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角下的美国革命
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发布,同年11月16日,一艘挂着美国国旗的军舰行驶到了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附近。岛的名字叫圣尤斯特歇斯岛,位于加勒比海东南部,这是一处重要的贸易据点,当时处在荷兰西印度公司的控制下。岛上的荷兰总督看见了美国军舰,命令,开炮——可不是开炮攻击,而是鸣礼炮致意。荷兰人对挂着美国旗帜的船使用了礼炮,也就意味着,承认了美国具有主权国家的身份。也由此,荷兰成为了第一个承认美国主权的国家,《第一声礼炮》的书名也由此而来。
独立战争是美国的开国之战,战争胜利,美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才建立起今天的美国。但你有没有想过,当时的英美力量悬殊,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而美洲方面只是十三个殖民地临时拼凑起来,无论军事、经济还是综合国力等各项指标,都远远落于下风,这绝对是一场不对称战争啊,那为什么最终稚弱的美国能打败大英帝国呢?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只是采用美国视角,着重展现华盛顿领导的艰苦斗争,美国人“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等等,都是美国人的种种光辉事迹。但《第一声礼炮》会让你看到,在独立战争中,其实美国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荷兰、法国等盟友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支持。
荷兰人在贸易方面的支持,让美国能挺过英国的经济封锁,并且荷兰人以鸣放礼炮的形式,在政治上首先承认了美国。而法国更提供了直接的军事援助,正是法国海军,帮助美国打赢了独立战争决定向的最后一战:约克镇战役。可以说,没有这些外援,美国独立的前景还是一个未知数。
一般人总喜欢从自己的角度看事情,好一点的会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而要真正的了解全貌看清事物的本质,还要从第三方、环境、时代背景的视觉看问题。平时工作、生活中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多运用“我、你、他”的视角看问题,渐渐的你会变的更智慧,更容易发现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