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网络知识点

 

网卡功能

Wake-On-LAN简称WOL,是一种电源管理功能;如果存在网络活动,则允许设备将操作系统从待机或休眠模式中唤醒。许多主板厂商支持IBM提出的网络唤醒标准。该标准允许网络管理员远程打开PC机电源,以便进行文件升级、资源跟踪和设备清点等工作。
Wake- On-LAN的实现,主要是向目标主机发送特殊格式的数据包,是AMD公司制作的MagicPacket这套软件以生成网络唤醒所需要的特殊数据包,俗称魔术包(Magic Packet)。MagicPacket格式虽然只是AMD公司开发推广的技术,并非世界公认的标准,但是仍然受到很多网卡制造商的支持,因此许多具有网 络唤醒功能的网卡都能与之兼容。

Note:
This service can be used to wake up (power on) computers by sending special "Magic Packets". The NIC in the computer that is to be woken up must support Wake on LAN and has to be configured properly (WOL cable, BIOS settings).

You may store MAC addresses below for your convenience. Click the MAC address to wake up a computer.

wol,pxe,vlan过滤,iscis/fcoe引导,SR-Iov
以太网卡中数据链路层的芯片一般简称之为MAC控制器,物理层的芯片我们简称之为PHY。许多网卡的芯片把MAC和PHY的功能做到了一颗芯片中,比如 Intel 82559网卡的和3COM 3C905网卡,但是MAC和PHY的机制还是单独存在的,只是外观的表现形式是一颗单芯片。当然也有很多网卡的MAC和PHY是分开做的,比如D- LINK的DFE-530TX等。

24.透明

实际的物理存储设备是通过并行 SCSI、iSCSI、网络、光纤通道还是主机上的 FCoE 适配器来访问,这对客户机操作系统以及虚拟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而言是透明的。
透明的意思就是看不见的

22.关于改mac地址

网络连接-属性-配置-高级
设备管理器-网络适配器右键属性-高级-网络地址
形如:123456abcdef,不能超过f,否则视为0

可以改,有的网卡驱动自带的就可以更改,
有的网卡驱动不带这项功能需要借助其它软件。
更改网卡的MAC前最好先记住原来的MAC地址
更改过后有什么问题,可以再改回来。
一般更改MAC地址不会造成上不了网,除非你在路由或其它地方做了IP和MAC的绑定。如果这样,你更改了地址,就会造成无法上网。

在操作系统中更改了网卡的MAC地址只在内存中有效,重启后MAC地址会恢复原始值,我用过个别的网卡可以通过自带的工具修改自己的MAC地址。
大部分人改的 是 逻辑性 MAC ,例如在网卡那里修改
只有甚少部分人可以通过芯片烧录更改MAC,这是更改物理性MAC。
所以烧录其实是一种方法,或者一种手段而已,还有其他手段是大家不知道的。

==================================================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837915/  参考文章

内部结构

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目前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共享内存结构,这种结构依赖中心交换引擎来提供全端口的高性能连接,由核心引擎检查每个输入包以决定路由。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内存带宽、很高的管理费用,尤其是随着交换机端口的增加,中央内存的价格会很高,因而交换机内核成为性能实现的瓶颈;
二是交叉总线结构,它可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点连接,这对于单点传输性能很好,但不适合多点传输;
三是混合交叉总线结构,这是一种混合交叉总线实现方式,它的设计思路是,将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其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总线争用;但连接交叉矩阵的总线成为新的性能瓶颈。

目前,背板都采用无源设计。背板总线技术主要有三种:LVDS、LVTDL、GLT等。对于如2.5Gbit/s和2.5Gbit/s以下中低速系 统,由于系统容量不是非常大,系统的瓶颈不在背板总线,所以对背板总线速率没有严格要求,一般采用LVTDL或GLT技术,背板总线为77Mbit/s或 38Mbit/s,如此已经完全满足系统的要求。倘若采用LVDS(低压差分信号)技术使背板总线速率提高到622Mbit/s,除了方便背板布线外对系 统几乎没有优化作用。对于高速通信系统,如10Gbit/s或其以上设备,由于系统速率和交叉容量非常高,对背板总线的速率和布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 一般采用LVDS技术。目前业界的背板速率一般为622Mbit/s或者777Mbit/s。

