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合格”的程序员(一)——基础能力
一个好的开发人员,应该能够全面、高效、严谨的去处理任何软件程序和业务问题,成为一个好的开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不过无论这个话题如何开展,基础两个字必不可少,虽然代码量是衡量开发能力的重要指标,但仅能够熟练的进行代码编写是不够的,更要能深刻的理解技术原理和业务逻辑,扎实的个人基础和技术基础往往会促进代码的编写,更游刃有余的解决问题。
下面说的一些基础,可能绝大部分开发人员都不会在意甚至忽略,但恰恰这些才是开发大厦的基石。
一、科学基础
成为开发人员的过程不尽相同,有的是科班出身,有的是兴趣爱好,还有的是专业机构的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全面或者零散甚至没有学习过计算机基础学科,但无论是哪一种,想要成为更高层次的开发人员,写出更高质量的代码,计算机基础学科的学习,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重要的。具体的来说,基础学科在实践应用中,有如下几门是一定需要的,按照学习顺序排列如下
1)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课程通俗的说就是告诉你如何用最基本的语言类型、变量,关键词语句等,去处理各式各样的逻辑问题,我们称之为算法,而日常编程中的各种问题,例如排序、文件夹遍历操作、数据库查询等,都可以在数据结构课程中,找到对应的数学原型。数据结构课程的理解能力,也是一个人数学能力的体现,数据结构学习的好坏,是程序员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对于这一块内容的学习,有如下建议:使用VB、C、C++、Pascal等语言,买一本相关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的书,或者在网上下载相关的PDF电子书,完整的学习一边,并将书本中的所有案例亲自编写运行调试一遍,当能够领悟到某些日常编程中常见手法源于某些数据结构和算法时,就基本达到了学习效果。
2)操作系统
所有编程语言的开发以及应用的运行,都基于操作系统,桌面编程中的大部分场景包括内存、进程、文件系统、网络通讯、用户界面等,都源于操作系统的定义和概念,完整的了解操作系统的起源和组成以及运行逻辑,对多线程、复杂界面、文件管理以及一些难以正常理解编程思路等开发中遇到的场景,有非常大的帮助,不仅帮助理解,也能掌握更多有效的程序写法。具体可以买一本操作系统的书或者下载相关PDF电子书,完整的浏览一遍,做到能够结合实际编程场景来看待操作系统原理,就基本达到了学习效果。
3)数据库
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入门简单,深入却难,往往开发人员能够较快的掌握增删改查、视图、索引、存储过程等基本数据库操作,却在编写复杂查询、设计主外键、优化字段、去除冗余等时,出现只会依葫芦画瓢却不能自主思考扩展的状况。究其原因还是没能了解关系数据库的根本原理,而数据库这一门课程,系统的阐述了关系型数据库的来龙去脉,了解其中的数学原理或逻辑基础所在,对提升数据库编程水平有质的影响。建议也是买一本数据库的相关书籍或者下载PDF电子书,能够把熟练的把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等数据库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与数据库编程场景建立起关联,也基本达到了学习效果。
4)编译原理
编译原理是编程语言以及各类语言编译器的科学基础,可以说编译原理创造了世界上的几乎所有的IT应用,学习编译原理的基础是数据结构和算法,因此编译原理的学习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由于现代高级编程语言的编译器,在代码优化、资源优化方面已经做的足够智能,因此,编译原理的学习对实战的影响越来越小,但是正所谓本盛末荣,如果认为自己对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学习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和状态,可以在编译原理学习上进一步深入,最终把自己和普通程序员拉开更大的差距。
二、英语能力
