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工实践第四次作业--学术家族设计
成员信息
成员一:031702612 陈志超
成员二:031702338郑学贵
附件
开发工具
墨刀
题目
附:同门师生们长久以来的困扰:
老师的困扰: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师,总会经历结识新生、相处多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又一批新生加入等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过程。这既是老师这个职业的悲哀,也许也是老师这个职业有活力的地方。作为老师,夜深人静时,偶尔会想,几年前毕业的某某学生,现在怎么样了啊;某某学生,在哪里工作啊,发展如何啊。但是又不好主动去问。不知道是不便打扰,还是老师太矜持,还是想想就够了而答案不重要。也许默默地关注着学生的动态就够了;不一定非得等到教师节,才收到学生在问候中也许包含的关于现状的描述。
萌新学生的困扰:作为萌新学生,我不知道要选择哪个老师作为我的毕设导师,或选择哪个老师作为我的研究生导师。除了了解导师的个人主页介绍、和老师邮件沟通以外,其实最有效、客观、避免踩坑的方法是和老师现在带的或之前带的已经毕业的学姐学长交流一下,听听他们对于老师的评价、看法和对我的建议。这也许对我选择老师会更有帮助呢。看看已毕业的学姐学长们的去向和现状,我也能知道我加入实验室后,我今后可能的发展前途和趋势是什么样的。
在读学生的困扰:学姐学长们都是谁啊,该怎么联系啊。我要找工作了,应该如何准备公司面试或进一步深造啊,有没有同门学姐学长可以给我内推的机会啊。我应该如何和他们联系呢。
已毕业学生的困扰:偶尔想念老师啦。主动敲老师的现状,会很尴尬吧;老师也没有特别有空吧。现在实验室的学弟妹们都有谁啊,他们都在研究什么课题,做什么项目啊。我能不能提供工作招聘的内推机会给他们啊,这样我也能顺便得到内推奖金😁,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可是学弟妹是谁呢,有谁需要呢,如何联系呢。
需要这样一个网站系统、或APP、或轻度社交软件、或依附于微信的轻度社交小程序,能把同门的家族关系建立起来。具有动态分享和社交的功能;具有一定隐私性,外人只能查看基本信息,无法窥探细节;但假如是家族树的人,可以知道同门家族的前驱后继,自己的前人和后来者,自己的导师,乃至导师的导师的导师的导师,上翻18代,也许是牛顿。微软在很多年前,就有 发布 ”学术家族树“ 的应用,但是没有社交的功能,也仅止于学术的信息。我希望的是,每个节点,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和用户;分享和互动,也是其中有的功能。不准确地说,也许是高校实验室版的“领英”。究竟应该做成什么样呢?请你和你的结对伙伴一起讨论思考吧。
NABCD模型需求分析
N(Need,需求)
1.老师:想知道曾经的学生的动态。
2.萌新学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想要得到学长学姐的建议,了解各个老师和实验室。
3.在读学生:希望能得到同门学长学姐内推的机会,以及一些工作的建议。
4.已经毕业学生:能有机会帮助学弟学妹,提供内推机会,同时可以了解他们的现状。
A(Approach,做法)
首先,注册必须实名,通过教务系统认证,确保为本校同学或老师。
根据以上需求,我们经过分析,认为主要应该分成以下几个功能。首先是社交功能,每个人可以分享自己的动态,老师可以知道已经毕业的学生的现状,毕业的学长学姐也知道学弟学妹们的现状,并且动态是隐私的,只有处于同一个家族中的人才互相可见。也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日常联系和问候。
第二个是内推的功能,当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想要提供内推机会给学弟学妹,可以在上面发布内推信息,提供给有需要的同学。
此外,对于还困扰于如何选择导师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从本校所有导师直接搜索,查找到指定老师,可以得到老师的一些基本联系方式,也可以通过平台直接联系老师,还可以查看他正在带的一些学生,也能看到他们的基本资料,和他们进行联系,能对每个导师有更多的了解,帮助选择导师。
对于已经有导师的学生,可以直接看到当前家族中的所有学生和导师,默认只显示当前在读的学生以及直系导师。还可以查找到导师的导师,以及他们的学生,看到他们在做的课题以及项目,可以进行联系,有助于更好的合作和交流。
B(Benefit,好处)
-
一个小圈子的社交,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
内推功能既可以给学弟学妹提供工作机会,还能给学长学姐带来奖金,两全其美。
-
学术课题信息化,有助于相互交流合作。
-
学生能选择最适合的自己的导师
C(Competitors,竞争)
竞品
微信等生活社交应用
我方优势
-
专注于学术型社交,更加契合师生需求。
-
实名制社交,产品用户均为同校同门。
-
具有可靠的内推功能。
-
没有一些繁琐无用的消息和通知,更简洁更高效
我方劣势
-
产品功能不够丰富。
-
没有庞大的用户。
-
产品体验和设计与主流社交应用还有较大的差距。
D(Delivery,推广)
- 先在本校推广,获取部分种子用户。
- 在学术性贴吧以及学校贴吧等进行宣传。
- 和学校官q或者微博等合作,进行推广。
结对过程
功能分析
我们一起分析题目,然后经过大概一个小时的讨论,初步确定了我们需要设计的功能,以及各个模块。
原型设计
确定完题目之后,我们先下载体验了几个不同领域社交的app,领英、脉脉、掘金、微信、贴吧等,去UI中国网站上,查找一些相关的精美的UI,进行参考,大致的制定了一下设计图。
原型制作
我们使用墨刀进行进行协作,参考了部分模板,经过一周的工作,基本完成了原型的制作。
结对照片
(大部分工作是在教室一起完成,但没有第三个人帮忙拍照。
心得总结
郑学贵
第一次设计原型,学会了墨刀的基本使用。同时也是第一次设计原型,深深体会到了审美的重要性,以及UI设计的困难。知道了软工工程中除了coding以外还需要许多方面的能力。也在结对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沟通的重要性,这次结对作业对我来说,带来了许多收获,不单单是一些技能,还改变了我许多错误的想法,真是收获颇丰。
陈志超
这次结对作业,我第一次完整的经历了一个软件从需求分析,确定功能,再到设计原型并实现的过程,我也明白了事先做好规划的重要性。同时我除了学习了用墨刀制作软件原型的基本方法,也学到了他人的优秀品质。这次结对作业让我收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