段对话。王健林当时要做万达影院,马云建议王健林别做影院,所有的电影一放在网上就能查到,家庭影院兴起,效果不比电影院差,做万达影院肯定死路一条。当时我记得王健林只说了一句话:“小马哥,你能想象两个年轻人谈恋爱,在家里看电影,父母坐在他们后面一起看的场景吗?”

  这就是商业的判断。跨界的时代,光努力是不管用的,必须要动用你的智慧。现在讲互联网+,还是 O2O,已经不管用了,讲颠覆也不管用了,因为颠覆是自然发生的,我们要做的是在被别人颠覆以前,就把自己的一些商业模式颠覆掉;在被别人“打劫”我们以前,把自己一部分先“打劫”掉。努力是不管用的,抓住思维、抓住变革、抓住先机才是管用的。真正是你敌人的人,根本就不在你敌人的名单上。现在做教育的人没有一个人是我害怕的,我害怕的是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一个跟教育没有关系的人,弄一个想法就把教育给颠覆掉了。

四十岁的互联网人,已经经历了各种事业的起伏,见识了国内外各种商业模式的变迁,对互联网思维,也是理解最透彻的年龄。这个时候,把互联网产品模式前瞻性的探索,留给 80、90 后;而把自己,像潜水员一样,深潜到各个传统行业中去,去挖掘用互联网协助这些行业升级转型的价值。

  首先,传统行业的企业家,比起互联网行业来平均年龄要高。他们不愿意与他们眼里所谓“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们对话,更愿意与一个中年人坐下来深谈。而这个时候,是我们了解这些行业最佳的机会。在气场相同的情况下,很容易与传统行业的领军企业家达成默契,找到共同语言。

  其次,四十岁,你不会再带着“我革了你命”的进攻姿态,而是温和地去寻找共赢点。特别是经过十几年的互联网渗透,原来对互联网价值不熟悉、不认知的传统企业家,在对于互联网的产业应用变革上,比我们想像的愿望要大、要有决心。一旦达成共识,对事情的推动速度非常快。

 从 2005 年起,我开始接触王阳明的《心学》。而“人欲即天理”作为王阳明心学这门高深学问的组成部分,直到去年,我才有所感悟。人欲,主要讲的是名、利、性等几个主要部分。通俗地说,如果想做事事半功倍,首先要从人欲上入手。满足人的根本需求,便获得了成功的基础。

  基于此,我为即将创办的“必要”设定了几个硬性指标:

  1. 不为用户创造独特价值的不做。所谓的独特,就是目前市场空白,用户需求旺盛。

  2. 自己不擅长的不做。真正的知行合一,说的就是量力而行,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3. 不是巨大市场空间前景的不做。因为创业毕竟是商业行为。对于我来说,一个纯互联网出身、做了五年电子商务的人,所谓知行合一的方向,不言而喻,就应该是在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上创新,去挖掘用户“人欲”的痛点。

posted on 2015-05-26 19:19  时间朋友  阅读(25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