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统规划步骤:
(1)对现有系统进行初步调查
(2)分析和确定系统目标
(3)分析子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4)拟定系统的实施方案
(5)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6)制定系统建设方案
2、需求分析的任务
(1)绘制系统上下文范围关系图
(2)创建用户界面原型
(3)分析需求的可行性
(4)确定需求的优先级
(5)为需求创建模型
(6)创建数据字典
(7)使用QFD
3、可维护性的评价指标:
(1)易分析性:软件产品诊断软件中的缺陷或失效原因或识别待修改部分的能力
(2)易改变性:软件产品使指定的修改可以被实现的能力,实现包括编码、设计和文档的更改
(3)稳定性:软件产品避免由于软件修改而造成意外结果的能力
(4)易测试性:软件产品使已修改软件能被确认的能力
(5)维护性的依从性:软件产品遵循与维护性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
4、软件维护的分类
(1)改正性分类(2)适应性维护(3)完善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
5、新老系统的转换策略
(1)直接转换(2)并行转换(3)分段转换
6、数据转换与迁移三种方法
(1)系统切换前通过工具迁移(2)系统切换前采用手工录入(3)系统切换后通过新系统生成
7、数据迁移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1)待迁移数据源的详细说明,包括数据的存放方式、数据量和数据的时间跨度
(2)建立新旧系统数据库的数据字典,对现有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质量分析,以及新旧系统数据结构的差异分析
(3)新旧系统代码数据的差异分析
(4)建立新旧系统数据库表的映射关系,对无法映射字段的处理方法
(5)开发或购买、部署ETL工具
(6)编写数据转换的测试计划和校验程序
(7)制定数据转换的应急措施
8、数据迁移后的检验:对迁移后的数据进行质量分析;新旧系统查询数据对比检查
9、数据仓库集成:将多种来源的数据集中在一起,建立数据仓库,所有数据都驻留在单个数据库服务器上,配置大型处理器和存储容量。
数据仓库主要用于决策支持,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强调分析,特点是:(1)集成的数据(2)面向主题(3)数据相对稳定(4)包含历史信息
10、数据仓库的结构通常包含四个层次:
(1)数据源:是数据仓库系统的基础,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源泉
(2)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是整个数据仓库系统的核心
(3)OLAP(联机分析处理)服务器:对分析需要的数据进行有效集成、按多维模型组织,以便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并发现趋势
(4)前端工具:主要包括各种报表工具、查询工具、数据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以及各种基于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的应用开发工具
11、商业智能:BI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建立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现四个主要阶段
12、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1)系统规划阶段:任务是对组织的环境、目标以及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调查,根据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
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根据需要与可能,给出建设系统的备选方案
输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设计任务书
(2)系统分析阶段: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
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分析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这个阶段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关键阶段,
也是信息系统建设与一般工程项目的重要区别所在;输出:系统说明书
(3)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回答系统“做什么”的问题,而系统设计阶段要回答的问题是“怎么做”。
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就是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这个阶段又称为物理设计阶段,
可分为总体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子阶段。输出:系统设计说明书(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说明书)
(4)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合理组织。系统实施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
完成的,每个阶段应写出实施进展报告,系统测试之后写出系统测试分析报告。输出:实施进展报告,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5)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系统进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根据一定的规则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posted on 2024-10-31 16:53  山与月  阅读(1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