线性无阻塞传输  传输包时即位流时,即像线条一样无中断就叫线速。

我们购买交接机最佳性能,就是要求这款交换机做到了线性无阻塞传输。

1、所有端口容量X端口数量之和的2倍应该小于背板带宽,可实现全双工无阻塞交换,证明交换机具有发挥最大数据交换性能的条件。
2、满配置 吞吐量(Mbps)=满配置GE端口数×1.488Mpps,其中1个千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例如,一台最多可以 提供64个千兆端口的交换机,其满配置吞吐量应达到 64×1.488Mpps = 95.2Mpps,才能够确保在所有端口均线速工作时,提供无阻塞的包交换。
如果一台交换机最多能够提供176个千兆端口,而宣称的吞吐量为不到261.8Mpps(176 x 1.488Mpps = 261.8),那么用户有理由认为该交换机采用的是有阻塞的结构设计。
一般是两者都满足的交换机才是合格的交换机。
背板相对大,吞吐量相对小的交换机,除了保留了升级扩展的能力外就是软件效率/专用芯片电路设计有问题;
背板相对小。吞吐量相对大的交换机,整体性能比较高。不过背板带宽是可以相信厂家的宣传的,可吞吐量是无法相信厂家的宣传的,因为后者是个设计值,测试很困难的并且意义不是很大。

一般来讲,计算方法如下:
1)线速的背板带宽
考察交换机上所有端口能提供的总带宽。计算公式为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模式)如果总带宽≤标称背板带宽,那么在背板带宽上是线速的。
以h3c S1526-R0011为例,它的背板带宽为24*100*2(全双工)+2*1000*2(全双工)=8.8Gbps≤说明手册上标称的8.8Gbps
2)第二层包转发线速
第二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二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二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以h3c S1526-R0011为例,它的包转发速率为2*1.488+24*0.1488=6.5472约等于6.55Mpps≤说明手册上标称的6.55Mpps
3)第三层包转发线速
第三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三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三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那么,1.488Mpps是怎么得到的呢?
包 转发线速的衡量标准是以单位时间内发送64byte的数据包(最小包)的个数作为计算基准的。对于千兆以太网来说,计算方法如 下:1,000,000,000bps/8bit/(64+8+12)byte=1,488,095pps 说明:当以太网帧为64byte时,需考虑8byte的帧头和12byte的帧间隙的固定开销。故一个线速的千兆以太网端口在转发64byte包时的包转 发率为1.488Mpps。快速以太网的线速端口包转发率正好为千兆以太网的十分之一,为148.8kpps。

考验转发能力以能够处理最小包长来衡量,对于以太网最小包为64BYTE,加上帧开销20BYTE,因此最小包为84BYTE。
*对于万兆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
*对于千兆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
*对于快速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0.1488Mpps。
*对于OC-12的POS端口,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17Mpps。
*对于OC-48的POS端口,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468MppS。
所以说,如果能满足上面三个条件,那么我们就说这款交换机真正做到了线性无阻塞;

 

1、背板带宽
只有模块交换机(拥有可扩展插槽,可灵活改变端口数量)才有这个概念,固定端口交换机是没有这个概念的,并且固定端口交换机的 背板容量和交换容量大小是相等的。背板带宽决定了各板卡(包括可扩展插槽中尚未安装的板卡)与交换引擎间连接带宽的最高上限。由于模块化交换机的体系结构 不同,背板带宽并不能完全有效代表交换机的真正性能。固定端口交换机不存在背板带宽这个概念。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 的最大数据量。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
2、交换引擎的转发性能 (交换容量、转发能力)
由 于交换引擎是作为模块化交换机数据包转发的核心,所以这一指标能够真实反映交换机的性能。对于固定端口交换机,交换引擎和网络接口模板是一体的,所以厂家 提供的转发性能参数就是交换引擎的转发性能,这一指标是决定交换机性能的关键。支持第三层交换的设备,厂家会分别提供第二层转发速率和第三层转发速率,一 般二层能力用bps,三层能力用pps,采用不同体系结构的模块化交换机,这两个参数的意义是不同的。但是,对于一般的局域网用户而言,只关心这两个指标 就可以了,它是决定该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对于大型园区网和城域网用户,讨论交换机的体系结构和第三层优化算法是有意义的。
3、另外,讲一下PPS是如何计算的:
我们知道1个千兆端口的线速(包转发率是1.4881MPPS),百兆端口的线速包转发率是0.14881MPPS,这是国际标准,但是如何得来的呢?
具 体的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会在每个包的前面加上64个(前导符)preamble也就是一个64个字节的数据包,原本只有512个bit,但在传输过程中实 际上会有512+64+96(96bit 帧间隙)=672bit,也就是这时一个数据包的长度实际上是有672bit的
千兆端口线速包转发率=1000Mbps/672=1.488095Mpps,约等于1.4881Mpps,百兆除以10为0.14881Mpps
设备选型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线速只能作为一个参考,绝大多数情况下端口实际速率不会达到线速;
主频高点没有坏处,但是CPU在一般业务中的实际占用率是个很重要的指标。

