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DB的MVCC实现原理
InnoDB的MVCC,是通过在每行记录后面保存两个隐藏的列来实现的。
这两个列,一个保存了行的创建时间,一个保存了行的过期时间(删除时间)。当然存储的并不是实际时间,而是系统版本号(sytem version number)。每开始一个新的事务,系统版本号都会自动递增。事务开始时刻的系统版本号会作为事务的版本号,用来和查询到的每行记录的版本号进行比较。
下面看一下在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下,MVCC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SELECT
InnoDB 会根据以下两个条件检查每行记录:
- InnoDB只查找版本早于当前事务版本的数据行(也就是,行的系统版本号小于或等于事务的系统版本号),这样可以确保事务读取的行,要么是在事务开始前已经存在的,要么是事务自身插入或者修改过的。
- 行的删除版本要么未定义,要么大于当前事务版本号。这可以确保事务读取到的行,在事务开始之前未被删除。
只有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记录,才能返回作为查询结果。
INSERT
InnoDB为新插入的每一行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行版本号。
DELETE
InnoDB为删除的每一行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行删除标识。
UPDATE
InnoDB为插入一行新记录,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行版本号,同时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到原来的行作为行删除标识。
保存这两个额外系统版本号,使大多数读操作都可以不用加锁。这样设计使得读数据操作很简单,性能很好,并且也能保证只会读取到符合标准的行。不足之处是每行记录都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需要做更多的行检查工作,以及一些额外的维护工作。
MVCC只在REPEATABLE READ和READ COMMITIED两个隔离级别下工作。其他两个隔离级别都和 MVCC不兼容 ,因为READ UNCOMMITIED总是读取最新的数据行,而不是符合当前事务版本的数据行。而SERIALIZABLE则会对所有读取的行都加锁。
参考:《高性能MySQL(第3版)》
作者:DiffX —— 这个人在加班
出处:http://www.cnblogs.com/diffx/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推荐】还在用 ECharts 开发大屏?试试这款永久免费的开源 BI 工具!
【推荐】国内首个AI IDE,深度理解中文开发场景,立即下载体验Trae
【推荐】编程新体验,更懂你的AI,立即体验豆包MarsCode编程助手
【推荐】轻量又高性能的 SSH 工具 IShell:AI 加持,快人一步
· .NET制作智能桌面机器人:结合BotSharp智能体框架开发语音交互
· 软件产品开发中常见的10个问题及处理方法
· .NET 原生驾驭 AI 新基建实战系列:向量数据库的应用与畅想
· 从问题排查到源码分析:ActiveMQ消费端频繁日志刷屏的秘密
· 一次Java后端服务间歇性响应慢的问题排查记录
· 《HelloGitHub》第 108 期
· Windows桌面应用自动更新解决方案SharpUpdater5发布
· 我的家庭实验室服务器集群硬件清单
· Supergateway:MCP服务器的远程调试与集成工具
· C# 13 中的新增功能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