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第一IT诗人 ——代腾飞

导航

[经验交流]太精彩,太有启发性了(经典经典) 转

我的一些借势经验
  
  一
  一个人,如果想在自己的事业中有所成绩,需要借助于一些力量,别人的力量,包括家庭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毕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通过借助别人的力量,为自己所用,*帮助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以发展自己的事业。下面,我*说说自己是怎么样借助外部力量为自己所用,我想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
  我是从八一年那年开始走向社会的,当时我在父亲单位的门口摆了一个小摊,从事香烟、老酒和小杂货的经营。那时,经常有一些退休师傅到单位里*领工资,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在我的小摆旁坐一下。半年后,我和那些退休师傅混得很熟了,他们也经常帮我拿些东西等等,关系也变的特别好。
  由于很熟悉了,不少退休师傅不但经常关心我,还经常传我一些人生“经典经验”。他们告诉我:润法,你现在自己搛钱了,你要知道,你以后老起*可不能没有钱,你应该把钱放在自己口袋里,不可以交给你父母。如果交给了他们,将*都用在你弟弟他们身上,你以后老了怎么办?我们都是为你考虑,为你好。我们都是过*的人,不会骗你。
  那时我十九岁,我弟弟十五岁,不论是学习上还是将*成家立业上,都需要大笔钱。而且他作为一个家里的小儿子,又是个健康而乖玲之人(父母第一个儿子我是个残疾人,第二个又是个女儿,直到生第三个的时候才是个儿子)父母的宠爱自不必说。
  但是,我有我的想法,我从小由他们养大,他们在我身上花的精力大家想想都能知道。而且,现在我虽然摆了个小摊,但所有的货都是母亲去进*的,我充其量只是一个售货员而已。如果这时候我把搛*的钱都自己存起*,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呢?父母会伤心,更重要的是既然这样,父母会说“我们不用去管他了,反正他现在自己长大了,也知道自己管钱了,想独立了。”这样,就没有人去进货,去搞关系了,这个小摊也长久不了。
  不论是从生意长久角度*讲、从家庭和睦角度*讲、说的好听点从报*角度*讲,我都不可能按照那些师傅们所传授的“人生经验”*操作,何况我天生对钱没有很深的感情。就这样,我一次次地违反那些“经典经验”,一次次地把每天的营业额交到母亲手中,而且看到母亲那开心的笑容,我觉得什么都舒服。
  于是,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小摊也慢慢变的大起*,货物也越*越丰富,我在生意间隙自己练书法看书也变得很自由安静。
  一直到我母亲去世,家里的一切财政大权都由我母亲掌管,恶人也都由她*做,省却了不少烦恼(弟弟花钱大手大脚,但母亲管的很紧,所以我弟弟也很无奈)。
  如果按照那些“经典经验”*做,以我自己的力量,是做不出什么成绩*的。
  
