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一章
【原文】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解释】
(1)知不知:知道自己有所不知。一般是指不直接或不全面地把握某知识,如:我知道存在着某些我并不掌握的专业知识,但我知道需要时怎样去调用它;我了解某方面知识的大概,但掌握得并不细致全面;我知道展开某行动必须收集相关的控制信息,但我还没有这方面的信息等。所谓的"不知"主要是相对控制信息的完备性而言,不相对这种完备性需求,行为者是无所谓不知﹑无知的。"知不知"就是对这种控制信息完备性缺陷的意识。这种意识可以使行为者产生待知的行为倾向,可以使行为者主动地进行信息检索,或扩大原有的信息检索范围,也可以促使行为者适时启动在陌生或不确定的环境中运行的学习机制而行进。可见,"知不知"是既可导向"知知",又可导向"明白四达能无知"的前提。 "知不知"的反面就是"不知不知"〈不知道自己的不知道〉,即对知识的完备性缺陷缺乏意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一个人能自以为知道,说明他是有所知的。但是,如果他对他的"知道"是否能为他的实际行动提供充分的信息指导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与评估,我们就说他"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 "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的行为者难以产生那种待知倾向, 由于对控制信息完备性缺陷缺乏意识, 行为举措中就难以适时启动学习机制, 从而在既对行为风险缺乏必要的评估,又对意外情况缺乏灵动预应的情况下使整个行为追求趋于失败。所以,"知不知"是上道,"不知不知"则相反,它们并不是掌握知识多与少,或完备与不完备的区别,而是行为方式上的不同。 (2)不知知:直接而全面地把握某知识为"知知","不知知"即不直接而全面地把握某知识。"知知"与"不知知"的区别是掌握知识多与少,或完备与不完备的区别。 (3)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病病,用对待病的方式对待病,指行为举措时能因应自身的缺陷而行。人不可能做到全然无缺陷,只有利用"病病"机制因应自身的缺陷而行,使缺陷得到迥避或得到弥补,使缺陷不致为害,因而缺陷也就不成其为缺陷,才可以做到没有根本性的缺陷,所以说"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知不知"就是对"不知知"的"病病"。老子的"绝学"、不余食、不积博知的道者都患有"不知知"之病。但他们不恃己见,不逞己能,以"知不知"之上道行"病病"之行,既可便宜"借光",又可在无知光可借时"明白四达"行进而不殆,所以,"圣人不病"。 【译文】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这很好;不掌握某知识,这当然有缺陷。只有通过因应缺陷而行,使缺陷不成其为缺陷,才可以因此而没有缺陷。圣人之所以没有缺陷,是因为他善于因应缺陷而行,使缺陷不成其为缺陷,所以没有缺陷。 【评析】
本章确立了以"知不知"之道行"病病"之行以使"不知知"之病不病的行道范式,可以看成是老子对道──知关系的一个总结。 在老子看来,"不知不知"是行道之大病,"不知知"是小病,"多知知"又是道者的"余食赘行"之病。所以,最好的选择是容受"不知知"之小病,以"知不知"之上道行"病病"之行以使行道无病。 老子承认"不知知"是病,说明他并没有否定知识的基本功用,他因崇道而走向的对学、智的贬低是出于多方权衡之后的相对选择,并不是对人类文化学问的某种非理性的反动。在老子,"病病"并不是一种被动的补救,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他并不是因为缺陷不可避免而不得不因应缺陷而行,而是充分地利用了"病病"可以无病的功用而有意地保留了某些缺陷。对"不知知"之病的保留就是一例。这是符合于他的"大成若缺"的道的,也是非常符合于控制论的有关原理的:与其费力构建一个完美无缺的系统,不如在系统上加上一层自弥补﹑自修复的机制。这样的机制可以促成系统的超稳态,可以成就老子所希望的"常"与"大"。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解释】
(1)知不知:知道自己有所不知。一般是指不直接或不全面地把握某知识,如:我知道存在着某些我并不掌握的专业知识,但我知道需要时怎样去调用它;我了解某方面知识的大概,但掌握得并不细致全面;我知道展开某行动必须收集相关的控制信息,但我还没有这方面的信息等。所谓的"不知"主要是相对控制信息的完备性而言,不相对这种完备性需求,行为者是无所谓不知﹑无知的。"知不知"就是对这种控制信息完备性缺陷的意识。这种意识可以使行为者产生待知的行为倾向,可以使行为者主动地进行信息检索,或扩大原有的信息检索范围,也可以促使行为者适时启动在陌生或不确定的环境中运行的学习机制而行进。可见,"知不知"是既可导向"知知",又可导向"明白四达能无知"的前提。 "知不知"的反面就是"不知不知"〈不知道自己的不知道〉,即对知识的完备性缺陷缺乏意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一个人能自以为知道,说明他是有所知的。但是,如果他对他的"知道"是否能为他的实际行动提供充分的信息指导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与评估,我们就说他"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 "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的行为者难以产生那种待知倾向, 由于对控制信息完备性缺陷缺乏意识, 行为举措中就难以适时启动学习机制, 从而在既对行为风险缺乏必要的评估,又对意外情况缺乏灵动预应的情况下使整个行为追求趋于失败。所以,"知不知"是上道,"不知不知"则相反,它们并不是掌握知识多与少,或完备与不完备的区别,而是行为方式上的不同。 (2)不知知:直接而全面地把握某知识为"知知","不知知"即不直接而全面地把握某知识。"知知"与"不知知"的区别是掌握知识多与少,或完备与不完备的区别。 (3)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病病,用对待病的方式对待病,指行为举措时能因应自身的缺陷而行。人不可能做到全然无缺陷,只有利用"病病"机制因应自身的缺陷而行,使缺陷得到迥避或得到弥补,使缺陷不致为害,因而缺陷也就不成其为缺陷,才可以做到没有根本性的缺陷,所以说"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知不知"就是对"不知知"的"病病"。老子的"绝学"、不余食、不积博知的道者都患有"不知知"之病。但他们不恃己见,不逞己能,以"知不知"之上道行"病病"之行,既可便宜"借光",又可在无知光可借时"明白四达"行进而不殆,所以,"圣人不病"。 【译文】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这很好;不掌握某知识,这当然有缺陷。只有通过因应缺陷而行,使缺陷不成其为缺陷,才可以因此而没有缺陷。圣人之所以没有缺陷,是因为他善于因应缺陷而行,使缺陷不成其为缺陷,所以没有缺陷。 【评析】
本章确立了以"知不知"之道行"病病"之行以使"不知知"之病不病的行道范式,可以看成是老子对道──知关系的一个总结。 在老子看来,"不知不知"是行道之大病,"不知知"是小病,"多知知"又是道者的"余食赘行"之病。所以,最好的选择是容受"不知知"之小病,以"知不知"之上道行"病病"之行以使行道无病。 老子承认"不知知"是病,说明他并没有否定知识的基本功用,他因崇道而走向的对学、智的贬低是出于多方权衡之后的相对选择,并不是对人类文化学问的某种非理性的反动。在老子,"病病"并不是一种被动的补救,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他并不是因为缺陷不可避免而不得不因应缺陷而行,而是充分地利用了"病病"可以无病的功用而有意地保留了某些缺陷。对"不知知"之病的保留就是一例。这是符合于他的"大成若缺"的道的,也是非常符合于控制论的有关原理的:与其费力构建一个完美无缺的系统,不如在系统上加上一层自弥补﹑自修复的机制。这样的机制可以促成系统的超稳态,可以成就老子所希望的"常"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