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网络基础
交换机工作原理
1.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并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中。
2.交换机将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同已建立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以决定由哪个端口进行转发。
3.如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转发。这一过程称为泛洪(flood)。
4.广播帧和组播帧向所有的端口转发。
路由器工作原理
-
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提取目标IP地址及子网掩码计算目标网络地址;
-
根据目标网络地址查找路由表,如果找到目标网络地址就按照相应的出口发送到下一个路由器;
-
如果没有找到就给源IP发送一个出错ICMP数据包表明没法传递该数据包;
-
如果是直连路由就按照第二层MAC地址发送给目标站点。
数据的封装与解装
封装: 应用层数据 Date ->传输层数据 TCP/IP头+Date -> 网络层 IP头部+ TCP/IP头+Date ->数据链路层 目的MAC+源MAC +LEN/TYPE+ IP头部+ TCP/IP头+Date+FCS -> 物理层 二进制比特流
解装:反过来
MAC表和路由表的区别
路由和交换机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交换机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发生在第三层,即网络层。这一区别决定了路由和交换机在移动信息的过程中需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说两者实现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TCP/IP 模型各层的功能
应用层:处理并产生应用数据,将数据发送给传输层进行传输(应用层相当于商家,数据相当于我们购买的商品)
传输层:将应用层发来的数据进行封装,交给网络层进行处理,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相当于快递员,对商品进行打包,交给快递的运输部门进行运输)
网络层:将传输层的数据封装成IP数据报,交给链路层进行处理,实现主机之间的通信(相当于快递公司通过自己的快递网,将货物从收货的分公司,送到送货的分公司)
链路层:将网络层数据封装成帧,实现两个节点之间帧的传送(货运司机将商品从一个中转站送往下一个中转站)
物理层:定义各种网络接口、规范及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