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从头开始(上)

头像

云层

2015-03-02 21:23

小云(云层-陈霁)的发展史 2

第五章 虹销雨霁(上)

Etang的公司位置很好,在威海路别墅,进公司就得到了公司版本的记事簿,我也信心满满的准备大干一场。但一周后我发现一切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哪个时候再做一个叫做avanta的项目,简单来说就是模仿韩国网站做个人BLOG。有哪些不可思议的地方呢?
1.公司入职没有培训
2.公司没有专职测试,甚至没有质量部门
3.开发没有使用配置管理工具
那么大的一个公司竟然这些什么都没有,怎么能够活下来?一个连质量意识都没有到位的公司,怎么能够强大?(当我离开的时候我才明白了这个问题)公司对于我的定位是QA,但是我觉得我作的事情完全和这种个职位没关系,半个月后我茫然了,为啥这工作做的完全陌生或者和我想的不一样。我有一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一方面我需要去做质量管理体系的东西,规范配置管、测试流程,另一方面我又需要自己熟悉业务,对待上线的软件进行测试,其次我还要去和运维打交道。就像恐龙陷入在焦油坑,把左脚拔出来,右脚又陷的更深(参考)。
这个时候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当陷入一个完全没有规范的大公司,你是如此的渺小,想推动一些事情,会有无数的理由把你拒绝回来,ISO中的全民质量意识终于理解。这段时间其实做的不是自己,而是在应付领导的各种审查和自己各种纠结,当初自己想象的做个测试经理把规范、流程、人都重新梳理,而事实上是半年后毫无进步。现在想想是确实自己能力还没到能Hold住全场,而确实只是一个小小的Test Leader的水平而已。
某天正好A某来上海出差(如果不记得A某是谁,请看第一章),当时有段时间我和他合租过几周,确实很谈得来。于是见面叙旧了,当年青春萌动的被炒几年后再见面我已是Etang的质量经理了(头衔很高,其实就是个光杆司令),A某自然很吃惊(而每每说到这个事情就会说小云自己很努力),我是个不喝酒的人,所以想后面有啥激情四射的兄弟可以喝水去了。聊得内容无非就是大多数公司都这样子,小公司重视测试是因为质量就是生命,没有成本来进行后期维护,而大公司财大气粗,可以通过客户关系和售后维护来解决。
又过了几个月,这样的日子让我很苦闷,都开始准备简历跳槽的时候A某给我说有个朋友的公司需要个QA。听到这个消息的我,自然非常激动,但是又害怕是不是会重蹈覆辙。抱着继续面试又不会怀孕的想法,去试了试。公司的地址就在北京路靠近静安寺,和我在Etang的公司很近,而且我又是骑自行车上班的,于是中午顺大便去聊了一下。公司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每个人的显示器很大很大,应该是21的CRT。办公室里面都是各种游戏机,感觉很是不错。
面试的过程仍然没什么好说的,只是我没先了解公司,后面才知道是做游戏的,我还以为是平台游戏,没想到是手机游戏。就这样莫名其妙的面试通过了,一个月后,我得到了新的Offer,而薪水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几乎没有犹豫,我决定了跳槽去新公司Gameloft,而走的时候HR也很理解我(自从公司没上市,好多领导都走了,大家都知道问题在哪里,但是一个人是无能为力的)。

本章旁白:
1.大公司未必比小公司规范,而在大公司做事情会让你很难发挥,因为船大难掉头,小公司会让你发挥,大公司更多是流程规范
2.当你能力不够的时候你未必能hold住全场,自然推动不起来工作,因为你还没这点霸气(霸王色)
3.在公司要个人和公司共同进步,你工作不是为了工资,如果真的不合适还是早点走
4.有人内荐会让你轻松的进入某些好公司,因为对公司来说内荐过来的人稳定,可靠
5.面试前最好还是了解下公司情况,这样会更有些交流的要素



第六章 虹销雨霁(中)

