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thinking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7408227

 

Design Thinking,国内翻译为”设计思维“,台湾习惯翻译成”设计思考”,是一种创新方法论,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路径。

从去年开始研究并实践设计思维,先后在公号写了《用设计思维构建你的知识体系》和《用“设计思维”解构“黄金圈法则”》两篇文章,于是便有人开始问我什么是设计思维,遂萌生了将自己知道和理解的进行下梳理,既为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也为感兴趣的人提供些许帮助。

设计思维的概念

设计思维,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问题解决方法。这里所说的设计是广义的设计,是以探索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创造出符合其需要的解决方案。既然说设计思维是一种问题解决方法,那么,来看下它和传统解决问题的路径有什么不同。

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问题,就会直接想解决办法。比如,新年到了,大家都在谈新年计划,于是,我们发觉自己也需要一个新年规划,接着就开始构思,并整理了一份非常完美的新年规划。而设计思维会强调,要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再着手解决问题。如:我们会问,为什么要做新年规划?又为什么是这样的新年规划?当我们最终确定了问题,开始寻找解决办法时,也不会很快就锁定一个解决办法,而是去探索各种可能的答案,最后再确定一个最优的方案,然后再不断的测试,验证,改进。

有些问题,即使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也依然得不到解决,是因为问题提出者忽视某些了问题,或者定义了一个错误的问题而造成的,心理学的“认知偏差理论”告诉我们,识别问题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人们会经常歪曲、遗漏、忽视或低估某些周围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提供了有关问题存在的重要线索。

而设计思维的过程中,起先正是需要我们深入理解问题,抑或重新定义问题。

设计思维的过程模型为问题与解决方法之间保留了足够的空间,所以,设计思维的过程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探索过程。

我们将上图解决问题的模型稍微改变下,就是英国设计委员会(British Design Council)提出的“双钻模型”,它描绘了问题解决的发散与收敛过程。发散,是探索各种可能性,增加选项的过程;收敛是评估与选择,减少选项,从而选择最重要选项的过程。

双钻模型,包括理解、定义、探索、创造四个步骤,我们将这个模型再进一步演化,就形成了斯坦福设计思维的五步骤模型:共情,定义,构思,原型和测试。

共情(Empathize),也称移情,指理解用户的需求。这个阶段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中心,一切需求的出发点是“人”,通过观察、倾听、访谈等方法和用户产生共情,进而分析出用户的核心诉求。

定义(Define),以人为中心重新组织和定义问题。在定义阶段通常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问题:谁?(用户User)有什么需要?(需求Need)我发现了什么?(洞察Insight),简称POV法。定义阶段的核心价值是收敛,排定优先顺序,在此我们分辨出对用户来说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去投入的。

构思(Ideate),在创意阶段发散思维产生许多点子或想法。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用各种方法来加强创造性,头脑风暴和草图是最为常用的,目标是产出尽可能多不同的概念,然后将它们可视化。构思过程的核心价值是创意自信,国际上著名的创新设计公司IDEO的联合创始人,Tom Kelley说过——

“事实证明,创造力不是幸运的少数人才享有的一种罕见的礼物——这是人类思维和行为中自然的一个部分。它在我们太多的人中都被封住了,但它可以被解开。解开创意火花对自己,你的组织和你的社区可以有深远的影响。”

所以,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并不缺乏创意,只是你有没有这个自信,有没有敢去做出突破,做出一种创新的尝试。

原型(Prototype),设计产品原型或问题的解决方案。构思阶段结束后,产生了许多点子和想法,我们从中选取一些想法形成基本的概念模型,设计出相对详细的解决方案。原型的核心价值是MVP精神,也即生成最小可行性产品。

测试(Test),验证设计原型,并改进方案。测试阶段,可以找同事进行,当然最佳方式是对用户进行测试,更具启发性,然后将测试的结果反馈到产品的下一个迭代版本中,所以,测试阶段的核心价值是迭代精神。

当然,设计思维的这五个步骤,并不是总是顺序的,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点开始。如果,从一开始你便有了一个很好的想法,那么便可以快速生成原型,然后测试以验证你的想法,或以此作为和用户交流的对象,从而探索出用户潜在或更深层次的需求。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切记要以用户为中心,是验证想法,而不是向用户推销想法。如果,已经有了一个产品,想要改进或创新,那么便可以从测试阶段开始,进而探索和洞察用户新的诉求。


设计思维的发展

设计思维,是把设计师做事的思考方式萃取出来,形成系统化的方法和原则。这里将设计思维的起源分为三个方向:人机工程,传统设计,商业领域。

人机工程领域

60年代,电脑开始扮演重要角色,科学家便探索电脑能否像人一样思考?那么,便要先了解人是怎样思考的。70年代,设计师也开始思考,电脑可不可以像人一样做设计?于是,也必须了解人们在做设计过程中是如何思考的?

