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是在改BUG,使用的是BUG管理系统是禅道,这次在修改BUG的时候,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把每个BUG所对应的修改的文件与涉及的模块关联了起来。解决的问题是

  1. 解决好的BUG又被激活了,不知道修改的哪个文件,哪个模块,不能快速定位,这样定位快多了。
  2. 打包时,可以统计都有哪些模块更新了

 

我想BUG改完之后,还需要对这一期的BUG进行下总结、统计。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可以根据功能性、样式区分。

根据严重性与一般性等等几个方面来区分,来看下分析下BUG的分布情况,统计BUG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对发生的BUG进行整体性的分析,来指导今后的编码工作,提前为自己打好预防针。同时,发现自己或公司在知识地图上的

不足,进而找到弥补的方向与目标,自己能力的提升点也就找到了。

(自己想了想,其实这可以纳入到公司的工作流程,毕竟,这是有好处的)

 

说到知识地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知识地图,而公司获取也应该有一份知识地图,这是大家共有的知识地图,大家共同去完善,共同去交流、共同去成长。(关于知识地图这方面的东西,我是从《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学到的,这是本非常不错的书,我想以后有了孩子,我应该教他这个的)

 

然后,就我修改BUG的情况,来谈谈一些想法,首先,有这样一个前提,就是修改的大部分模块我是不熟悉的,基本没有接触过,业务逻辑是不知道的。每修改一个BUG,定位其原因我都需要从头到尾,甚至每个细节都要查看,对,每个细节都要过一遍,按道理说,这是没有必要的,原因就出在所有的业务逻辑放在一个大大的函数里面,我不得不一点点查看,没有业务逻辑层的函数导致理解起来就非常花时间,同时BUG定位,也非常的困难。所以,一直要强调职责明确,职责明确,每个函数就应该干一件事。而系统中充斥着这种大函数,也只有那些对这些大函数了如指掌的人才能快速定位BUG,找到原因所在,然而,人得记忆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这些大函数也会渐渐淡忘,也会越来越陌生,当有一天我们再看见他们的时候,如果还是掺杂许多业务的话,我们就真不认识他们了。所以说,请写小函数,请写职责明确的函数,程序员何必为难程序员。(有关这些方面的知识我是从《代码整洁之道》《重构 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中学到的)

 

再说说另一个问题,在修改BUG的过程中,是否有着一个把BUG改好就行了的想法,我想,大部分是这样的,我也这样,毕竟谁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其他的改动而引入其他的BUG。然而,在改BUG的过程中,我想有一件事还是有必要做的,那就是重构,如果发现了坏味道(此名词见《重构 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我们就应该将其去除掉,如果你想以后轻松维护他的话。任其烂代码的存在,我们增加了哪些成本:时间成本,我们需要耗时间去理清业务逻辑,工期加长。维护成本,烂代码非常容易引入BUG。况且,修改BUG时,顺便重构,是重构的最佳时间,因为毕竟我们还有测试,在确认BUG的过程中也就同时保证了我们重构的正确性。

 

今天重构了一个登录错误时,显示错误消息的代码,代码很长,并且在修改密码页面还有完完相同的一套代码。也正好修改一个错误消息提示不合理的BUG,果断就重构了,把这段抽到一个地方,两个地方使用一套代码,瞬间就简单许多了。关于代码,改天再贴吧,想想也是很有意思的。

 

 

posted on 2015-07-01 22:36  dianyitongxiao  阅读(70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