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越来越喜欢这本传说中的中国《花花公子》了,喜欢它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因为里面的人都在讲真话,起码给我的感觉是这样。不论是看里面的行文,还是看他们刻意为之的广告,还有做得一些采访,都是直抒胸意。总而言之,越看越“爽”,相比起我们所做的杂志那个“严肃”劲,真想去那儿体验体验那种畅快的感觉。
不埋怨了,搞得一个大男人像怨妇一样,怪难受了。记录一下看本期杂志后的几个小收获吧:
1. 晓得了这里面的几个编辑,比如陈修远,夏新佳,蒋峰等,当然还有那个业界有名的瘦马,对他们的印象从所著文章中更了解了一分;
2. 看了《爬山去》有了想去攀岩的想法,并且开始寻找室内的攀岩之处,有知晓着可直接与俺联系;
3. 看《本月之最》得到了《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和《美联社记者手册》(又名《如何成为顶级记者》)两本书的消息,“是新闻从业者的宝书。它从最实用的技巧上来教记者们,如何写出有吸引力的报道。”,并且已经在北京图书大厦下了订单,不日将到。
4. 看《Movie》了解了有些人对李安所说的“人人心中有个断背山”这句话理解得有歧义,其实愿意是说“断背山更多是指代美好的记忆”。今后谁再拿这句话来唬人,我就削他~~~
5. 看《Books》得知原来“新书上架”也可以这么做,本期他们的“主打推荐”里选择了《相信中国》这本书并且请来了作者梁冬做了一个三个问题的采访,其中并不是都是宣传之言,有意思的是提了一个”你如何看待如今泛滥成灾的经管类图书“这样的问题,是不是特别有意思,这比简单的宣传这本书有多么好有趣多了。
6. 看《生态纪录制作人》得知,哈,看人家这采访做的,一是找到有意思的话题,二是坚决问一些有意思的问题,然后就是,一定要标明这个采访是谁来做的,用于提高该记者的名气。其实,在每一本杂志里,记者与编辑其实就是杂志的灵魂,一定要多给予这些人以出名的机会,把他们的名气打出来,会更加有利于提高杂志的品牌。我的个人之见!
7. 看《请你吃顿霸王餐》,妈呀,看人家这话题做得,哈哈,有意思,而且里面相关编辑与记者的经历与形态,甚至“加上王蒿的出现又是在截稿期”这样“敏感”的字眼,这样做起杂志来才有意思吗,何必搞得自己那么累呢。
8. 不过文章最后的那些大的图片着实不吸引我,没有什么看头,呵呵,给那些追求时尚的酒吧男女去看吧。另外对河秀丽的专访也可以看看,这些问题问得真够大胆的,怪不得最后编辑很聪明的给了河一个发泄的空间,让其说出“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你为什么会问我很过火的问题。”:)
不埋怨了,搞得一个大男人像怨妇一样,怪难受了。记录一下看本期杂志后的几个小收获吧:
1. 晓得了这里面的几个编辑,比如陈修远,夏新佳,蒋峰等,当然还有那个业界有名的瘦马,对他们的印象从所著文章中更了解了一分;
2. 看了《爬山去》有了想去攀岩的想法,并且开始寻找室内的攀岩之处,有知晓着可直接与俺联系;
3. 看《本月之最》得到了《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和《美联社记者手册》(又名《如何成为顶级记者》)两本书的消息,“是新闻从业者的宝书。它从最实用的技巧上来教记者们,如何写出有吸引力的报道。”,并且已经在北京图书大厦下了订单,不日将到。
4. 看《Movie》了解了有些人对李安所说的“人人心中有个断背山”这句话理解得有歧义,其实愿意是说“断背山更多是指代美好的记忆”。今后谁再拿这句话来唬人,我就削他~~~
5. 看《Books》得知原来“新书上架”也可以这么做,本期他们的“主打推荐”里选择了《相信中国》这本书并且请来了作者梁冬做了一个三个问题的采访,其中并不是都是宣传之言,有意思的是提了一个”你如何看待如今泛滥成灾的经管类图书“这样的问题,是不是特别有意思,这比简单的宣传这本书有多么好有趣多了。
6. 看《生态纪录制作人》得知,哈,看人家这采访做的,一是找到有意思的话题,二是坚决问一些有意思的问题,然后就是,一定要标明这个采访是谁来做的,用于提高该记者的名气。其实,在每一本杂志里,记者与编辑其实就是杂志的灵魂,一定要多给予这些人以出名的机会,把他们的名气打出来,会更加有利于提高杂志的品牌。我的个人之见!
7. 看《请你吃顿霸王餐》,妈呀,看人家这话题做得,哈哈,有意思,而且里面相关编辑与记者的经历与形态,甚至“加上王蒿的出现又是在截稿期”这样“敏感”的字眼,这样做起杂志来才有意思吗,何必搞得自己那么累呢。
8. 不过文章最后的那些大的图片着实不吸引我,没有什么看头,呵呵,给那些追求时尚的酒吧男女去看吧。另外对河秀丽的专访也可以看看,这些问题问得真够大胆的,怪不得最后编辑很聪明的给了河一个发泄的空间,让其说出“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你为什么会问我很过火的问题。”:)
Trackback: http://tb.blog.csdn.net/TrackBack.aspx?PostId=74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