有了在Etang的经验,对于大公司我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想做一颗螺丝钉,那么大公司会让你很舒服,但是如果你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在大公司是很难落实的。到了Gameloft的头两天我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和每一个人聊了一下天,了解了一下公司的组成及工作流程。作为职位来说我是QA,但是游戏公司对软件测试的理解更是肤浅(关于游戏测试的理解,大家可以看看我以前写过的一篇关于《游戏测试从零开始》的文章,已经截稿),公司好几个Producer对测试就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而对质量流程也毫无概念。整个公司基本还是作坊式做法,有点产品经理带着一堆人做,做了给法国人看看,折腾几个月,就出来了的感觉。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跳槽这个东西往往是越跳越差啊。
随后去北京参加QA的培训,北京来了个以前联想的QA,我需要去跟着学习几天,那是第一次坐飞机(哎好多年前啊。),I Feel Good。培训的东西我就不多提了,就是基本的文档流程。。。。从我当年的角度来看颇有些迂腐。
回到上海后,首先要处理的事情就是版本发布的问题,经常出现版本不统一,或者是发错版本的情况发生。其次是测试资源的问题,一个游戏要做好几十个平台,一个测试完全忙不过来。
对于版本控制来说还算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于是在公司使用VSS的规范做了一点调整,所有测试的版本都必须从VSS上GET Label,而编译环境必须在专门的电脑上。随后慢慢的就迁移到SVN上去了,正好公司也在全球统一了SVN服务器地址,所有的代码都要去国外同步(主要是有一次某个老游戏的代码不见了,好像那个游戏叫做Red什么,有点魂斗罗的感觉)。
而对于招聘来说,真的是又激动又紧张,毕竟是第一次真的去做招聘,怎么找个合适的人确实有点难度,虽然被面了很多次,但是面别人还是没啥经验的。心中明确了两个招聘要求:
1.理解游戏的,而不是玩游戏的
2.理解测试的,而不是乱点的
所以在简历上给HR了要求,简历中没出现过游戏的PASS,简历中没出现过测试的PASS,这样简历就从平常的200+变成了30左右了,当时最大的想法就是那么多人投简历,难道就是因为觉得游戏测试很简单很好玩么?后面来的第一批兄弟可是尝尽了苦头,不过现在应该都混得不错(第一批人现在都是各大游戏公司的核心了吧)。
面试的内容就不用多聊了,只能说奇葩很多,各种玩游戏就玩不思考的,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喜欢玩这个游戏和对这个游戏的理解。玩个游戏玩了几年了,问有什么心得,不知道,有什么BUG,不知道,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说不清楚。哎,觉得招一个有想法的人好难,另外一方面遇到合适的有想法的人,工资谈不下来,因为当时招聘游戏测试的待遇就是2000,很多次给上面提这个问题,上面都基本上回绝了。好歹要分两个层次的测试吧,一方面是游戏玩家型的测试人员,主要负责执行,这个工资低点说的过去。另外一个方面是有一定分析设计的测试人员,他们对游戏并不是玩家而是更多的能够把游戏看成软件的,他们更多的负责设计部分,这些人需要待遇高一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测试部门的人员也逐渐多了,没人做测试做QA是没有意义的,先解决棘手的问题吧,所以那段时间我兼职了(QA,QC Manager,SCM)三个职位,每天都是满满的,心里也是满满的,很充实开心。
靠近圣诞节了,有一个游戏(vj golf)要发行了,由于该游戏有60来个版本(java,brew外加各个分辨率),整个部门只有大概7个人,那时候每天的工作都是非常神奇的节奏。就是下午等版本,等到晚上12点终于版本出来了,然后测试6个小时到早上5-6点测试完成,大家睡觉,12点再来等版本。虽然每次开发都说下午回给版本出来,但是每次都是delay的,那段时间真各个团队就是天天熬夜的,后面我们几个都住在公司了,因为回家睡觉回来太麻烦了,导致阿姨看到我们几个9点多出来去厕所刷牙洗脸都已经不是刚开始的惊奇表情了。
过程不用多提了,没什么技巧,因为也没办法有什么技巧,就这点时间,要发行,除了加班加点等版本,测试,就没啥可以做的了,而且每个人的技术能力决定了你也没什么可以做的(所谓的自动化什么在当年是没实现可能的,而就算能够实现你的团队都是游戏玩家,也没能力在里面做点编程扩展的事情)。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过去了一年,测试团队也从刚开始的10个人不到的团队,扩大到了60来个人了,一层楼几乎都是游戏测试了,而最初的几个也成为了后面的Team Leader。在这其中我也遇到了需要处理员工的情况,开除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说了要加班的自己出去玩了,没有办法随叫随到(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个性,我工作不是随意给你差遣的),而在工作的时候也不够踏实,游戏公司可以开玩笑的时候随便,但是不能做事的时候马虎,好几个一定能测出来的问题,却没有发现。还记得当年开除的时候说的话“也许你现在会恨我,我也经历过,但是我希望这次能够给你个教训,让你知道工作不是你觉得开心就行的,你需要对你的工作负责。”
而随着人员的逐渐增加,培训就成为必须的前提,每一个进公司的人都需要经历基本的GL Rule(你当作checklist就行了)和软件测试概念的培训,开始是我做的,然后由下面的人来做,但是培训的效果或者收益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点问题,没有专门做过培训的人,仅根据自己会的就去教别人其实是问题很多的。