英语的天然特性和字母长度还有学科发展的历史因素,决定了编程语言一定是基于英语的,在编程过程中,从语言的关键词到文档的内容又或是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英文。大部分编程人员,都具备英语四级左右的英文基础,却由于非专业以及工作环境原因,逐渐疏远甚至完全淡忘了英语。而实际操作中,大部分编程语言资料都是英文,在线编程问答内容也是英文,因此,很有必要把英语能力重新恢复到一个不用太高但行之有效的水平,达到如下效果:
1)对自己所使用语言,每一个关键词都知道具体的英文翻译、逻辑含义以及读音。
2)对于自己使用语言所涉及到的相关方法、类库、框架、工具等,能知道其中每一个方法、过程以及参数关键词等的英文翻译、逻辑含义以及读音。
3)对常见的编程逻辑和核心关键词,能够用英文组织问题的描述,最简答的也行,只要能被搜索引擎读懂就可以。比如如何在C#中把整形转换为字符串类型这个问题,最简易的英文描述就是 C# Integer Covert To String。
4)在自己技术知识范围内的任何的英文的技术手册、文档、文章或是问题描述,能够读懂8成的内容含义,能够读懂完整的技术含义。
三、搜索方法
任何一个开发人员,都应当具备搜索能力,甚至是一定要具备搜索能力,搜索引擎的宝藏,是无穷无尽的,同样具备搜索意识的不同程序员,却因为搜索技巧的差异最终在程序开发质量、项目实施效率、甚至是工程产品质量上出现数倍的差异,因此,掌握高效、先进、灵活的搜索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有用的。其中主要的方法介绍如下:
1)搜索源选择
- 虽然英文的编程资料更为准确高效,但中文的编程资料数量上却占优,因此遇到问题第一搜索选择还是百度
- 谷歌对于专业中文词汇的处理能力有时候甚至比百度还要强,而且谷歌能搜出大量的英文资源,因此谷歌也是首选之一,但是由于谷歌被封锁,因此需要进行VPN、SSH等FQ操作,或者在百度搜索“谷歌镜像”关键词,通过谷歌的镜像网站进行访问。
- 除了搜索引擎,专业的技术网站、论坛、社区也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搜索源,比如国外的StackOverFlow网站,国内的Cnblogs博客园、OSChina开源中国等,都具备搜索功能,将问题关键词输入其中,也许也会很快的得到相关答案。
- 对于QQ群,建议不要使用,除非QQ群主或者成员是非常闲或者非常非常热心的人,否则在QQ群询问技术问题,是非常低效率的搜索方式。
2)关键词构造
搜索关键词的构造,直接影响搜索效率和正确结果的过滤,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关键在于搜索积累,但是总体遵循的原则是,准确和简洁,比如当出现一个描述,如何用C#对XML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非常愚蠢的关键词构造就是“如何用C#对XML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而正确高效的关键词则是“C# XML 序列化 反序列化”,或者在谷歌里面搜索则是“C# XML Serialization”。在平时的编程中,一定要注意相关方法和经验的积累
3)联想搜索
联想搜索,不属于搜索引擎的范畴,却是在搜索中很有用的高级技巧,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比如想使用C#,利用某个.NET类处理一种HTTP通讯,但是一直搜索不到完美的结果,不过换个思路,考虑到VB.NET也是.NET体系,和C#完全相通,那么也可以试着用VB.NET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到完美代码后再临摹成C#代码。这样的联想搜索,不仅能够帮助搜索正确结果,也是对大脑思维的训练,值得多多尝试。
4)资源搜索
开源的框架、产品、工具、控件等开发辅助类东西越来越多,稳健性和迭代性越来越强,去寻找一款成熟的工具或者插件,也成为了大量开发者的必备方法和技能,而如何高效的搜索出想要的资源,也成为了一门学问,其核心方法就在于知晓资源网站的地址,常见的例如有开源中国、Github、CSDN下载、pudn等。资源类网站需要平时多积累,到用到的时候会非常关键。
四、思维模式
开发人员,一定要养成业务思维的模式,所谓的业务思维,就是在做任何一个项目的时候,写任何代码前,需要对项目本身的业务概念和业务逻辑甚至业务流程都要有一个全面的学习和理解,这虽然不是一个项目的强制要求,却是一个很好的开发习惯,无论自己的觉得是开发者还是测试员又或是技术总监,掌握了业务原理,才能够更好的设计或阅读项目的数据结构和流程结构。程序员的思维往往和用户或者客户是不一致的,摆脱技术思维模式,习惯于用业务思维解决问题的程序员,不一定最优秀,但一定是一个很容易沟通的程序员
