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易中天品三国,看谋士如何给自己选“老板”

    早在“关于三国谋士之IT从业可行性报告”中就曾经说过“郭嘉”是一个很会给自己找老板的谋
士。其实在三国中,还有几位很有代表性的谋士,他们给自己找老板的本事也非常强。这里不妨简要
介绍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在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聊一聊“贾诩”这个在三国早期谋士圈中重量级的人物。

    这个被易中天贯以“乱武”(专门捣乱)头衔的人打一出场,就让那些聘用他的老板们又敬又怕。
一来是他本人智商太高,而他的老板(主要是曹操以前的张绣,段煨,李傕和郭汜)不是大老粗就是
“虎狼之流”,基本上被这位谋士玩弄于股掌之间。当然我相信贾诩本人也不是很愿意被这群“白痴”
所领导,所以才有后来的两次降曹之中的是是非非。而为什么是两次,原因是第一次降曹时,曹操太
得意了。大家知道,有些人得意高兴时尾巴是要翘起来当旗杆的,而曹操恰恰就是这种人。而此时曹
操的一些不义之举也让投降之后的张绣非常紧张,以为曹操要对自己下手,所以才倒戈一击。而贾诩
就是帮助张绣策划这起叛变的人。曹操被这次背叛打个措手不及,还在乱军之中被张绣杀死了儿子曹
昂、侄子曹安民,还有爱将典韦。而经过一次失败之后,曹操也变得成熟了起来。在第二次的张绣降
曹之中,易中天先生作了下面陈述:

    当时是曹操和袁绍这两大集团在逐鹿中原,因此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都要争取中间力量,争取第
三种力量,因此他们也都在争取张绣。这一回袁绍的人倒是来得早,袁绍派了一个使节来见张绣,说
你赶快投到我们这边来吧,这个政治斗争你可别站错了队啊,站错队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们袁大人如
何如何。张绣还没有回话,贾诩马上站起来说道:“哼哼,麻烦使节大人回去告诉你们袁将军,就说
我们主公说了,袁本初连自己的兄弟都不能容忍,还能容忍我们吗?”就把袁绍的这个使节打发回去
了。张绣一听,脸都吓白了,说:“先生啊,你这么一点面子不讲就把袁绍的人打发走了,我们怎么
办呢?”贾诩说:“投靠曹操啊!”张绣说:“亏你想得出,你又不是不知道不是上回按你的计策我
们都反叛过一次曹操了,我们去投降曹操?合着曹操现在又这么弱,我们去投他干什么?”
贾诩说:“告诉你,这正是我们要投降曹操的原因。第一,曹操现在奉天子以令不臣,在政治上
有优势,投靠曹操对我们来说有理。第二,曹操现在势力比袁绍要弱,我们这么一点人马送到袁绍那
里,那叫做年三十儿的凉菜——有我们过年,没我们他也过年;而曹操现在跟袁绍作对,他实力又不
够,我们送上门去,那叫雪中送炭啊!这叫做有利。第三,据我看来曹操这个人胸怀大志,他要成就
的是王霸之业,像这样的人不会计较个人恩怨,他一定是把大局放在个人恩怨之上,他一定需要我们
这样一个反叛过他的人去投靠他,这叫做有安全。将军你放心地去投降吧!”
张绣想来想去,反正也没有什么别的出路了,那就投降曹操吧!果然,一听说张绣来投降,曹操
是极其热情地去迎接他,拉住张绣的手问长问短,问寒问暖,亲热得不能再亲热,只字不提宛城反叛
之事,当下摆下酒宴,盛情款待,而且立即约为婚姻,我们做个儿女亲家吧!给予极高地信任和款待。
从此张绣成为曹操帐下一员战将,贾诩成为曹操幕中一位谋臣,而且曹操终其一生给予张绣的奖赏从
来就是超过其他人的。张绣最后是封到了两千户,而曹操其他的那些人再封侯不超过一千户,完全在
贾诩的预料之中。
    

    这么一大段下来,相信您也要佩服贾诩的神机妙算了吧。其实这就是建立在贾诩看透了曹操这个
人的大前提之下的,所以我有时在想:做事的过程就是在与人性打交道的过程。洞悉人性,洞察人心,
贾诩总是能把他要打交道的人的心思摸得清清楚楚。这一点我们还能从他投靠曹操之后的所做所为中
得到验证:

    贾诩非常清楚像他这样从敌人的阵营里投降过来,又谋略过人的人,对于曹操意味着什么,那既
是利用对象,也一定同时是防范对象。所以贾诩投降曹操以后,为人处事变得非常低调,轻易不出谋
划策,也不结交朋友,经常是闭门谢客,安安静静待在自个儿家里面,不招惹是非,甚至他的儿子、
女儿要跟人家结婚,他也不找高门大户。结果贾诩的结局在三国时代的谋士中应该说是最好的,一直
活到77岁,寿终正寝,平安无事。所以贾诩这个人,真是个聪明人。贾诩做的这件事儿,也真是个聪
明事儿。