 

背板带宽就像高速公路,车道越多,承载的车辆越多。

交换容量就像汽车,能跑多快全靠引擎带。如果交换机的引擎好,就能把背板带宽跑满。但是,交换容量永远<=背板带宽
上图中,由于Cisco采用了VS-S720-10-3C引擎,实现了完全分布式转发,所以可以将背板带宽跑满(交换容量=背板带宽),而H3C的交换机由于引擎的原因,不能实现完全分布式转发,所以不能将带宽跑满(交换容量<背板带宽)。

包转发率就像高速公路每秒能通过汽车的数量,车道越宽,汽车引擎越好,每秒通过的车辆就越多。

 

11.通信系统

卫星定位系统 - GPS/GLONASS/北斗:
关于GPS、GLONASS、北斗、伽利略系统的科普请自行谷歌。
GPS是使用 最广泛的全球定位网络,几乎是所有智能手机的标配。进几年,俄罗斯的GLONASS定位功能也逐步加入智能手机芯片,与GPS组成双定位系统,定位速度大 幅提升。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也开始出现在部分高端机型。至于欧洲的伽利略系统,目前还没有见到有哪部手机支持。
卫星定位系统的优点在于精度高,误差一般在15米以内。GPS芯片会接收天空中多颗卫星的同步信号,然后根据信号的相位差,计算出具体的经纬度。保持多颗卫星信号同步,将误差控制在纳秒级以下,是GPS核心技术之一。
下图是Android平台的著名GPS应用GPSTestPlus截图,可以看到本机支持GPS和GLONASS双定位系统(圆点为GPS卫星,三角形为GLONASS卫星),以及定位卫星在天球上的投影。

WIFI定位:
路 由器默认都会进行SSID广播(除非用户手动配置关闭该功能),在广播帧包含了该路由器的MAC地址。此时需要采集装置进行MAC信息采集和信号强度信息 采集,并上传到服务器,经过服务器的计算,保存为“MAC-经纬度”的映射。例如谷歌的街景采集车,曾经因隐私问题在德国被定性为非法。在国内,通过用户 智能手机应用的后门功能采集,则是数据公司获取“MAC-经纬度”映射信息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用户周边会有多个WIFI信号源,此时手机会默默地解 析出所有WIFI的MAC地址,如果某些WIFI的信息在数据库中已经存在,则可以根据信号强度,推导出未知WIFI的经纬度。如果没有已知WIFI,而 手机碰巧开着GPS,则也能完成数据采集。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地图公司搜集了所有的数据。可以想象,这样的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

基站定位:
基站数量远少于WIFI,且基站都有公开的位置数据,因此采集工作相对简单。

多种定位途径的精确度:
卫星定位系统  > WIFI  > 基站(蜂窝网络)。因此优先级也是卫星定位系统最高。
以Android设备为例,如果用户未关闭GPS功能,则优先使用GPS,从GPS模块读取时钟校准、经纬度等数据。如果同时还开着WIFI和基站,则会同时采用WIFI和基站辅助定位,减少GPS芯片的计算步骤,提高定位速度,这就是A-GPS。
如果关闭GPS,而WIFI模块保持开启,手机会读取周边所有WIFI信号的MAC地址和信号强度,并上传至某公司(通常是地图供应商)的服务器,服务器查询并计算后会返回经纬度。WIFI的覆盖范围一般只在50米内,因此定位精度非常接近卫星定位系统。
如果WIFI模块也关闭了,那么只有通过基站(蜂窝网络)了。此时手机会接收到基站的小区ID,上传至服务器查询,服务器同样返回经纬度。但此时精度较差,误差一般在100以上,毕竟基站的覆盖范围也是很大的,仅凭信号强度是难以计算出精确位置的。

需要注意的是,WIFI方式和基站方式,都需要联网,要不你怎么和服务器联系?但是WIFI模块打开后,即可进行WIFI扫描和信息采集,不必连接到某一AP上,基站也是一样,不必打开蜂窝网络。因为向服务器发起查询请求,既可走蜂窝数据流量,也可走WIFI流量。

