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老中医之路笔记(二)

 任应秋:我的治学门径和方法

任应秋先生从幼读经,十三经皆能成诵,属于带童子功的医学家,他的医学经验:

一、读经宜读全本,解经宜先识字,读经宜正音读,强调对经典著作的朗读和背诵,例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二、乌梅丸治杂症,用于肢厥,吐逆,消渴,腹泻,凡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等症状,随症施用。腹泻与肢厥均阳衰于下,重用姜桂附辛,去黄连、黄柏。

呕吐与气逆于中,重用黄连,黄柏,去辛轻用附姜以平之。

乌梅丸:乌梅  当归 蜀椒 人参  黄连 黄柏 干姜 桂枝  炮附子  细辛

三、张仲景研究的是伤寒,并非热病。黄帝内经的“热论”的三阳三阴,仅有表里之别,并无寒热虚实之分。仲景包含了表里寒热虚实;

       刘完素研究的是热病,并非伤寒。通圣散、双解散、凉膈散、六一散、三一承气汤等,针对热病而设,不用麻桂辛温。

四、李东垣《脾胃论》气虚发热在《黄帝内经》的思想来源:素问*调经论: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五、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论在《黄帝内经》的思想来源:素问*太阴阳明论:阳道实、阴道虚;素问*方盛衰论: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

六、《灵枢》、《素问》十二内容: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病症、诊法、辩证、治则、针灸、方药、摄生。

七、读任何一部经典著作,每次都带着问题读,直到掌握了精神实质。

八、革命前辈徐特立先生对自己提出:不动笔墨不看书,读书必须做好读书笔记。

1、概括和缩写

2、纲要和笔记

3、摘记:任先生建议使用卡片做文字索引,加注页码方便查找

4、综合笔记,比如把伤寒论的解析的文本放在一起做笔记

5、心得笔记

6、深思,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反复的思考,细致的思考列为做学问的重要条件之一。

7、定期整理梳理分类学习到的知识

 

posted on 2019-02-07 22:54  da熊维京  阅读(40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