      
    说到这我从心里往外佩服这位老兄,实在是太厉害了。其实以前所在公司里面也有从外面被公司
高薪挖过来的能人,而能人本身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当然要对以前公司和眼下公司做一番评头论足。
而这一番高调言论背后,公司领导却对别的下属说了这样一番话,“不要对他所说所做的事件过多的
关注,公司所做的就是让那家他之前呆过的公司丢失左右手,必定我们这边多一个能人,他以前那家
公司就会少一个,而这位能人今天能为利益跳到我们这,难保将来不会为更多的利益从我们这跳走”。
当然最后结果可想而之,不过这样事不是在软件行业里了,但我相信这是有普遍性的。

    
+++++++++++++++++++++++++++++++++++++++++++++++++++++++++++++++++++++++++++++

    好了,聊完“贾诩”再聊“郭嘉

    做为曹操早期五大谋士之一,郭嘉的英年早逝让三国这段历史过早的过渡到了诸葛亮独领风骚的
时代。而郭嘉作为一名有战略眼光的谋士,他本人的风风火火和年少气成盛却与上面所说的贾诩完全
不同。作为从袁绍处投奔过来的人,他对袁绍这个人的看法可谓入目三分:“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
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按易中天的话说,郭嘉的这段话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就是一个智慧的人,尤其是一个准备做谋士的人,要能够善于为自己选择一个好老
板。你要是老板选错了,那你这一肚子的学问、知识、谋略,那你就没有用武之地;如果你老板选对
了,那你就可以功成名就。
    第二层意思,袁绍不是一个好老板,为什么呢?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那么周公是如何下士的呢,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就是说他正在洗头,突然有人通报说有一个人才来了,马上停止洗头,
把头发抓住去接见。正在吃饭的时候,有人通报说人才求见,马上把嘴巴里的饭吐出来,然后出去接
见。洗一次头他三握发,吃一餐饭他三吐哺,他非常尊重人才,求贤若渴。郭嘉说,这个样子袁绍是
学会了,但是没有学到周公的精髓,所以袁绍的礼贤下士是靠不住的,何况袁绍本人还有一些什么毛
病,所以袁绍不是好老板。
    还有第三层意思,郭嘉没有明说,我们可以猜出来,那就是曹操是个好老板。


    必定当初“官渡之战”之前天下人都认为如果打起来,曹操必败。并且当时就有不少曹操手下的
人变节投靠了袁绍。换句话说,当时袁绍是绩优股,而曹操是垃圾股。而郭嘉就敢于在此时投到曹操
帐下,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智慧和胆色。而有这种本领的人,目前最适合他的就是“炒股”。
    而如果有人说郭嘉只是碰巧运气好,而不是会看人的话。那么郭嘉对刘表的看法也与曹操,诸葛
亮,鲁肃等人非常一致,即“表,坐谈客耳(开开座谈会可以的,干什么大事不行的)”,就让人不
得不认真评估他看人的本领了。
    因此可以说在看人的本领方面,郭嘉不在贾诩之下,只不过可能因为年少气盛,在曹操阵营中是
那种两头尖的人物(立功最大,但个人生活作风问题也较多,有点像个摇滚明星)。但是我们还是应
该从能力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这位鬼才。下面就是郭嘉职业生涯中所做的一些重要决策:

    而郭嘉的个人战绩如下:
    1.曹操三战吕布,士卒疲倦,准备撤军时,郭嘉却力主再战,而且断定此战必胜。结果吕布被擒;
    2.曹操和袁绍相持在官渡之时,传言孙策准备偷袭曹操在许都的根据地,消息传开,曹军不少人
已开始准备投敌。但郭嘉却断言孙策会死在刺客之手。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3.曹操征战袁谭、袁尚(袁绍的接班人)。此时,所有的人都主张战,而郭嘉却主张退兵。结果袁
谭、袁尚两兄弟为夺位、夺权而争得头破血流,最终曹操坐收渔翁之利;
    4.征乌丸,当时很多人都不主张打,然而郭嘉却认为,第一,乌丸是远,但正因为远,他们必定
“恃其远”而“不设备”,如此我们一定能打他个措手不及。第二,若乌丸和袁家联盟,我们将面临
巨大的危险。第三,刘表定会有刘备有才而防范他,所以,不用担心他们两个。事实证明,郭嘉的确
是对的,曹军胜。 
    

