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山下英子

  1. 歌德:”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最大的罪竟然不是杀人、恐吓和暴力,而是不快活。杀人、恐吓、暴力当然也是罪恶,不过哪些基本也都是不快活所导致的结果。

  2. 断舍离的任务就是,取回以往所有被浪费掉的这一切。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夺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3. 断舍离的目标,就是让整个社会上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

  4. 如果只需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话,那涓涓细流差不多也就足够了。不过作为人类,我们还是需要文化生活的滋养的,所以水流还需要在增加一些,差不多需要隅田川那样的吧。可现今的日本社会,物质泛滥的程度简直已经到了亚马孙河洪水泛滥时的程度,可我们的意识还仍然是隅田川的程度。

  5. 只要静止不动,淤泥就会一点一点地向下沉淀。这样一来,不管到底有多少淤泥,最上层的水都一定是清澈的。如果单纯只关注最上面一层水的话,那我们自然察觉不到自己已经陷进淤泥里了。不过,虽说察觉不到,可我们却会总觉得莫名的疲惫,没有精神,原因非常简单——那些藏在清澈的水面下的淤泥越积越多,死死困住我们,让我们无力动弹。

  6. 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记了“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品味”。

  7. 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执着于过去型、担忧未来型、逃避现实型。

  8. 三类破烂儿:不用的东西、还在用的东西(可是并不喜欢)、充满回忆的东西。

  9. 在断舍离里,“扫除”明确地分为上面所说的那种收拾,需要利用收纳术的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

  10. 80/20原则:80%的营业额都是由20%的营业员达成的。这也可以说成是巨额的成果是由少数人创造的经验原则。

  11. 过去,“对乱糟糟、没有收拾的住所的不满“是强大的原动力,而现在会更多地面对自己更深层的内在世界了。自己态咖转变,也会带动周围人一起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我也感觉到,在现在的日本,如果从整体上看,物品一味增加的状况终于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人们开始出现某种领悟了。

  12. 潜意识之所以不允许新的信息进入,是因为被堵住了。就是因为一时被堵住了,所以人才不想敞开自己的心。

  13. “可惜”这个词在日语里可以写作“勿体无”,“勿体”就是物体,这原本是佛教用语,是对“物体”的否定形式,指的是因为物体失去了原本的形态而感到惋惜或慨叹的心情。

  14. 正是因为觉得“可惜”,才不能为了未来某一天“可能会用到”而将其无限期地保管起来,而是要把它送到此时此刻最为需要的地方去。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可惜”,让它成为物品循环的原动力,这也是断舍离的重要技巧。

  15. 说到底,物品是一面映照你自己的镜子,它所照出来的是那个你想当做不存在、不愿意承认的自己。

  16. 断舍离认为,在扔东西的时候,要把“对不起,谢谢”这样的情绪表达出来。跟那些被你扔掉的东西说说话,做个告别,可以让人更快地整理心情。

  17. 在断舍离里,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间,是因为这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空出来的那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

  18. 花时间收纳不需要的东西,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19. 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能够接受不足,拥有“知足”的观点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20. 如果只靠本能与物品打交道,物品就只会有增无减。

  22. 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看不见的世界在变化。

  23. 物品是可以映射出未知的自己的。

  24. 使用精挑细选的自己喜爱的东西,这样就能够挖掘出全新的自己,也就是说,物品并不只是用来使用的,而是要进入更高的阶段,最大限度地利用物品的力量。

  25. 每天都在用的东西非常容易作用于潜意识。

  26. 断舍离并非提倡请简的生活,生活变得简单、节约并不是断舍离所追求的。断舍离最重要的概念是当下,不管是食物还是别的,在当下都拥有着极强的能量。

  27. 物品是自身的投影。既然如此,物品既棒又新鲜就是最重要的。

  28. 断舍离所追求的状态——心怀觉悟与勇气的乐天派。

  29. 如果能够认为一切物品者都是向地球借来的,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感谢与敬畏之情。  

  30. 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

  31.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是为断;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是为离。

posted @ 2019-04-16 15:23  cruelty_angel  阅读(61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