  九五年,我开始从事电脑培训,那时候,店里只有一部286旧电脑,二部小霸王学习机,没有其它家产。学生多的时候根本没有位置。只能让父母去添设备,扩场地。对于父母*讲,生意是肯定要兜的,而且大儿子很孝心,每一分收入都乖乖交给他们,反正场地扩大后,搛了钱还不都是交给他们的。于是他们就不断去借钱添电脑,扩场地。那时候的父母,其实并不比我省力。
  设想一下,如果那时候我把搛*的钱都自己存起*,不但没有多少钱(摆小摊时搛不了多少钱),父母也不可能尽力*帮我:“我们不会去借钱,反正钱既然都由他管了,我们去了借,以后我们二老凭什么去还?生意好关我们什么事,我们又没有好处。”弟妹看到这种情景,也会慢慢去管自己的小家,不会尽力和用心*帮助我。我需要家庭的支持,家人的力量帮助,我必须借助于这个力量。
  慢慢地,基础开始有了,操作的模式也稳定下*了。
  然而,我又在考虑下一步的计划了。
  我发现,此时的我,仅仅靠家庭的力量已经远远不够发展的需要了,我需要借助更大的力量。
  于是,我想到了社会,想到了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三
  现在想起*,我对父母有着一种深深的歉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从*不知道给父母买什么东西,节假日也是这样。这不是我不愿意,实在是我身边很少有钱。
  开始摆小摊的时候,我父母每个月给我2元钱的零花钱,这些钱除了买毛笔、字帖外,几乎不用什么,也没剩余多少。后*开打字店的时候,他们给我增加到每月10元,而且有时候一些零星的5元6元打字收入父母也交给我保管(他们知道我很节约的,不会乱花钱)。这样,我的身边就会有一些零钱。
  然而,我却很少去花这些钱,那怕在节假日里,我也几乎没有去想到给父母买什么礼物,也许我这方面并不孝心。在我想*,我把所有的钱都交给了他们,不用他们一分钱,不向他们提任何要求,我很说得过去了,礼物弟妹们会买的。我所想的是怎样把有限的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对事业有帮助的地方去。
  此刻的我正在思考、寻找一种更强大的外部力量*帮助我,推动我的事业。
  有一年,我母亲去一个亲戚家,那位亲戚曾这样说:为民手头比较松,经常给她儿子买东西,压岁钱;惠芳也比较客气,只有润法从*不给他们买东西的。言下之意是我从*没有给他们买过礼物或压岁钱。当时我母亲说:你们不知道,润法没有钱的,他的钱都交给我们的。
  但是,他们不知道,对于花在公益事业上,我从*都是不含乎的,只要手中有钱,我都愿意拿出*。记得一九八八年十月,我从收音机里听到了富阳盲童的情况后,东凑西凑凑起50元钱(那时候是个比较大的数字),托妹妹寄给广播电台。八九年与景宁县英川镇中心小学一个小朋友结对时,身边只有一百元,剩下的二百元也是向妹夫借的。
  那时候做公益活动还不敢告诉父母,更不敢向他们要钱,怕他们有想法(家里穷,经济不允许,而且他们的思想也一下子不可能这么超前),只能偷偷做,让妹妹帮忙。
  我觉得,我即没有什么权势,要想扩大学校影响和规模,仅仅靠一个学生一个学生认真教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我是个“三无”人员,既无学历;也无权利;更无财力。但我是个残疾人,或许通过搞公益活动更能提升一个残疾人的形象,提升学校的形象,加大老百姓对飞达的信任度和亲和力(事实证明,通过爱心公益活动,媒体在报道我的时候,增加了很多份量和题材,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知名度一下子大大提高)。
  在人们眼中,对残疾人本身有种同情心,如果这个残疾人又做出了*常人做不出的成绩,那么这种同情会带有种很强的钦佩心,再如果这个本*需要靠社会靠家庭*抚养的残疾人在做出了*常人无法做出的成绩后,却没有忘却社会,回报社会,这种精神,该是怎样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所起到的广告效应连亿万财富也望尘莫及。
  唯有这个时候,“权利”这东西才会变得黯然。因为,在这种精神的后面,站着的是千千万万个老百姓,千千万万双眼睛,这是人们的力量,这是社会的力量,这种力量,比起现在小小的家庭,该是一种怎样大的差距。
  我找到了这种力量,也很好地借助了这种力量。飞达,终于走出了一条独特而富有自己特色的路,一条适合于自己的路。
  
