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资产?不,管理是负债

模仿XX体,纯属娱乐,如有雷同,必属巧合。

1. 管理是绝对正确的

2. 所以管理者是正确的

3. 如果结果有问题,首先是执行问题

4. 如果还有问题,是管理者未能理解管理

5. 如果还有问题,请参考第一条


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已经不再是资产,而是负债。

 

“管理债”提法的由来

2012年2月18日,敏捷之旅2011的最后一站来到了南京,敏捷之旅2011全国14个城市的组织者们走到了一起进行回顾并参加南京敏捷之旅。在2月19日的南京敏捷之旅上,@大熊Stanly的敏捷DNA游戏让一部分对企业转型有兴趣的参会者集体进行了探讨,期间我突然脱口而出的“管理债”一词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午餐时还被大家戏称为“管理债”第一人。

 

知识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

为避免误用,本系列的内容将限定于知识经济。目前能够找到的最清楚详尽的解释请看这里: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时代

此处所谓的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是相对于现行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现行的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虽然也离不开知识,但总的说来,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即以物质为基础。

知识经济的关键是知识生产率,即创新能力。只有信息共享,并与人的认知能力——智能相结合,才能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所以,知识经济的概念,更突出人的大脑,人的智能。反过来,人的智能,只有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产生新的知识。所以,信息革命——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信息共享,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生产都以知识为基础,所有财富的核心是知识。知识一般是通过信息表现出来。知识经济生产的特点是不断创新,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必须是掌握了大量知识的人,也就是知识工作者。

软件行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典型行业之一,软件也日益成为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限于个人的经验,虽然主题是知识经济,后续讨论主要以软件行业为蓝本。

 

管理是资产?不,管理是负债

当持有一项物品时,这物品会自动让现金流向你的口袋,这项物品就是资产。而让现金从你的口袋流出的物品,就是负债。

我们一直以为管理是资产,这是常识。因为管理就是管理者和他人及透过他人有效率且有效能地完成活动的程序,所以管理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能够带来收益,是资产。然而这种思想仅适合于工业时代,因为在工业时代,结果是可以精确定义的,工作效率的提升将直接带来产能的提升,在抵消了管理带来的成本后依然提高收益。这让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专注于生产效率优化,这部分人成为了管理者,并大大促进了工业时代的发展。

然而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后,管理是负债。这是一个非主流观点。不过在忙于反驳之前,请先找出一种不是负债的管理。请找出一种是资产的过程制度,它满足如下几个条件,1)带来明显的产出提升;2)执行情况良好,具备持续性,执行成本较低;3)可推广,不受限于管理者本人的聪明才智。

在知识工作中目前尚没有发现能带来明显产出提升的管理措施。因为知识工作者的产出是大脑的一种创造,不仅无法准确的衡量过程,甚至连结果也无法准确衡量。产出完全取决于知识工作者本身,而管理上所谓的完成不过是在当前投入情况下可以接受的一个结果而已,所以要找出一项直接提升产出的过程制度几乎不可能,这与工业时代明显不同。所有可见的,被称之为有效的过程制度措施全部是还债用的保障型程序,用于保障产出不至于差到不可接受的程度,即使如此,保障措施的有效性依然值得怀疑。

说到执行情况良好,具备持续性,执行成本较低,由管理创造的,持续性强而且执行情况良好的过程制度措施不是没有,不过成本的确高昂。例如一种典型的管理产出就是部门墙,它具备强有力的持续性和极低的维护成本,将持续导致企业运行成本上升。然而,即使是众所周知的不好,部门墙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这种生命力来自于管理自身。相比而言,其他相对有用的过程措施其持续性都很差,维持成本很高,在执行时需要企业投入不少的人力成本,并且为维持其存活更是需要不菲的管理成本,例如设计评审、Code review。

更有甚者,管理还带来了其他负债。对很多企业来说,管理就是用最优化的方法取得最好的结果的最佳工具,“最”优化思维带来“最”强烈的排他性。这种管理成为了消灭不同政见者,扼杀公司的生态系统,僵化公司组织文化的最好武器。

 

管理是负债?

不,这不是管理的错。管理是负债的提法一定会触动管理者们的神经。管理是达成目标的方法,所以管理不会,更不可能有错。管理是科学的、有道理的、对的,它当然也应该是有效的。有错的只可能是不合格的管理者们,他们没有制订出足够好的管理措施;更可能的是执行者们,是他们执行不力导致了管理措施的失败。所以执行力开始风行,网络名言“一流的战略加上三流的执行,远远比不上三流的战略加上一流的执行。”

事实胜于雄辩,而选择性失明胜于事实。管理者们的集体选择性失明更加可怕。管理有效论背后存在的本质假定就是“管理是资产”,既然是资产,它就一定会带来收益。管理者们精通ROI(投资收益率)分析,然而在他们的根本——管理上,却很少以ROI的方式进行思考。不以ROI方式评估管理本身是因为“管理债”本身是无形的,很难被衡量的,然而这将落入另一个陷阱“不可以被衡量的就不可以被管理”,这是另一个选择性失明绝招。

企业经营者深受其痛,却无能为力。的确,目前没有有效的办法能够精确衡量“管理债”。不过这种情况也可能是因为资产管理的思想占据主流,从而让“管理债”从来没能真正进入视野所导致。即便如此,不能被测量也并不代表着不能被感知,企业经营者们可以明显感觉到,随着时间流逝,新的战略难以落地,企业开始缺乏创新和活力,新产品研发能力下降,质量降低,企业“管理债”在持续上升。面对这种现状,目前能够依靠依然只能是现有的管理系统,结果是企业经营者被自己创造的环境所束缚,无力改变现状。也许,是到了让企业转型,修生养性的时候了。

 

篇后语

如上所说,“管理债”是能够被感知,却很难被测量的。因此,后续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建立“管理债”模型,让“管理债”可视化,从而让负债管理真正能够帮到企业。欢迎各路同好加入探讨。

 

讨论

1. 你如何看待“管理是资产”的提法?能够举出现实中的例子说明吗?

2. 文中提到“不可以被衡量的就不能被管理”,对此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

posted on 2012-03-14 18:26  大卫张  阅读(40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