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技术书籍看累的时候,适当看下其他类型书籍,换下脑子,扩展下知识面。

薪酬体系

基本概念

全面薪酬:员工从企业获得的所有收入,包括:现金收入、非现金收入、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工作环境,甚至企业知名度等。如公务员的基本工作不高,但全面薪酬比较高。

现金收入:所有以现金形式或者类现金形式发放的收入。

非现金收入:非现金形式发放的收入,如:保险、工作餐、宿舍、带薪年假等福利待遇。

员工是否选择一家工作单位,比较的是全面薪酬,而不仅仅是现金总收入。

薪酬体系作用

  • 招聘和留住员工
  •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

遵循的两个原则:

  • 内部公平性(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薪酬比例关系)
  • 外部公平性(基于行业和地区的薪酬对比)

对外公平性解决员工的招聘和员工的离职问题,而对内公平合理解决员工满意度的问题

公平不是平均,平均可能是不公平的

同样条件下老员工的工资,不应该比新员工工资低

薪酬体系设计“6+1”

第一步:制定薪酬策略

薪酬策略,也称为薪酬定位,是指在薪酬体系设计过程中,确定企业的薪酬水平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相对位置,它直接决定了薪酬水平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能力的强弱程度。

基于市场的薪酬定位策略

  • 领先策略(领导型策略):采用这种策略的企业特征:投资回报率较高、薪酬成本在企业经营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低、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少。
  • 市场跟随策略(趋中策略):一般指50分位左右的策略,许多企业采用了这种策略,既与市场平均薪酬水平接轨,又不用承担过高的人力成本。
  • 落后策略:采用这种策略的企业,大多处于竞争性的产品市场,产品毛利率比较低,成本承受能力很弱。必须是短期行为,不能长期采用。
  • 混合策略:根据职位的不同或者员工的差异来分别制订不同的薪酬水平决策。对核心岗位采用领先型策略,其他岗位实行跟随型或者落后型。

四种策略没有对错之分,适合就好

落后策略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不合适的,只能短期采用

基于岗位的薪酬定位策略

根据企业中各岗位对企业价值贡献的不同,而采取差异化的薪酬策略。岗位的核心价值越大,岗位的薪酬就高,反之就越低。现在企业设计薪酬体系时都会基于岗位价值确定岗位薪酬,绝大多数的测评工具也都是基于岗位的价值评估。

合理分工可以增加效率

不同的岗位可以制定不同的策略

基于企业地位的薪酬倾向策略

企业薪酬水平要和他的市场地位相匹配,领先型企业:薪酬水平不需要太高也能吸引到顶尖人才;行业中居于第三、第四的企业倾向于较高的薪酬水平;小企业薪酬水平较低,通过其他福利吸引人才。

行业领袖型企业的薪酬可以不是最高的

大企业靠制度,小企业靠人才

企业的高管,最好是自己培养

基于企业性质的薪酬策略

私企和国企,会采用截然不同的薪酬策略

国企可以不制定薪酬策略

减员增效和业绩增长是国企员工涨工资的正道

工作外包和劳务外包是暂时的,从长远看,不符合经济规律

第二步:岗位价值评估

岗位价值评估解决的是岗位相对价值的问题。通过有效的岗位价值评估,确保公司内部处于不同职能领域的职位之间具有横向可比性,为公司建立职位层级体系、工资级别体系等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将公司内部的岗位与市场上的薪酬水平进行对标,与外部市场薪酬水平连接起来。

岗位价值评估的步骤:

  1. 选择岗位价值评估方法
  2. 确定岗位价值评估小组
  3. 选择标准岗位
  4. 岗位价值评估的方针
  5. 岗位价值评估数据处理
  6. 岗位价值评估数据应用

1. 选择岗位价值评估方法

目前的岗位价值评估方法有:

  • 排序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公司内所有的岗位按照对公司的重要程度(或者叫职位价值),从大到小依次排序。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实用,对于一些人员规模不大、岗位数量不多的企业来说,非常适合。
  • 职位分类法:将企业内的所有岗位按照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任职资格等分为不同的类别,一般可以分为管理序列、市场序列、技术序列、行政序列等。然后根据各序列中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分成若干小类,确定岗位等级。这种方法适合较大型企业,从实际效果来看,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市场定价法:以市场为导向,该岗位在市场上的薪酬大约价值是多少,我们企业岗位的薪酬就定多少。这种方法更适合那些薪酬特殊的员工,比如专家级的企业顾问或者临时雇佣人员。
  • 标准因素计分法:目前市场上用的比较多的标准因素计分法是美世国际职位评估体系,该体系一共有三套,第一套体系因为出的太早,基本上已经淘汰了;第二套体系在市场上用的时间比较长,反响也比较不错,我们简称“七因素十六维度”,就是从七个大的因素以及十六个小的维度来判断一个岗位。适用于规模稍小的企业;第三套体系在2000年推出,把第二套进行了精简,简称为“四因素十维度”,第三套体系更适合超大型的企业集团。
  • 定制因素计分法:根据公司的现实情况,进行特定因素的选择。一般都会认为定制的就是最好的。一般来说,也确实是这样,但定制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谁来定制,二是定制的预算。