五、工作与编程习惯
有的人说爱干净浪费时间,所以不修边幅,但归根结底这还是习惯问题,当养成清洁卫生的习惯并使之成为生活惯性时,往往就不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反而显得干净干练。写程序同样如是,有一些编程习惯,看似不足为道,看似浪费时间,可是如果坚持下去,最终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下面列举一些特别重要的习惯。
1)快捷键的使用
无论是使用Windows、Linux操作系统,还是在IDE中,快捷键都是系统本身的标配,事实上,Ctrl+C、V这样的操作,大部分人都能尝到在节省时间上的甜头,把这个概念进一步扩散,如果在IDE中编写代码,除了代码本身,将其余所有的鼠标操作、键盘定位操作,都用快捷键来代替的话,在时间上将会有数量级的节省,然而看上去这么好的事情,真正坚持去执行并形成习惯的人屈指可数,因此,在初期的改变习惯,记住快捷键,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坚持。
2)代码注释
一个开发人员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所参与的项目,再也不是靠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能完成的。系统的重构、代码的重构、工作的交接、对新进人员的培训等等类似的事情,会越来越多的遇到,这些事情无一例外都会把已经写过的代码重新或者重复阅读,如果在初始编写代码时,就做到完整、清晰明了的代码注释,对后续工作会有巨大的帮助。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增强合作好感。事实上,就算只是自己看自己的代码,如果有注释,也能加深印象,缩短代码查找时间。因此,任何开发人员,都应该养成良好的代码注释习惯。
优秀的代码注释应该能做到:
- 每一个函数、每一个属性甚至是变量的划分,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解释。
- 多使用越来越被IDE支持的XML注释方式,不仅有注释文字,更有详细的参数描述。
- 对程序结构、模块、组成部分划分等也加以注释
3)命名规则
具备一定规模的软件公司,在代码编写上都有一套自己的命名规则,涵盖项目、模块、函数、变量等等,标准化命名的好处不言而喻,然而被动、被迫去遵守命名规则和主动习惯于使用命名规则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优秀的开发人员,应当发自内心的希望各种代码命名都是有规则的,易读的,而不是纠结于命名规则会增加码字长度。
4)不将就的编程逻辑
所谓不将就的编程逻辑,其对立面就是不讲究的编程逻辑,不讲究的编程,不仅是一种很坏的编程习惯,也体现了低下的生活品质,很多开发人员,因为个人习惯、赶工期、客户要求不高等多种原因,在编程时特别随意,体现在比如为了实现某个功能,百度出一段代码,直接套用,10行的代码只理解8行,有两行看不懂也放到程序里去使用,很多这样的小细节,就好比在项目中埋下了无数的定时炸弹,不仅有很大概率形成返工,更是为项目埋下了风险。编程人员,应当有担当有态度,养成不将就的编程逻辑,不勉强自己,也不轻视程序。
5)数据备份
误删、误操作、电脑断电、文件遗失等等状况是每一个开发按人员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果不希望辛勤的劳作被浪费,不希望偶然的意外影响工作,那做好备份是必不可少的,在较大规模的公司,会有完整的源代码管理以及信息安全防护,而无论是在大公司工作,还是身处较小公司或者在实现个人代码价值时,都要做好代码和文档的数据备份,备份方式的选择灵活多样,有使用在线的CVS、SVN、TFS、Git源代码管理,也可以手工拷贝文件至云空间或者本地硬盘,甚至可以在个人电脑上组成RAID磁盘阵列等等,养成周期性、规律性的备份习惯。
6)邮件工作方式
沟通是进步的源泉,如果说开发小组的热烈讨论是性格和激情的体现,那邮件的工作方式也是另一种稳重和高效。无论是公司层面的工作沟通,还是开发小组的问题交流,邮件的作用包括问题正规化描述、工作留档留痕、工作流程流转、责任分工明确等等,习惯于将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通过邮件的方式与同事、主管等进行沟通,将会非常有助于团队协作。
转载:http://www.cnblogs.com/printhelloworld/p/5698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