    可以说郭嘉来到曹操身边以后到郭嘉去世,曹操基本上是一路凯歌,成功地平定和统一了中国的
北部,一直到郭嘉参与的最后一次战争,征乌丸,大获全胜,彻底消灭了袁绍家族的力量。

    所以要说的是,如果人才有理想,想做一番事业,而他的老板对他又非常器重,给了他非常大的
空间去施展。这时他自身的能量一旦得到释放,那么将会是老板之幸了。因为他不仅得到了人才的信
任(甚至是为老板卖命),而且老板事业成功的系数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人才要
会给自己找老板,因为在后面我们也会看到不会给自己找老板的人才所得到的“悲惨下场”。


+++++++++++++++++++++++++++++++++++++++++++++++++++++++++++++++++++++++++++++

    聊完郭嘉,就该说说大家耳闻能详的三国重量级人物“诸葛亮”了。

    巧合的是在郭嘉死后,诸葛亮这位可以说是上天精心为刘备打造的人才才从山林(隆中)中走出,
成为刘备的总参谋长,而之后刘备就咸鱼翻身了。
    这里与其说诸葛亮在找老板,倒不如说他是在家中等老板。因为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的他,而之
前刘备一直被曹操追着打,犹如丧家之犬。甚至可以说是三国中的“垃圾股”里的“极品”了。而就
是这个“垃圾股”在诸葛亮眼中却是真真正正的“潜力”+“未来绩优股”(可能用词不当,希望大家
别太叫真儿了)。
    虽然在三国志中只有“凡三往乃见”这几个字,但经过罗贯中这个大忽悠一阵串烧,活活的把这
位谋士捧上了神坛。诸葛亮这个人物其实肯定是要从隆中出去的,因为在那个地方不是他的人生规划。
用易中天的话说:

    我(诸葛亮)就在这个地方做一辈子农民了,这可能吗?你说他这样一个自比管仲、乐毅的人,他
待在隆中干什么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而当刘备三次求见最终见到诸葛亮时,问及当前天下大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了。恰
恰就是这样一次对话,让刘备这只迷途的狼有了方向。而“三顾茅庐”这个事件所表达出现就是“千
百年来,知识分子所渴望受到的待遇。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遇呀。更何况人家 CEO都亲自上
门来招聘了:)

    而我说的是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就是当时的诸葛亮和刘备都有一个政治愿望,就是“兴复汉室”。
在这个大前提下,两个人才走到一起的。当然在晚年刘备动了自己想当皇帝的歪主意,导致诸葛亮与
他关系不像刚从隆中走出之后的那种“老鼠爱大米”的感觉(这也难怪,连曹操晚年也是一个毛病)。

    但用易中天先生的话说:

   诸葛亮做的这个“隆中对”此刻还是空头支票,不是诸葛亮没有能力,而是诸葛亮和刘备都有忌
讳。因为他设计的方案第一步是拿下荆州,荆州是谁的?刘表的,刘表跟刘备是什么关系?宗室,一
家子,诸葛亮和刘表是什么关系?刘表是诸葛亮太太的姨夫,诸葛亮再怎么了出谋划策,他也不能撺
掇刘备说你把刘表做了,不能讲,这个话是不能讲的,刘备也下不了手,他们都要等机会,所以诸葛
亮说得很清楚:
“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也就是说荆州是可以拿下的,但要等到其主不能守,自己送上门来的时候;那送不上门呢?等着
呗,你只能等。荆州对于刘备来说,只能巧取,不能豪夺。
诸葛亮的“隆中对”给穷途末路的刘备指明了一条光明的大道。在当时,一个身居小山村里的二
十七岁的读书人,能正确地评估各派政治势力,能审时度势地制定出一个顺应时代的战略方针,并很
早就预见到后来“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所以要申明的就是,如果人才的抱负与老板的个人追求,人生愿望相一致,而同时这个人才又是
百年甚至千年罕见,那简直可以说即使让老板卖了情人小秘,疏远手足兄弟之情他甚至连眼都不会去
眨的:)更合况只是登门造访去请人才了。

