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Chan

导航

802.11g安全性解析

安全性-WLAN挥之不去的阴影

  安全性对于无线局域网来说可谓老生常谈,自它诞生之日起,与其灵活便捷的优势共存的就是安全漏洞这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据统计,不愿采用无线局域网的理由中,安全问题高居第一位,达40%以上。不可否认,它已成为阻碍WLAN进一步扩充市场的最大障碍。

  至今,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对某些初级用户来说仍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让人十分担心的问题。出于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特性——数据伴随着无线信号在空气中自由传播,而不是像有线局域网那样借助物理线缆,因此无法对传输媒介的控制进行把握。例如在公共场合,使用无线局域网接入Internet的用户会担心邻近的其他用户获取自己接收/发送的数据;公司、企业以及家庭用户也会担心自己的无线局域网会被不熟悉的他人访问。然而上述问题,却是有线局域网所无需考虑的。这就让各种应用领域的用户在安装和使用无线局域网前,都会对数据的安全性加以考虑的问题,从而为WLAN的推广及应用范围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

  为了加强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无论IEEE工作组还是众厂商都尽了最大努力,制定并开发出各种技术来加强WLAN的安全性,经过这一年多的发展,无线局域网的加密技术也已不再限于“MAC地址过滤”、“WEP”等传统方式。各种基于802.11g标准的无线网络产品在安全性上均有很大的提高。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定义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定义包括三个方面,所有的保护/加密技术都是围绕这三方面来进行。首先是“数据的安全性定义”(Confidentiality),它意指无线局域网传输的信息不会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获取,主要通过各种数据加密的方式来实现;其次是“数据的完整性定义”(Integrity),指的是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不会被进行修改、删除等额外操作,主要通过数据校验技术来实现;最后是“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定义”(Authenticity),它代表了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也就是说合法用户的身份不会被非法用户所冒充。

  下面我们来看看802.11g的安全性表现。在目前所有802.11标准无线局域网中,“开放系统认证”和“共享密钥认证”是两大预定的认证机制。其中前者允许任何用户接入到无线网络中,实质上没有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而共享密钥认证则采用了WEP加密机制,通过对数据与密钥进行运算来对传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数据的安全性定义)。同时用户身份的真实性,也通过WEP密钥的分发来保证(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定义),并在数据帧中加入校验数来保证数据没有被修改过(数据的完整性定义)。然而遗憾的是,WEP加密机制在这三大方面均表现的不尽如人意。由于自身的缺陷,WEP加密机制的密钥很容易被破解,这样数据的加密和身份的验证就失去了意义;其次WEP密钥需要依靠管理者手工分发给合法用户,不仅步骤繁杂而且管理不便。所有的迹象表明,WEP加密机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为此在802.11i无线安全协议还未正式发布、而802.11g大量上市后安全性又迫在眉睫的情况下,Wi-Fi便拿出了原本应用在802.11i上的WPA(WLAN Protected Access)加密来加强802.11g的安全性。

  事实证明,WPA的安全性较WEP有了大幅度提高。以往的WEP加密机制可以提供64以及128位的加密模式,有些产品甚至提供了256位WEP加密。但从理论上说128位加密的破解已是非常困难。由于WEP使用的是静态密钥,而且其初始向量只有24位,这使得密钥更容易被破解。WPA中通过TKIP将密钥的初始向量增加到48位,而且可以使用动态产生的多组密钥,因此能大大减少非法用户窃取数据包的机会。同时,WPA也增强了加密数据的完整性,不再采用线性算法对数据帧进行校验。

posted on 2005-05-17 23:50  cunshen  阅读(38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