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9日
摘要: 软件“可运行”了就可以评审且通过了?这是个问题。在多年前参加Scrum Master培训的时候,老师拿出一个很好的表格,每行是一个故事,每列大致如此:编码完成功能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压力测试自动测试……这样在计划会的时候,PO就告知大家每个故事他的要求是什么,一方面大家会因此对于要估计的用户故事有一个更明确的理解,另一方面就是约定了评审会上这个故事的完成标准。这个方法已经不错了,不过后来又发现一个更好的:EA(一家游戏公司)将其所有故事完成标准分为5级,分别是:1. 可提供反馈的(就是马马虎虎做出来能玩就行)2. 可运行的3. 可提供玩家评价的4. 可提供玩家体验的(在体验服务器上安装(在线游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3-29 19:33 阳光VIP1 阅读(129)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最近被两次问到同一个问题:如果一个软件需要大量密集的设计工作,导致存在独立的设计和开发团队,应如何实施敏捷开发?整体上讲,敏捷开发不希望存在设计和开发的分离,因为这样就会产生“设计文档”这种东西,而且因为两个团队分离,设计文档一定相当详尽,而且在交接的时候多半要进行评审,否则很难保证开发团队能理解并按其编写代码,最终还可能会导致两个团队的矛盾。在敏捷开发中一般这样处理这种情况:将设计人员下放到开发团队中,由于他们一般技术水平高于开发人员,所以可以作为139团队的骨干(请参考“139团队”相关的博文),一方面继续自己的设计工作,另一方面带领自己的小组进行开发。由于两者关系拉近,设计文档即使不能被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3-29 17:55 阳光VIP1 阅读(110) 评论(0) 推荐(0)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