Wi-Fi模块可分为三类:
1,通用Wi-Fi模块,比如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上的USBorSDIO接口模块,Wi-Fi协议栈和驱动是在安卓、Windows、IOS的系统里跑的,是需要非常强大的CPU来完成应用;
2,路由器方案Wi-Fi模块,典型的是家用路由器,协议和驱动是借助拥有强大Flash和Ram资源的芯片加Linux操作系统;
3,嵌入式Wi-Fi模块,32位单片机,内置Wi-Fi驱动和协议,接口为一般的MCU接口如UART等。适合于各类智能家居或智能硬件单品。

 

一、蓝牙版本:
V1.0:传输速度:680--720Kbps
V1.1:传输速度:748--810Kbps
V1.2:传输速度:748--810Kbps
V2.0:传输速度:1.8--2.1Mbps

蓝 牙适配器现在一般都使用的 1.1 版或 1.2 版, 1.1 版的蓝牙适配器采用右键点击文件——发送到——蓝牙设备即可,但普遍存在手机向电脑传输文件不稳定的问题; 1.2 版的蓝牙适配器安装后用蓝牙主窗口的文件传输服务,弹出同步窗口后直接把电脑上的文件拖拽进出即可,稳定性非常好。所以, 1.2 版的比 1.1 版的更具有优势,建议买蓝牙 1.2 版本的,实际使用中会 更方便快捷,另外蓝牙适配器的安装光盘内容一定要是有中文的。蓝压的驱动是收费的,目前最常用的驱动是IVT的,因为它的价格较便宜,所以厂家都使用它, 而且各方面都是很不错的。

无线局域网目前主要有三种形态:IEEE802.xx、HomeRF和蓝牙。
HomeRF是一个比较冷 清的话题,我们不讨论它。现在最炙手可热的无线局域网是IEEE802.xx,蓝牙则是方兴未艾。802.xx标准的优势主要在于速度。用无线局域网,在 网络信号较好的时候,和有线局域网的速度相差无几。而蓝牙建无线局域网的优势主要是成本和扩展性。
在同样的稳定性下,蓝牙建设无线局域网的成本是最低的。比如,最便宜的双机互联方案:用最便宜的1.2标准的两只dongle,一共只需要不到100块钱。便宜吧?
真正实质性的差别在扩展性。802.xx,只能建设PC的局域网而已

以双机组建无线局域网为例,只需要至少两台PC和两只蓝牙收发器(dongle)即可。
蓝牙dongle的安装,在前面的文章里已经详细写过了,这里不再赘述。只是再说一下PC的蓝牙收发器的种类。
从形态上分,市场上的蓝牙接口有两种,一种是usb接口的,像个U盘一样的dongle。多数都是这样的。
还有一种是接主板USB插针的主板扩展模块。这个比上面那个便宜许多,但最大的缺点是不能随身携带。
家庭使用,如果想节约投入,可两者兼顾。
从 功率上分(其实是传输距离),Dongle目前主要有两类,Class1和Class2。Class1是100米的(直线距离300米),Class2是 10米的(直线距离30米)。但,如果中间隔着墙,这个距离会大幅度下降。我用一个10米一个100米的试过,总距离是13米。中间穿三堵墙基本上就信号 非常弱了。用两个100米的,穿三堵墙则没问题。两堵墙都没问题。

 

 

10.ip protocol 字段

http://blog.csdn.net/mifan88/article/details/8809382
udp:ip(17)
tcp:ip(6)
gre:ip(47)
esp:ip(50)
ah:ip(51)
ppp:gre(ppp)

 

9.通讯与通信

传统意义上的“通讯”主要指电话、电报、电传。通讯的“讯”指消息(Message),媒体讯息通过通讯网络从一端传递到另外一端。媒体讯息的内容主要是话音、文字、图片和视频图像。其网络的构成主要由电子设备系统和无线电系统构成,传输和处理的信号是模拟的。所以,“通讯”一词应特指采用电报、电话等媒体传输系统实现上述媒体信息传输的过程。
“通信”仅指数据通信,即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通信系统实现数据的端到端传输。通信的“信”指的是信息(Information),信息的载体是二进制的数据。数据则是可以用来表达传统媒体形式的信息,如声音、图像、动画等。

由于旧的“通讯”系统早已实现了数字化、计算机网络化改造,因此可以认为目前的数据通信系统已涵盖了过去的“通讯”系统的功能。按照这个结论,目前应多使用“通信”一词表达互联网间与局域网内的数据传输,尽量少用或不用“通讯”一词,以免引起概念上的误解。