  四
  九八年,绍兴市政府开始修缮***故居,当时,绍兴一些媒体进行了报道,并要求各政府部门和全市人们共同*关心故居修缮事宜。当时,飞达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环境规模还是社会影响力还不是很大,我觉得我们应该抓住机会,通过一些活动和倡议*提高飞达的知名度。
  还是走老路----------爱心捐款。
  当时,我身边只有五十元私房钱,怎么办?动员学生,借助学生的力量,*完成这个倡议。于是,我开始动员培训中心里的学生。
  这里提一下,当时飞达的规模有三十部电脑,培训场所*七十*方,每天有*百名学生进行培训。
  于是,我开始动员我们的学生:各位学生朋友,现在我们绍兴在开展***故居修缮工作,作为我们绍兴的一个伟人,我们飞达学生是不是应该表达一下对这位伟人的崇敬之情,所以我想提议,我们飞达学生每人捐点钱,多少无所谓,只要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情就行。我现在身边刚好有五十元钱,我把它捐出*。
  这时,一些学生你五元,他二元地开始捐款,其中有个叫赵丽琴的学生也捐了五十元钱。
  二天后,共捐得二百六十五元。
  第三天,我开着电瓶车,到了市政府门口,进不去,我打电话给舅舅,让他出*接我进去。
  于是,我用二条凳子爬到了三楼,把这份凝结着学生心意的爱心送到了宣传部办公室,并告诉了他们这是我们飞达学生对总理的一份崇敬之情和自己的一份心意。
  几天后,故居修缮完毕,绍兴电视台的王牌节目《今日传真》进行了专题报道,十五分钟的节目,其中整整五分钟讲述了我一个残疾人如何自强自立,回报社会,关心故居修缮的经过,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飞达的亲和力和品牌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这是一个成功的策划,通过抓住机会,借助学生的力量,以极少的付出得到了最大的回报(当然这只能适合于自己的品牌还不怎么大,经济条件也有限的前提下,如果现在再让学生掏腰包*操作这样的事,就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反感了)。
  
  九八年夏天,全国一片大洪水,各大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洪水险情。全国上下也掀起了爱心捐款活动,纷纷表达对灾区兄弟姐妹的一片爱心,我们绍兴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一天,我从电视上看到那些子弟兵为了堵截洪水,付出了年轻的生命。我心里久久不能*静。第二天,我去市慈善中心捐款回*,一个念头在脑中产生――能否以一个绍兴普通残疾人的身份,去抗洪前线,向那些年轻的子弟兵献上一份爱心。
  第二天,我带着李冰,去了绍兴火车站,询问有没有去武汉的车票?问答说没有去武汉的,但有去武昌的。我不知道武昌在什么地方,后*才知道武汉由武昌、汉口和汉阳组成。
  那天晚上,我提出想去武汉进行抗洪,家人一下子没有反映过*,也不赞成我去武汉,说等以后有机会再去。我说这个百年一遇的机会,不能错过。
  但我去意已定。由于第二天我去火车站买票,在火车站旁我遇到了母亲,她说支持我去,并且要和我同去。看着她那憔悴的身体,我很感动(那时我母亲的身体已变得很虚弱,也正在生病)。就这样,我们三个人,去了武汉,带着我*时省下*的一万元钱。这次活动,搞的很成功,湖北的《长江日报》和当地电视台分别进行了报道,也为我们绍兴争得了名誉,当那些年轻的子弟兵看到我挪着凳子去看他们,特别感动,纷纷从营房里跑出*抱着我,和我拍照。而我也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朝气、信心和我们国家的希望所在。我觉得,不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还是家庭,只要有一种朝气和信心,就绝对有希望。我从他们身上获得了更大的信心和勇气。
  回到绍兴后,绍兴电视台、绍兴有线台、《绍兴晚报》、《绍兴日报》、《绍兴广播电台》和《浙江青年报》、《羊城晚报》等都进行了立体性全方位报道。其中《绍兴晚报》在头版以【一个身高不足1米的残疾人,挪着凳子不顾自身安危亲赴抗洪前线捐巨款】的大标题震撼了古城绍兴,激起了强烈反响,及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街小巷子纷纷都是骆润法抗洪的话题,政府部门在接见外地领导的时候,也不断说起绍兴有过一个去武汉抗洪捐款的残疾人。
  一个人,当他执意要去追求一种事业的时候,他必须要有一种兢业、吃苦、踏实的工作作风,要咬住目标不放松。同时,也必须学会通过某种机会和策划,*借助外部力量,起到宣传推广和帮助作用,这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技巧,一种催花剂。
  这种借势,可以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体现出*,有机会,我会慢慢继续讲述。
  
  我是个残疾人,我能走到今天,因为我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和思维,这种思维引导着我去走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把自己的弱势变为强势,自己的不足变成优点。
  我不知道,当其它残疾人在看到我这些文字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势,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长势,应人而已,学会借势,学会有的放矢。得与失,本*就是互补的。
  我说过,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做到三点:第一点:借助别人的力量和*台;第二点:放大别人的缺点;第三点:发挥自身特长。

posted on 2006-08-27 18:10  IT诗人  阅读(16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