岗位价值评估工具可以直接用美氏或者海氏

2. 确定岗位价值评估小组

关于岗位价值评估小组人员构成的建议:部门经理以上的人都可以参加;一些调皮捣蛋,经常提出质疑的员工最好也要参加;管理咨询顾问不要参与,要相信工具的科学性。

3. 选择标准岗位

规模稍微大一点的企业,岗位往往比较多,所有的岗位都做评估不现实,一般选择几个标准的岗位作为标杆。

标杆岗位选择的原则:够用、好用、能用;参考原则:部门经理以上的岗位、关键核心岗位、有代表性的岗位。

岗位评估数量合适就好

4. 岗位价值评估的方针

组织者不要影响大家的判断,提倡自己判断。

岗位价值评估要收手机

岗位价值评估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5. 岗位价值评估数据处理

所有的标准岗位都做过岗位价值评估之后,就得到了这些标准岗位的得分数据,这些数据这时候还不能用,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处理。实际工作中,有三种方式进行处理。

  • 重新评估。有些数据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主要是由于一些人刚开始做岗位价值评估,或者大家对某些岗位的职责、任职资格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了集体性的偏差,对这种岗位数据,最好的方式是重新进行测评,用重新测评的数据替换原来的数据。
  • 取平均值。每一个岗位都是由若干人进行评估的,这些人难免会有差异,想彻底消除差异是不可能的,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取平均值(简单平均、去掉最大最小值再平均)。
  • 把每个部门进行评估的所有人的得分结果平均后再平均,避免因为某个部门人数多而获得人数优势。

6. 岗位价值评估数据应用

两种方法:

  • 薪点制,就是根据价值评估模型评出每个岗位或者每个员工的得分,叫做薪点,汇总算出比例来确定薪资。比如:总经理薪点是前台的10倍,前台2000元,则总经理20000元。
  • 按照表格换算成薪酬级别

薪点制是“中国特色”的薪酬体系,不推荐使用,可考虑在年终奖分配使用

宽带薪酬体系作为一种趋势,正在逐步取代窄带薪酬体系。

第三步:市场薪酬调查

  1. 确定调查范围:区域范围(全国、某区域)、企业范围(竞争对手、争夺员工的企业、规模差不多的企业)
  2. 选择调查方式:同行薪酬调查、专业机构的薪酬报告、公开信息获取、应聘人员中获取。
  3. 薪酬报告的内容和应用:一份完整的薪酬报告主要包含:样本介绍、岗位概况、各个口径的总收入(一般会采用年度现金总收入)、薪酬构成。
  4. 薪酬分位的计算:如果没买薪酬报告,想自己计算,可以用Excel里面的percentile,计算出各个分位值。

不用调查所有的岗位

招聘时从应聘人员那里获取的薪酬数据比较靠谱

第四步:薪酬分级和定薪(关键核心)

1. 模拟薪酬曲线

关键点:现有薪酬曲线、调整后的薪酬曲线和结合外部数据的薪酬曲线。线性函数,R的平方值越接近1说明拟合度越好, y=A*eBX

2. 确定职等

方法:职等也称职级,两种入级方法:一是根据岗评工具的入级表,对评估结果直接入级;另一种是切线法,根据一定的规则把公司所有的岗位进行切线划分,举例,根据岗评结果直接从高到底或者从低到高。

划分职等的诀窍:根据公司薪酬倾向(加大薪酬差距,则数量少,反之则多);企业现有文化(同一职等的人薪酬差距不大则窄带,反之宽带);找缺口比较明显的地方切分;岗评接近的尽量放入同一个职等内。

3. 确定职等中位值

中位值代表了该薪酬等级中外部市场的平均薪酬水平。

方法:薪酬模拟曲线的值是结合薪酬策略、岗评以及市场薪酬数据综合选取,模拟得出的薪酬曲线;平均值可以是加权平均,也可以是其中一项的数据;调整后的薪酬要取整;最后得到的就是中位值(简单点就是结合公司现有的回归值、调研数据和薪酬策略确定各职等中位值)