8.光纤跳线

尾纤分为多模尾纤和单模尾纤。多模尾纤为橙色,波长为850nm,传输距离为5Km,用于短距离互联。单模尾纤为黄色,波长有两种,1310nm和1550nm,传输距离分别为10km和40km。
ITU-T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ITU-T for ITU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规范了三种常用光纤:符合G.652规范的光纤、符合G.653规范的光纤、符合G.655规范的光纤。
光纤跳线按传输媒介的不同
可分为常见的硅基光纤的单模、多模跳线,
还有其它如以塑胶等为传输媒介的光纤跳线;
按连接头结构形式可分为:FC跳线、SC跳线、ST跳线、LC跳线、MTRJ跳线、MPO跳线、MU跳线、SMA跳线、FDDI跳线、E2000跳线、DIN4跳线、D4跳线等等各种形式。
比较常见的光纤跳线也可以分为FC-FC、FC-SC、FC-LC、FC-ST、SC-SC、SC-ST等。
单模光纤(Single-mode Fiber):一般光纤跳线用黄色表示,接头和保护套为蓝色;传输距离较长。
多模光纤(Multi-mode Fiber):一般光纤跳线用橙色表示,也有的用灰色表示,接头和保护套用米色或者黑色;传输距离较短

 

7.通常网络设备硬件架构体系分为

ASIC
ASIC架构基于纯硬件芯片实现业务处理能力,但其灵活性较差,通常只能完成TCP/IP四层以下的相关处理,即常用作IP、端口、传统网络协议的处理,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对于丰富的网络协议、OA、ERP、IM、炒股等应用协议的识别、管理,ASIC显然不适合
NP
NP架构常用于路由器交换机,依然是主要用作IP、端口等TCP/IP四层以下的业务处理。因为微代码较难操作,同时亦不适合处理丰富的网络协议,加之近年来Intel对NP架构CPU投入的削减,导致NP架构前景不容乐观。
X86
只有X86架构的网络设备才能实现对泛滥网络协议的有效识别、快速更新、持续跟进

6.网络设备部署模式

网桥
网关
旁路

通常流控设备以网桥模式部署于组织内网;但大中型组织单位往往部署了电信、网通等多条上网链路,此时位于内网的流控设备无法知晓外网多链路,无法实现多链路的分别、精细流控。
SANGFOR BM则通过虚拟线路技术,将外网多线路分别映射到BM上,实现对外网多条链路分别、精细流控的效果。

5.概念理解

交换
路由
nat即映射
acl即访问控制
dmz
lan内通过网关方式,lan间通过路由方式

4.软路由

软路由通常使用普通计算机充当,使用通用的操作系统,如linux或windows,因此路由设置事实上是windows或 linux的设置,或者是对计算机的配置。PC 可以是很旧的 486 或是再高级的 PC / 服务器。软件与硬件是独立分开的;
而硬件路由器,大多是基于嵌入式系统架构,以自行开发或是现成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Vxworks , Montavista, uClinux 等等为操作系统,再配合系统厂商自行开发的路由软件,软件与硬件是互相配合的。
硬件路由器采用专门的操作系统,因此采用超级终端(计算机)通过 console实现对路由器的管理。对硬件路由器的管理通常采用专用命令行、图形界面或网管软件实现。

根据使用的操作不同可以分为基于windows平台和基于Linux/bsd平台开发的软件路由器,基于Windows平台的软件防火墙比较常见的有ISA Server、Winroute Firewall、小草上网行为管理软路由等

IPFire把网络分为不同的颜色 代表一个共同的计算机的安全等级:
    绿色 代表一个安全的地方。 这就是所谓咱们的内网。
    红色 代表一般危险,就是所谓的互联网。
    蓝色 代表了无线局域网络的一部分。
    橙色 通常被称为非军事区(DMZ)。

完成后,用浏览器访问 https://green接口地址:444,用admin帐号登陆
Captive portal        强制网络门户 ( captive portal )是一个Web页面,它是使用公共访问网络的用户在被授予访问权限前必须访问和交互的页面。
Traffic shaper        流量整形
Scheduler    n. 调度程序;制表人,计划员;程序机

