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browser的发展史

    浏览器是个显示网页伺服器或档案系统内的HTML文件,并让用户与此些文件互动的一种软件。个人电脑上常见的网页浏览器包括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Moailla的Firefox、Opera和Safari,浏览器是最经常使用到的客户端程序。
    网页浏览器主要通过HTTP协议连接网页伺服器而取得网页,HTTP容许网页浏览器送交资料到网页伺服器并且获取网页。目前最常用的HTTP是HTTP/1.1,这个协议在RFC2616中被完整定义。HTTP/1.1 有其一套Internet Explorer并不完全支援的标准,然而许多其他当代的网页浏览器则完全支援这些标准。
    早期的网页浏览器只支援简易版本的HTML。专属软体的浏览器的迅速发展导致非标准的HTML代码的产生。这导致了浏览器的相容性的问题。现代的浏览器支援标准的HTML和XHTML。他们显示出来的网页效果都一样。Internet Explorer仍未完全支援HTML 4.01及XHTML 1.x。现在许多网站都是使用所见即所得的HTML编辑软体来建构的,这些软体包括Macromedia Dreamweaver和Microsoft Frontpage等。他们通常预设产生非标准HTML;这阻碍了W3C制定统一标准,尤其是XHTML和CSS。
    互联网之父Tim Berners-Lee是第一个使用超文本来分享资讯,及于1990年发明了首个网页浏览器--WorldWideWeb的人。在1991年3月,他把这发明介绍给了给他在CERN工作的朋友。 从那时起,浏览器的发展就和网络的发展联系在了一起。《时代》周刊将伯纳斯·李评为了世纪最杰出的100位科学家之一,并用极为推崇的文字向大家介绍他的个人成就:“与所有的推动人类进程的发明不同,这是一件纯粹个人的劳动成果……万维网只属于伯纳斯·李一个人……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他的发明在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中有多大的意义,这就像古印刷术一样,谁又能说得清楚它为全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网景公司在1994年10月发布了他们的旗舰产品Navigator(导航者)。但第二年Netscape的优势就被削弱了。错失了互联网浪潮的微软在这个时候匆促的购入了Spyglass公司的技术,改成Internet Explorer,掀起了软件巨头微软和网景之间的浏览器大战。这同时也加快了全球资讯网的发展。
     网景公司以开放源代码迎战,创造了Mozilla。但这个并不能挽回Netscape的市场占有率。在1998年底美国线上收购了网景公司。在发展初期,Mozilla计划为着吸引开发者而挣扎;但至2002年,它发展成一个稳定而强大的互联网套件。Mozilla 1.0的出现被视为其里程碑。同年,衍生出Mozilla Firefox。Firefox 1.0于2004年发表。及至2005年,Mozilla及其衍生产品约占10%网络交通量。
     Opera是一个灵巧的浏览器。它发布于1996年。目前它在手持电脑上十分流行。它在个人电脑网络浏览器市场上的占有率则比较小。
     2003年,微软宣布不会再推出的独立的Internet Explorer,但却会变成视窗平台的一部份;同时也不会再推出任何Macintosh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不过,于2005年初,微软却改变了计划,并宣布将会为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和快将发表的Windows Vista作业系统推出Internet Explorer 7。
     
posted @ 2015-09-09 14:22  丁志峰  阅读(189)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