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的温馨之食堂
满满一屋子,甚至一层楼、数层楼的喧闹,让年轻的我们有了活下去的资本。
初中的食堂,模糊中已经忘记了样子。每天早晨把空饭盒放在教室前面铁条焊成的大筐里,两个同学满怀期待地把大筐抬到食堂中。打饭的师傅在临近中午时盛好饭,午饭时再由我们抬回来——没有选择的余地。不过每天打开饭盒之前,每个人却都仿佛抱着薛定谔的猫,满脑子美好的幻想,虽然打开以后往往以失望告终。
狼吞虎咽地将饭盒里的白菜和粉条(最常见的两种菜,时至今日依然记忆犹新)塞到肚子里,兴冲冲地抱着铝皮饭盒跑到楼下的开水房中。阴暗潮湿的开水房一角,雾霭中透出一丝神秘,不过当时给我带来的恐惧却大大多于探索的欲望。饭菜没什么油水,所以饭盒清洗起来也就格外地容易——倒点热水,放入汤勺,合上盒盖,摇晃两下也就大功告成。
虽然如此简单,可是当时也无甚欲望,平淡中自有那份乐趣。
高一的食堂则别有一番风味。半地下室的结构,坐在里面,颇有些高墙中度过余生的滋味。每天上午最后一堂课时,早已按耐不住胃中的渴望,每个人都看着表,一秒一秒地倒计时。在最后的几分钟内,大家都蓄势待发,手捧饭盒,猫着腰,盯着门口……偶尔有人太过激动,饭盒掉在地上,巨大的响声让沉静的课堂上一阵哗然,更是勾引出同学们一脸的渴望——老师只能无奈地笑笑。
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刹那,千帆争渡、百舸争流,汤勺与饭盒的碰撞声不绝于耳。我们冲入食堂,掏出那早已皱巴巴的饭票,迫不及待地交给打饭师傅,眼中喷着火,嘴里冒着烟,生怕打饭师傅手腕那么轻轻一抖,本来马上就要到嘴的肥肉就要掉下去一块……
我偏好茄子,不过很多人同样喜欢这个。狼多肉少,自然是先到先得了。每天抱着饭盒的我,排在后面也不住地翘首注视打饭师傅面前那个装茄子的盆,生怕突然传出勺子刮在盆上的声音……要是有幸打到茄子,那简直就是我一天最兴奋的时刻!不过茄子里面的土豆居多(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地三鲜”),不削皮还其硬无比,让我很是不爽。偶尔也有老天开眼的时候,保佑我打来了“纯粹”的茄子,那简直比考了全班第一名还要高兴!没有茄子的话,豆腐就是我的第二最爱——一份茄子或豆腐加四两饭,就这样过了好久——没想过改变,觉得生活本身就应该是这样。
不过改变还是在所难免的,高中的新食堂一夜间拔地而起,傲然的三层小楼,颇有些富丽堂皇的感觉,饭票也被现代化的IC卡无情地淘汰。当然,随着食堂高度提升的还有饭菜的价格,但是,从前那种简单的满足感,随着物质条件的提高却越来越难以达到了。
来到大学,校区中的各个食堂更加争奇斗艳,花样繁多,五湖四海的各式饭菜让我应接不暇。但人长大了,欲望也就多了,吃一顿好饭变得无足轻重——根本算不了什么大不了的事,往日的期盼随着童年的简单也悄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小时总是期望,要是以后能够天天看动画片该有多好啊,可是有一天我们却突然记不清楚,已经多久没有享受过这简单的快乐了……
工作以后才发现,曾经和同学们一起抱怨过的学校食堂是多么的值得回忆——价格便宜量又足。每天衣冠楚楚地坐在餐厅中,品味着几十块钱一份、精致得如同艺术品一样的“商务套餐”,仿佛自己真的一夜成为了“成功人士”……
强作欢颜般将食物塞进嘴中的同时,道貌岸然在餐桌上侃侃而谈的同时,苦苦奋斗而又不知真正在追求什么的同时,谁又能体会到那曾经恍惚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