3.全双工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通常是在两个站(如终端和微机)之间进行传送,按照数据流的方向可分成三种基本的传送方式:全双工、半双工、和单工.但单工目前已很少采用,下面仅介绍前两种方式.
1 、全双工方式( full duplex )
当 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分流,分别由两根不同的传输线传送时,通信双方都能在同一时刻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这样的传送方式就是全双工制,如图 1 所示.在全双工方式下,通信系统的每一端都设置了发送器和接收器,因此,能控制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送.全双工方式无需进行方向的切换,因此,没有切换 操作所产生的时间延迟,这对那些不能有时间延误的交互式应用(例如远程监测和控制系统)十分有利.这种方式要求通讯双方均有发送器和接收器,同时,需要 2 根数据线传送数据信号.(可能还需要控制线和状态线,以及地线).
比如,计算机主机用串行接口连接显示终端,而显示终端带有键盘.这样,一方面 键盘上输入的字符送到主机内存;另一方面,主机内存的信息可以送到屏幕显示.通常,往键盘上打入 1 个字符以后,先不显示,计算机主机收到字符后,立即回送到终端,然后终端再把这个字符显示出来.这样,前一个字符的回送过程和后一个字符的输入过程是同时 进行的,即工作于全双工方式.
2 、半双式方式( half duplex )
若使用同一根传输线既作接收又作发送,虽然数据可以在两个 方向上传送,但通信双方不能同时收发数据,这样的传送方式就是半双工制,如图 2 所示.采用半双工方式时,通信系统每一端的发送器和接收器,通过收 / 发开关转接到通信线上,进行方向的切换,因此,会产生时间延迟.收 / 发开关实际上是由软件控制的电子开关.

当计算机主机用串行接口连 接显示终端时,在半双工方式中,输入过程和输出过程使用同一通路.有些计算机和显示终端之间采用半双工方式工作,这时,从键盘打入的字符在发送到主机的同 时就被送到终端上显示出来,而不是用回送的办法,所以避免了接收过程和发送过程同时进行的情况.
目前多数终端和串行接口都为半双工方式提供了换向能力,也为全双工方式提供了两条独立的引脚.在实际使用时,一般并不需要通信双方同时既发送又接收,像打印机这类的单向传送设备,半双工甚至单工就能胜任,也无需倒向.

半双工是发送接收总共10M速率。全双工10M是发送/接收各10M,有些商家称之为20M。但实际上不会出现收发都全部占用带宽的情况。

2.网线接口定义

10M双绞线接头的标准接法 1,2,3,6 线材要求CAT-3(3类线).
100M双绞线接头的标准接法 1,2,3,6 线材要求CAT-5(5类线),接头接法与10M完全兼容。
1000M双绞线接头的标准接法
线材要求CAT-5e(5类增强线,俗称超五类),接头接法与10M/100M完全兼容。
1000 Base-T双向地使用了RJ45接头中全部信号线。线材用5类线虽然也能工作,但是推荐使用5类增强线。

1.无线ap

市场上的AP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单纯型AP和扩展型AP。扩展型AP除了基本的AP功能之外,还可能带有若干以太网交换口、路由、NAT、DHCP、打印服务器等功能。
无线AP也就是一个无线交换机
无线路由器就是一个带路由功能的无线AP,接入在ADSL宽带线路上,通过路由器功能实现自动拨号接入网络,并通过无线功能,建立一个独立的无线家庭组网。
应用不同:
无线AP应用于大型公司比较多,大的公司需要大量的无线访问节点实现大面积的网络覆盖,同时所有接入终端都属于同一个网络,也方便公司网络管理员简单地实现网络控制和管理。
无线路由器一般应该于家庭和SOHO环境网络,这种情况一般覆盖面积和使用用户都不大,只需要一个无线AP就够用了。无线路由器可以实现ADSL网络的接入,同时转换为无线信号,比起买一个路由器加一个无线AP,无线路由器是一个更为实惠和方便的选择。
连接方式不同:无线AP不能与ADSL MODEM相连,要用一个交换机或是集线器或者路由器做为中介。而无线路由器带有宽带拨号功能,可以直接和ADSL MODEM相连拨号上网,实现无线覆盖。
无 线接入点即无线AP(Access Point)它是一个无线网络的接入点,主要有路由交换接入一体设备和纯接入点设备,一体设备执行接入和路由工作,纯接入设备只负责无线客户端的接入,纯 接入设备通常作为无线网络扩展使用,与其他AP或者主AP连接,以扩大无线覆盖范围,而一体设备一般是无线网络的核心。

posted on 2015-07-03 15:51  阳光-源泉  阅读(66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