本章旁白:
1.也许你的工作是某一个职位,但是当你到了比较高的职位的时候,你要看透表面的需求,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而不是你做的是什么,否则问题不会被解决。
2.招聘是一个技术活,如何招聘合适的人很重要
3.任何职位都应该有一个分层,如果每个人都是什么都会一点没有区别,其实就和什么都不会一样,只会吃大锅饭
4.任何技术都依赖于团队成员的能力,哪怕你有很好的框架、工具,但是如果使用的人员没有能力,也无法落实的
5.开除总是每一个管理人员会遇到的问题,或许总会有点错杀无辜的情况出现,但是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是很重要的,这是个团队,不能因为一个人的问题而坏了规矩,很多事情不怕大家做一件事情做歪了,只怕每个人都自己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最后互相埋怨。



第七章 从头开始(上)

当时的51testing还在交大慧谷,04年看着51testing成立几年后没想到我也成为了其中一员。首先上来就是关于选课的问题,当时和我一起进来的还有吴老师和王老师,根据各自的经验我选择了SQL Server和配置管理+SVN的课程。
本来以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特别是SVN这东西在公司都用了3年了,而且还做过培训,上这个课岂不是分分秒秒的事情,而配置挂你有啥好说的,PPT也就那么10来页,还是先搞定SQL吧。回头一想SQL真是个遥远的事情了,上次用SQL都是5年前的事情了,中间备课啥的就不啰嗦了,真是越备课越没信心,怎么那么复杂啊,有那么多细节,头都大了。到了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中间有学过编程的,他SQL比我还清楚,当年问了我一个关于Varchar和char的区别还真当时就难倒我了,感觉超丢人。。。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无知,以及转过来做讲师的正确性,只有突破自己才能避免自己成为井底之蛙。
回到配置管理课程,发现备课更难了,好歹SQL还能写很多例子一个个说清楚,配置管理能有啥好说的,PPT上的字都不过200个,这个要说3个小时怎么说啊?第二次打击再次来临,就是说没啥墨水,做没啥技术。还好还有各种大拿在身边可以随时问,并且预先可以去听听他们怎么说的,听了后觉得自己都知道,但是换做自己来说就没几句话了。

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T拉住,DPS全开,奶住T没了。但是人家就能说成,T注意Boss使用xx技能的时候,MS丢盾,换T,当前T跑出去消BUFF。。。。。。等等一堆堆的内容。

既然知道自己的不住,那么就迎难而上吧,这里就不一一感谢各位老师了,太俗气了,虽然我是在这个教师节补上的这篇内容。课没上多久北京分店就要开了,当时北京分店的老师还没完全到期,而且很多新老师都没啥经验,我好歹还算是个半吊子,于是有奔往北京与老朴等朝夕相处的日子。而北京的学生们也很给面子,经常来表扬小云种种低劣的表现,让当时的我信心越来越足,不得不承认哪怕没有漂亮的脸蛋和婀娜的身材,一种由内而外的霸王气质也一样能俘获各种学生的心。

在第一年的年底,我正式开始接第一门大课,就是传说中的Loadrunner,对我来说这个工具神秘而又陌生,也是我主动申请的,因为对于自己来说好好的学一个在行业顶端的技术是很重要的,至少对自己来说可以牢牢的有一些信心。奇怪的是,当我第一次去听LR的课(当时是Sincky大神授课),这东西对我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我一直没明白这有什么好说的。

无非就是以下几个关键点:

1.脚本录制生成对应协议的代码(这不就是个死规定么)
2.参数化,不就是个变量么
3.关联,不就是个函数么
4.检查点,还是个函数啊
5.事务,函数1,2
6.场景,。。。。

这些东西都是随便做做就可以做出来的,让我很是诧异,和硬件性能测试不是差不多么,好几年过去了和我以前了解的性能测试也没啥区别么,So Easy!
而当我真的开始备课的时候,我才发现细节真的如此之多,以至于整个春节都在看书和做练习中度过,而真的开始上LR的这门课才是一段新的开始。

本章旁白:

1.工作总是努力的在解决细节问题而很难综合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2.自己感觉懂和真的懂完全不是一回事情
3.自己懂和教别人懂又是另外一回事情,很多时候能否将别人思考的方式揣摩出来才是回答人家问题的关键
4.不要用技术的方式来给不懂得人解释技术,也不要给懂技术的人用不是技术的方式来解释问题
5.所有的一切可能都是新的,但是它终究都是从老的东西演变出来的,基础是学习新东西效率的关键
6.学习没有技巧和捷径,哪怕有很多人在边上帮你,但是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仍然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只有这样你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就是这样。

posted on 2015-05-10 15:25  开始、  阅读(270)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