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N专家博客精华版

为人民服务!
  首页  :: 新随笔  :: 管理

深入了解计算机电源(三)

Posted on 2007-12-17 11:23  csdnexpert  阅读(12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作者:中国计算机报 2000年11月17日 16:27)

  ■电源选购指南
  那么怎样才能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市场中寻找一款适合自己的电源呢?

  1.外观检查:

  A.电源重量。好的电源一般比较重一些。

  B.电源输出线。别小看这几根输出线,因为电源盒输出电源一般较大,很小的一点电阻将会产生较大的压降损耗。质量好的电源必定是粗线。

  2.散热片的材质。从外壳细缝往里看,质量好的电源采用铝或铜散热片,而且较大、较厚。

  3.可以做试验测量一下负载压降,选压降小的电源。如果是ATX电源,可以让所有的输出端悬空,先测一下空载输出电压,方法是让PS——ON与GND短接启动电源,再测一下输出电流约为10A时的电压,压降小者优。上述试验千万不能在+12V、-12V上做,以免烧坏电源。

  4.如电源地线未接,质量好的电源通电启动后外壳略有麻手感。如果测不出电压则说明内部偷工减料没装滤波网。另外空载运行时风扇声均匀并较小,接上负载后声音会略有增大。

  5.打开电源盒,可以发现质量好的电源用料考究,如多处用方形CBB电容,输入滤波电容值大于470微法,输出滤波电容值也较大。同时内部电感、电容滤波网络电路特多,并有完善的过压、限流保护元器件。

  一个质量合格的电源应该通过安全和电磁方面的认证,如满足CCEE和FCC-B等标准,这些标准的认证标识应在电源的外表上有所体现。

  ■主流电源介绍
  长城ATX-250S电源

  由长城公司推出的250W电源。长城公司在国内电源行业中首家通过ISO 9001,从体系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该款电源符合国际最新的Intel ATX 2.03标准,并首家通过中国电工产品(CCEE)安全认证,通过电磁兼容国标B级和FCC--B级。该款电源具有防雷击设计,双重过压、过流、输出短路等多重保护功能,具有低波纹、低噪音、高效率(>72%)等特点。

  长城ATX-300SE电源

  此款电源符合国际最新Intel ATX 2.03标准。采用传统银灰色外壳,整体给人一种落落大方、坚固耐用的感觉。电源正面有镂空的散热孔,可以直观地看到这款电源的外壳是用优质的镀锌钢板制造而成,不但坚固耐用,而且能有效地屏蔽电磁辐射。另外从正面的散热孔还可以看到机壳内有两块很厚的鱼骨形散热片,不但散热效果好,而且瞬间对电源加压时不会产生拉弧及烧毁现象。

  长城ATX-300SE电源全部通过CCEE认证,并可以支持网络开关机、键盘开关机功能。在对长城300SE的漏电测试中输入电压260 V AC下,测试漏电流小于3.5mA。另外,长城电源在输出电压稳定性和输出电压纹波方面也表现得相当优秀。

  百盛BS-2000

  此款电源规格为标准的ATX 2.03电源,+5VSB 1.0A。它符合CCEE安全认证,电磁传导干扰(EMI)符合国家标准GB9254-88之B级(民用标准)标准、美国FCC-B级标准、欧盟CE标准。BS-2000独有温控功能设计,温控电路根据电脑及电源内部温度变化,自动控制散热风扇转速的快慢,使电脑系统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同时,该电源还具有防雷击设计,过压、过流、输出短路等多重保护功能。它的工作电压范围比较宽,满足国内不稳定的电网电压波动对电源的要求。使用环境宽松:环境温度为+5°C~+45°C;相对湿度在20%~85%之间。满足K7和PⅢ CPU及相应主板对电源的工作要求。

  世纪之星ATX 325

  此款电源有“黄金战士”的美称。与老版本的产品相比,最大的外观区别在于它的L型散热片是金黄色的,同时铭牌也改成金色的镭射标贴。ATX 325继承了ATX 315的合理设计,同时提供了更大的负载功率。

  金河田435服务器电源

  从外观上看,这个电源呈金黄色,非常耐看。独特的双风扇设计,正对着功率三级管及其散热片,工作时可有效降低电源温度。这款电源可输出功率相当可观,+3.3v 14A、+5v 30A、+12v 16A、-5v 0.5A、-12v 0.5A、+5v StandBy 1.5A,作为一款小服务器专用的电源是相当不错的。它采用高指标的器件,使用高质量的CBB电容,功率三级管采用ST的H12NA60。

  为保障电源工作时的正常稳定,金河田435电源在容易互相接触又有短路危险的地方都有绝缘装置保护,比如热缩管、档片硅胶固定等,提高了电源的整体安全性。电源输出稳定,特别是在+3.3v时,几乎没有浮动,稳定在3.34v;+5v、+12v也不错,浮动不超过3%。





Trackback: http://tb.blog.csdn.net/TrackBack.aspx?PostId=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