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尽量不加班

加班: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外继续工作就叫“加班”。     -- 《百度百科》

在很多IT行公司,加班已成了常态。加班,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2类。

  • 公司氛围:老大不走,下属不好意思走;公司提倡以加班为荣,形成一个文化氛围。
  • 工作需要:工作量大、时间安排不合理、赶进度;需要处理紧急故障等。

公司氛围

为什么有的公司有事没事喜欢加班呢?

假设你是老板,你给了一个员工一天工作8小时的工资,而这个员工最终给你工作了10小时,从这个来看,老板赚了。
假设你是主管,群体加班显得员工都很有“激情”、很“勤奋”,即使项目没有做好、延期了都可以以“苦劳”作为搪塞的借口。

加班氛围就是一个“虚”的东西,是做给领导看的形式主义。如何可以改善这个环境呢?

对老板的话,其实老板看重的并不是加班多少,是利润。要让他意识到,对于长远而言,加班是一个“亏本”的活动。

长期加班,员工疲惫,容易导致错误反复、效率低下,势必以后用更多的时间修改之前犯的错误;员工的工作外时间被占用,那就缺少系统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导致员工工作只长经验不长知识,成长度不高,员工容易产生挫败感和厌倦感,甚至萌生离职(要知道培养一个新员工比安抚一个老员工成本要大很多);还有其他,如身体健康欠缺、不利于家庭和谐等等。

对管理者而言,他要的是一个成功的项目。“成功” 就是不延期地完成计划中的功能。管理者和下属的矛盾经常出现在时间问题。比如说某个功能点,管理者觉得只需要1周就能搞得完,但工程师却估时要2周,这样就会导致加班的情况出现。在此时时需要说服管理者,为自己争取多点时间。我们不要把某个任务的时间拉得太长,可以为一个任务细化成具体的天,每天完成什么东西,让每天都不要有空闲;管理者看到这样的计划,也难以压缩时间,因为时间已经细化到天了,而且还真的有这么多事情做。

工作需要

加班,很大程度是由于事先安排不合理。怎样可以提高自己的估时精确度呢?

1、对未知的技术领域和业务知识,事先做好充足的预研。

2、平时做好代码统计和风险识别、偏差数据。
代码统计虽说没有什么用,但可以大概地估算一个项目有多“大”,并且根据团队数据经验,用时要多久。
风险识别就是之前发生过延时的时候,出现过什么事件,流程上?第三方合作上?这都是经验总结。
偏差数据,即使再精确的“估时”也会有误差,我们可以统计比如一个新领域(或新功能)项目,一开始的估时和最终用时做比较,误差为多少倍;常规功能,误差又为多少倍。这样提交的估时会更加合理化。

3、把项目分解尽量精细到以1天为单位的工作量,这样可以强迫自己往细节思考,避免计划有大的遗漏导致延期。

4、争取风险时间。

5、跟第三方合作、依赖第三方实现的项目,需要跟第三方沟通好,并尽量把第三方的相关项目时间提前,因为据经验第三方总是会因为各种原因延期的。

posted @ 2013-03-13 23:42  dct_it  阅读(75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