4. 确定各职等的最高值和最低值

宽带薪酬中,每个薪酬等级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的变动比要达到100%或100%以上

5. 划分薪级

数量划分的两种方法:一是把所有的职等划分为统一的数量(国际最佳实践标准一般为7-9个等级);二是划分不同的,低职等的多一些,高职等的少一些。

操作方法:标准等额划分(涨薪额度都是统一的 薪级差=(最大值-最小值)(X-1);非标准等额划分法;等比划分法(薪级差=(最大值-最小值)^(1/(X-1));组合划分法(等额等比结合)

等比划分法比等额划分法更科学

实际工作中更倾向于等比划分法和组合划分法

6. 跨区域分、子公司及办事处薪酬设计

通过社评工资设置地区系数

7. 薪酬总额模拟计算

模拟总额的方法:最简单的统一用中位值乘以该职等的人数,留出5%-10%的空间

第五步:薪酬结构设计

薪酬结构分类:固定收入和变动收入的结构;当期收入与预期收入的结构问题。

固定、浮动收入:固定收入包括固定工资、津贴、福利(五险一金、其他过节之类的);

变动收入:绩效工资、提成、奖金等;

设置原则:业务人员变动收入高、行政后勤人员变动收入低;基层人员变动收入低,高层人员变动收入高。

当期收入:一年内可以拿到的收入,预期收入:超过一年以上的未来收入,主要指期权。主要针对中高层,创业期的企业

高层变动收入比例要高,业务人员变动收入比例要高

要解决灰色收入的问题,只有靠制度

销售人员的薪酬结构:

  • 底薪+业务提成+奖金
  • 纯业务提成制(佣金制)
  • 纯工资制
  • 底薪+奖金
  • 底薪+业务提成
  • 双任务模式

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结构:

  •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基本薪酬
  • 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关注员工的长期发展
  • 提供满足员工高层次需求的福利和服务
  • 开辟双重通道职业发展路径,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薪资制
  • 制定薪酬“特区”,给予特殊人才的特殊待遇

第六步:薪酬制度设计

薪酬制度的内容构成

  • 薪酬设计部分
  • 薪酬管理部分

奖金如何分配

奖金分配存在“智猪博弈”现象。

保障二次分配公平合理的三种方法:

  1. 权重式结合:个人绩效得分和团队绩效得分按照一定权重进行分配,最后加权平均;
  2. 分布式结合:按照团队绩效考核成绩的好坏,对团队内成员采取不同的分配比例;
  3. 系数式结合:个人系数与部分系数相乘。系数式结合的最大特点是容易拉大差距,对好员工激励作用更大,对差员工激励作用较少。

奖金分配模式要结合企业文化

三种方法没有优劣之分

实际操作的规范性与设计的合理性相比同样重要

薪酬如何调整

  • 全体员工调整:企业整体效益得到明显改善的时候;当外部薪酬有明显变化的时候;公司发展战略有明细改变的时候。
  • 个别员工调整:一般是因为岗位有调整,或是因为年终考核。

普调时最好重新设计一套薪酬体系

如果某员工正好在晋升时又赶上调岗,建议先涨薪级,再比对相应的职等。

薪酬制度的发布

对全员发布,让所有员工了解公司的薪酬体系设计原则、奖惩激励标准以及发放标准。

多个好消息要分开公布。多个坏消息要一起公布。

第七步:员工薪酬的入级

入级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结构:“纺锤形结构”或者叫“正态分布”是最稳定的结构。

高薪级:中薪级:低薪级 = 2:6:2

入级的具体细则:根据企业的文化导向制定(能力导向、行为导向、结果导向),涉及到的表格:入级细则表、薪酬入级对应表。

高于薪酬体系员工入级的处理方法

  1. 有特殊能力或者技能的员工(比如专家、顾问等),一般以薪酬特区的方式给予保留。
  2. 有能力、有潜力的员工,可以近似他们到下一个职级。
  3. 能力一般、达不到下一职级要求的员工,不涨工资或者降低薪酬增长幅度,通过长期调整纳入公司薪酬体系。
  4. 简单粗暴方式,直接降到薪酬体系内部。

低于薪酬体系员工入级的处理方法

最常见的处理方法:把工资直接涨上去,不要一下子涨到头,“小步快跑”,分多次调整(每次激励的时效大概是3-6个月),涨薪的幅度最好控制在10%左右。

涨一次工资的幅度不能低于5%,否则不会显现涨工资的效果

posted on 2021-05-08 11:16  叨叨软件测试  阅读(48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