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三章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繟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解释】
        (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专注地、全力以赴地去从事称之为"勇于……";无所顾忌地、孤注而犟执地去从事称之为"敢于……"。勇不必敢──全力以赴并不就是无所顾忌;敢不必勇──以无所顾忌的"敢"去诉求侥幸的成功正是机会主义者懦弱无能的表现。能调动一个行为体专注地、全力以赴地去从事的"勇"是这个行为体谐和健康的标志,而"敢"则往往标示着行为体缺乏柔弱灵动的犟执以及过于蛮撞的孤注冒险。"敢"起来也就是"俊作"起来、强硬起来、坚决起来。激将法将一个"不敢"的勇者激为"敢",其妙处就在于它使一个勇者把对其自身来说原本无须孤注犟执的追求采取了强硬坚决的态度。所以,随时随处都能"敢"起来的行为者是可畏的,他使须要在多方面顾虑权衡中采取行动的人深感陪不起。这是"赖仑"取得一时成功的看家秘技。随时随处都"敢"起来也是危险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容不得那么多的无所顾忌。所以随时随处地表演他的"敢"同样是"赖仑"最终自取灭亡的肇始。"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就是说:"勇于无所顾忌,则充满凶险;勇于不无所顾忌,则稳妥灵活"。这种说法与以弱为强,以柔胜刚的原则是相应的。虽勇却“犹难”于敢﹑不敢之间就是说全力以赴的专注要有多方的顾忌犹豫,行为抉择的紧要关头要作充分的审慎权衡。
        (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行动的展开对一定范围的事件集合具有某种涵摄作用。这种涵摄作用就好像用一张无形的大网把这些事件纳入了行为者所可承接的因应范围或所波及的影响范围之中。所以,"天门"的打开似乎总是伴随着"天网"的撒开。"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即"完善的涵摄之网的覆盖范围无比广大,虽疏若无有,但没有事物从中漏失"之义。这说明了以道为典范范式的行动展开的不露痕迹的周全性。道者既善计、善犹豫,又善柔弱灵动以应临机之变,他的行动展开既审慎、周全,又从容坦然而不露痕迹。所以,他的"天门开阖"〈十章〉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 【译文】
        勇于无所顾忌,则充满凶险;勇于不无所顾忌,则稳妥灵活。这两种方式有的得利,有的受害,自然环境所厌弃的,谁知道它的缘故?因此,圣人从事于任何事务都要作充分的审慎犹豫。最好的行进方式应是:不犟执抗争却善于取胜,不强颁立言却广有响应,不大声疾呼而人们却共赴其事,从容坦然却自有筹谋。完善的涵摄之网的覆盖范围无比广大,虽疏若无有,但没有事物从中漏失。
【评析】
        本章提出在行为抉择的紧要关头要作充分的审慎犹豫,认为理想的行进范式是不犟执抗争却善于取胜,不强颁立言却广有响应,不必召唤人们也会共赴而成勇,并从容筹谋而无须孤注冒险。老子认为理想的行动展开可以使相关事件都包含于行为者早有顾虑并能随遇因应的掌握之中,虽有疏忽但不会有漏失。显然,这一切可以看成是老子对人类的系统化行为所要努力达到的某种理想境界的描画。
        老子说"慈故能勇",他对"勇"是相当肯定的。但对于"敢"则不然,他说"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主而为客"、"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等等。这些主张与他反复强调的以弱为强、以柔胜刚的原则是紧密相应的。认为在行为抉择的紧要关头应保有充分审慎的犹豫权衡无疑是正确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式的行动展开永远值得人们去努力追求,但老子却没有指出,当成功的果子只落向"敢"者的头上的时候,道者是"俊作"还是不"俊作"?是"敢"还是"不敢"?在这一问题上不作明确的解答使得老子思想缺乏大唱"当断不断,反遭其乱"的《易轻》的果敢进取精神。         一个重在守柔、贵雌、主静、主犹豫,一个重在重刚、行健、主动、主果敢是《老子》与《易经》在总体倾向上的区别所在。人们往往倾向于肯定《易》的刚健而贬低《老》的柔弱。这种评估从表面上看有些道理,但如加深究,则失之偏颇。老子说"古之贵此道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由此可见,道论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帮助人们达成各种所欲之"徼"。因此,在基本的目的层次,两者并没有积极与消极的区别,有的只是方法与渠道的不同。应该看到,《易》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掷骰子式的预测术,它预设可以用一套术数的操作方式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抉择,它的存在本身就是要去推动人们的"敢"的。除非认为鬼神术数的那一套的确有用,否则,它所推动的"敢"仍只能说是一种机会主义的蛮撞冒险。由于它声明可以成功地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抉择,它反而松懈了行为者在投身冒险的时候所应该保有的警惕与戒备,因此,对信奉者来说,它反而构成了危害。而在老子思想中,天地不仁、神帝无用,没有神帝的明训可凭恃,没有术数的秘则可借持,人类必须以自己为"栻",完全自足、自主、自我负责地行进于他的风雨前程。这种思想背景中的犹豫不敢喻示着人类对自身前途的担当,标志着人类对自己作为自己的命运主人的觉醒,因此,它反而是更富有积极意义的。         过分的犹豫不敢的确会导致当断不断,反遭其乱的恶果,但这常常是因为人们在犹豫不决中抉择了观望犹豫的缘故〈一个或A或B的简单选择的实际选择范围是或选择A,或选择B,或选择观望犹豫〉。只要意识到犹难于"敢"与"不敢"之间有时也是一"敢",那么,它的"不敢"之过分是容易被消去的。         像一头犟执的蛮牛一样闯荡事件丛林是不可取的,即使在某些时候作出果敢的冒险抉择是必要的,人类仍应该主要凭借他那审慎犹豫的权衡能力,以及"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运筹能力去求取事业的成功。难道不是吗?

posted on 2007-09-04 19:04  代码泪  阅读(19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