1969年,Herbert Simon出版了《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人工造物工程学),其中给出了设计的一系列新分类和参数。Simon认为设计的一切都应该被视作是人为而不是自然的。”工程师,更普遍的是设计师,关心事物应该是什么?他们应该如何实现目标和运作。”

1973年,Horst Rittel和他的同事Melvin M. Webber首先创造了“Wicked Problems(畸形的问题)”这个词,他是第一批尝试定义设计理论同时专注于设计方法的研究者之一。不像他的前辈,他支持人类经验和感知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这是现象学首次被引入到体验设计。

传统设计领域

1987年,哈佛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的教授Peter G. Gowe出li版了《Design Thinking》一书,首次使用设计思维这个词语。

商业领域

1991年,大卫凯利(David kelley)创立IDEO公司,以设计思维作为其核心思想,并贯彻落实到了IDEO工作当中,成功实现商业化。

2005年大卫凯利在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成立了斯坦福大学哈索.普兰特纳设计研究院D.school,开授设计思维课程,提出了“Empathize,Define,Ideate,Prototype,Test”五个阶段的设计模型。

设计思维的发展,还有个重要人物——Liz Sanders,她是应用设计研究的先驱,不是一个商业设计师,她的背景是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当今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和设计思维中使用的许多工具、技术和方法都可归功于她。同时,她还是《Convivial Toolbox》的合著者,这是一本给对设计研究产生过程感兴趣的任何人的实用指南。


设计思维的过程模型

当前,设计思维过程在不同地方会有不同的术语来表达,其阶段模型也是从3到7个不等,但追求的目标基本相同,且整个过程都在聚焦于人,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下面简单介绍几个常见到的模型。

《设计思维手册》中,是以HPI(哈索.普拉特纳软件研究所)的6步骤模型进行阐述的,其阶段包括:理解、观察、定义视角、构思、原型、测试。

IDEO,也把设计思维定义5个步骤,理解、观察分析、可视化、评估优化、实践。

理解任务、市场、客户、技术、限制条件、规定以及最佳标准。

观察并分析真实用户在真实场景下的行为,并将其与特定的任务联系起来。

可视化最初的解决方案(3D、建模、原型、图形、手绘等)。

评估并优化原型以一连串快速、连续、重复的方式。

实践新的概念,一定要在现实条件下(也是最耗时的阶段)。

 

瑞士电信(Swisscom)为了快速将设计思维整合到组织内部,设计了更为简单的步骤:倾听,创造,交付。

而上文提到的斯坦福设计学院的设计思维模型,是将HPI模型中的理解和观察,合并为同理心,而形成的5阶段模型。


设计思维并不是设计师的专有财产,随着创新能力在各行各业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设计思维也越来越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它在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商业等领域都得到了有效的实践,且当前企业中正在使用的许多设计理念,体验设计,服务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也都或多或少源自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既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流程方法,亦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且非常适合解决模糊问题(问题难以掌握,没有标准答案),而我们生活中的大多问题均是模糊问题。感兴趣可阅读《用设计思维构建你的知识体系》。

后续个人将陆续推出设计思维系列文章,更为详细地介绍每个阶段常用的方法和工具,文末引用“诺曼”的话作为结尾。

“尽管我仍然坚持我的主要观点,即设计思维并不是设计师的专有财产,所有伟大的创新者都实践过,现在,我确实也相信设计师对此有特殊的要求。设计思维已成为现代设计师和设计工作室的标志。设计思维的两个强大工具概括了该方法:英国设计委员会的‘双钻石,发散-收敛设计模型’;以及被称为‘以人为中心设计’的观察,构想,原型和测试的迭代过程。”

 

 

posted on 2021-08-16 17:39  大大的橙子  阅读(40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