+++++++++++++++++++++++++++++++++++++++++++++++++++++++++++++++++++++++++++++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三位能人的事迹之后身受感动和鼓舞了吧,但我要开始在下文中逐步给大家泼
冷水了。因为相信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通晓人性,或能力超人,或算法天才(大师)或精通某某领域专
家,或软件开发领域的泰山北斗。而我本人也只是个凡夫俗子,因为在一番思想意淫之后还是要回到
浮燥的现实生活中来。而可巧的是,在三国那段特殊的历史阶段,竟然也与今天的市场体制下的优胜
劣态有几分相似。于是我就动了“能不能从三国中找出一些对当下现时有指导意见的例子”来看看有
什么可以学习和参考的。好在最后找到了一个,那就是“鲁肃”: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所以,在当地颇有名,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特任命他为东城长。鲁肃辞不受命。周瑜任居
巢长,曾请鲁肃资助军粮。鲁肃慷慨地指给他一个装有三万斛粮食的大粮仓。周瑜感激不已,遂结为
知己。
    公元 198年,二十六岁的鲁肃来到东吴,投奔孙策,可是一直没有得到孙策的重用。本想大展宏
图的鲁肃,此时只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心灰意冷的鲁肃准备离开东吴这个伤心之地。正
在这个时候(公元200年,鲁肃二十八岁的时候),孙策病故,孙策的弟弟孙权继位。孙权会慧眼识英才
(周瑜举荐),貌取人和鲁肃合榻对饮。这个时候,孙权感叹: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肃窃料之,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孙权自然大为高兴,更加
惜此帅才。后还曾“孤持鞍下马相迎”。
    

    从上面的资料不难看出,“鲁肃”的成长和成功是很“曲折”的。但他在逆境中学会了坚持,并
能利用自身的长处结交朋友(周瑜等)。因此说不是每个人一生都是一帆风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
的困难,而如何对待和处理就要看我们自己了。鲁肃如果当年在孙策手下只干几天(就像郭嘉在袁绍
处只停留数日便丢下上面所说的那几句话而去),那么他可能就会丢掉后来与孙权合作的机会了。所
以这时“坚持”成了一种非常优秀的品质(特别是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而他成功的前提也恰恰
就是有了周瑜举荐和他自身的才华。而周瑜在死后也将手中的大权移交给了鲁肃。而鲁肃这时也就成
了孙权手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


    +++++++++++++++++++++++++++++++++++++++++++++++++++++++++++++++++++++++++++++++++

    聊了这四个成功的案例相信大家有点腻味了吧,下面就给大家加点佐料,来聊聊不会给自己找老
板的一些谋士的“悲惨甚至悲壮”的事迹吧。这算是作为反面教材提示后人了,呵呵!

    田丰,丰字元皓,巨鹿人(或云渤海人)。丰天姿瑰杰。权略多奇。少丧亲。居丧尽哀。日月随
过。笑不吝?博览多识,名重洲党。初辟太尉府,举茂才,迁侍御史,阉官擅朝,英贤被害,丰乃弃
官归家。

    一段下了,一个典型知识分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他的结局也是千百年来知识分子所最不愿看到
的,而他那临死前的一番话,更是得到了“料死如神”的美誉:

    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

    从这一点看,他把袁绍看透了,袁绍这个看面子的“漂亮草包”(易中天先生起的)临死之前还
要抓一个垫背的。从这一点看袁绍也是死有余辜:() 而我在这里佩服的就是田丰他老人家即使知道自
已保的主子不是那块料,但还是尽力甚至拼死进言,这种精神除了忠诚,震憾就只剩下是迂腐了。从
这一点看诸葛亮也有几分相似。

    而同样有类似下场的就是沮授了,我在“关于三国谋士之IT从业可行性报告”中曾经说过他的忠
义和他的无耐,看来“身不由已”可能也会变成是人生的不幸。而最终在他死后,他的老板袁绍羞愤
中吐血而亡。

   “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这句话也成了他人生终点所得到的评价。而选错老板可能是沮授一
生中最大最致命的败笔。孙盛评曰:“观田丰、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少时壮志满满的他,
到现在也只能感叹上苍的造化弄人,让后人为之感叹,为之惋惜。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凝眸知
阵法,仰面识天文;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接着再聊聊陈宫,这是一个比他的老板还要像老板的人,与其让他做谋士,还不如让他去做老板。
因为曹操最早消灭的诸侯是吕布,不过与其说吕布是曹操早期的对手,倒不如说是陈宫。曹吕交锋时,
陈宫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凡吕布听陈宫话的时候,曹操丝毫占不到便宜;凡吕布一意孤行的时候,
结果无一例外的失败!可惜陈宫两次都选错了老板:曹操不是仁者,吕布更不是成大事者;导致自己
本领得不到施展。因为在他的主子吕布被曹操消灭之后,陈宫是殉吕布而死!吕布死的不算英雄,但
陈宫却死得大义凛然,让人感叹又一个田丰似的人物就这样从三国中离我们而去了。


    好了,今天时间不早了,写到这里心里也够沉重的了,褒贬不一,冷嘲热讽也就告一段落吧。还
是开头那句话,希望能给大家在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当然不只是软件产业,在别的行业相信也同样适
用:)


    最后,如果大家觉得无聊,可以一笑了之, 希望不要“脏了”同志们的眼睛, 呵呵:)

    关键字:三国,易中天,谋士,代震军,daizhj

 

 

posted @ 2007-12-03 12:17  代震军  阅读(8712)  评论(45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