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敏捷开发产品管理系列的第七篇。(序言及设立迭代目标,产品版本规划,产品用户群规划,新产品研发,预估会议,Product Servant,Product Owner团队,产品线管理),也是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拟)中的一篇。
目的
在之前的《Product Servant》一篇中曾经提到,作为产品经理或产品总监,都应该有自己的方式来根据市场和用户情况来管理产品的走向,其中前者更倾向于具体的功能,而后者则更倾向于市场方向的竞争力;前者要求细节,后者要求高度。那么,这两个人到底谁是传统意义上的Product Owner呢?
另一个常常被问到的问题是:“我们只有一个产品经理,而有20多个开发人员,这一个产品经理能忙得过来吗?”
再有一个问题则是:“PO只在迭代开发会上沟通需求,还是在迭代开发期间仍然与团队在一起?”
还有一个问题则是:“PO在最后的评审会上才看到结果,万一发现问题需要改正,是否会为时过晚?”
又有一个问题则是:“可以让客户代表参加计划、评审活动吗?”
……
这些诸多问题,都指向一个答案:“一个PO很难完成其所应履行的各种职责,我们需要一个PO团队。”
结构
PO团队整体上是一个上下分级、内外疏密的团队。
所谓上下分级,就是说一定要有产品总监层面的人员参加,以便把控整个产品的走向。这种把控的结果,是能按照商业步调形成大的版本计划。
若失去这种大的方向,就很难真正“按优先级排序”,因为真正的优先级,来自于对盈利性产品的持续盈利能力、新产品的价值判断发展方向等商业目标的追求,而不是技术上的优先级。
在总监层面的工作完成后,产品经理会在具体版本、计划、需求开发、评审、发布等工作中将商业目标落实到开发工作中。从时间上,保证产品进度符合商业步调,从空间上,保证产品需求符合目标客户群。
在大型的PO团队如游戏的策划团队(常常占总人数的1/4)中,还会有三层结构:主策划(产品总监)-策划组长(产品经理)-策划人员(产品助理),负责一小部分故事的编写与跟进(跟进活动见下文)。
所谓内外疏密,则是在开发过程中由客户、市场、销售、产品、开发、售后等综合角度审视产品。
比如游戏公司常常邀请运营部门或发行商参与产品的管理,消费电子则会邀请分销商、售后部门等,目的是提供第一手的反馈。
产品研发团队的代表也常常参加PO团队,来帮助PO团队把握产品演进的技术路线。研发团队代表还会从整个商业路线图中勾勒出技术路线图,来判断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为未来做准备”。(在《智慧敏捷系列》中曾经提到,准备太多会浪费;准备太少会返工。)
产品经理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穿针引线的作用,即作为各方的Servant,向上提供决策依据,向下提供目标指引,向外提供产品支持,向内提供用户需求。
活动
除了常见的需求优先级排序、计划会讲解故事、评审会评审需求之外,整个PO团队还有很多工作,下面按照工作的大小、层次列举一下。
- 产品初期
- 产品总监:设定商业目标和路线图
- 日常工作
- 产品经理:制定发布计划,形成和描述故事
- 研发团队的代表:制定技术路线图
- 迭代前
- 产品经理:优先级排序,选择下个迭代的待开发列表(Willing List),选择故事群,制定迭代目标
- 产品经理/研发团队的代表:预估故事,协助拆分故事
- 迭代中
- 产品经理/产品助理:负责细化需求,跟进需求的完成情况(渐进式评审,见下)
- 评审会
- 产品总监/产品经理:评审需求完成情况,提出意见,重新排序
某些PO团队参与开发过程的活动,请参考: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905291
渐进式评审
所谓渐进式评审,又叫跟进人制度,是为了防止迭代最后一天的评审会上发现了问题,由于第二天就想发布了所以来不及改正,因而将评审改为每一个故事完成,都进行一次评审,若需要改正则提前进行。
一般需要以下实践配合:
1. PO团队人数较多,且有层次,能为每个故事设定跟进人,负责解释和验收这个故事。
2. 配合MoSCoW方法,按优先级逐个完成故事,若M、S类型的故事评审后需要改进,则可能牺牲后面的W类型工作。
3. 中期评审会。有些团队在为期30天的迭代的第20天左右,会开一个预评审会,以完成2中提到的工作。
点击下载免费的敏捷开发教材:《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