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不同运营商之间如何实现互联互通?
对于不同运营商间的互联互通,一般是采用BGP peering(对等)的方式进行。两家运营商相互协商,在特定地点建立连接。通过一系列的配置,运营商A的用户就能访问运营商B的资源了。
为了方便不同网络间的连接,出现了互联网交换点(Internet Exchange Point,IX),让许多网络集中在一处进行流量交换。(例如AMS-IX、HKIX)
当然,一个运营商不可能与所有运营商建立对等。互联网中有些被称为Tier 1的网络,他们之间免费对等,向下一级Tier 2网络收费。然后以此类推,到最底端的网络。这样一来,一个网络接入一家运营商,就能实现访问整个互联网了。
在中国,运营商之间通过“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进行连接。2001到2014年,国内只有北上广三个直联点。“北网通、南电信”与之产生的互联互通问题,导致跨网访问体验极差。流量无法本地中转需要长途迂回,大大增加了延迟。
从14年开始,第二批7个、第三批3个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相继建成,使得许多跨网流量能在更近的地方解决,网间容量得到提升。
三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
第一批2001年投入使用:北京、上海、广州
第二批2014年投入使用:成都、郑州、武汉、西安、沈阳、南京、重庆
第三批2017年投入使用:杭州、贵阳/贵安、福州
通过杭州直联点的跨网流量(BestTrace)
通过广州直联点的跨网流量(BestTrace)
------------------------分割线------------------------
部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概况:
武汉节点2014年8月29日正式开通,初期开通246G,互联能力990G。
郑州节点2014年8月21日试运行,初期170G,当前350G(2016年11月)
2014年8月28日,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
2017年06月06日零时,杭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
2017年06月16日,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式开通。
福州节点于2017年6月试运行,8月18日正式开通。具备双向800G网间互联能力,建设带宽位居10个新增直联点首位。
2020年1月,内蒙古呼和浩特获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