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作业3--需求改进&系统设计

团队作业3--需求改进&系统设计

一、作业要求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软件工程课程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个人项目 - 作业 - 计科22级34班 - 班级博客 - 博客园 (cnblogs.com))
这个作业的目标 团队简介、分工合作、确定选题、团队计划安排
二、团队成员
队名:白蓝昏紫队

团队成员

姓名 学号
许億驰 3122004883(组长)
陈文杰 3122004858
沈思敏 3122004877
王峥 3122004881
郑灿嘉 3122004887
黄梓洋 3122004481
阿卜杜扎伊尔·艾孜则 3122004855

三、需求&原型改进

功能分析的四个象限:
四象限模型:

象限一:重要且紧急(High Priority, High Impact)
象限二:重要但不紧急(High Priority, Low Impact)
象限三:不重要但紧急(Low Priority, High Impact)
象限四:不重要且不紧急(Low Priority, Low Impact)
象限一:重要且紧急(High Priority, High Impact)
这些功能对于系统的核心目标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核心用户体验和功能实现,是项目的基础功能,必须尽早实现。

象限二:重要但不紧急(High Priority, Low Impact)

象限三:不重要但紧急(Low Priority, High Impact)

象限四:不重要且不紧急(Low Priority, Low Impact)

分解WBS及相应的项目进度计划:

四、系统设计

系统使用技术

后端系统设计:

后端系统主要分成以下部分:

分层结构设计

  1. 表示层 (Presentation Layer)

目标: 负责与用户进行直接交互,呈现UI,获取用户的输入,并将业务数据展现给用户。

主要功能:

前后端交互图稿

  1. 业务逻辑层 (Business Logic Layer)

  2. 数据访问层 (Data Access Layer)

目标: 负责与数据库交互,实现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主要功能:

数据库技术:关系型数据库MySQL

  1. 数据库层 (Database Layer)

目标: 存储应用程序的数据,保证数据的持久化与高效检索。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ER图

五、Alpha任务分配计划

我们将整个项目分为了九个模块:

系统设计(已完成)
用户登录模块
聊天模块
用户设置模块
数据库开发模块
测试计划
前端界面
需求说明书
任务分配人员计划

姓名 学号 分配模块
许億驰 3122004883(组长) 用户登录模块
陈文杰 3122004858 聊天模块
沈思敏 3122004877 用户设置模块
王峥 3122004881 数据库开发模块
郑灿嘉 3122004887 测试计划
黄梓洋 3122004481 前端界面
阿卜杜扎伊尔·艾孜则 3122004855 需求说明书

解释
许億驰(组长):负责用户登录模块,确保用户能够安全地登录系统。

陈文杰:负责聊天模块,实现用户之间的实时聊天功能。

沈思敏:负责用户设置模块,允许用户自定义个人设置。

王峥:负责数据库开发模块,设计和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

郑灿嘉:负责测试计划,制定和执行系统的测试策略。

黄梓洋:负责前端界面,设计和实现用户友好的前端界面。

阿卜杜扎伊尔·艾孜则:负责需求说明书,编写和维护系统的需求文档。

这个分配方案旨在充分利用每个成员的技能和经验,确保项目的各个模块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维护。

甘特图

测试计划

  1. 接口测试

选择测试工具:
针对每个功能模块,选择Postman作为接口测试工具。每个功能模块对应一个控制层接口,通过Postman进行详细的接口测试。执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详细记录每个接口的请求和响应数据,包括HTTP状态码、响应时间、返回数据的格式和内容等。确保每个接口的响应数据符合预期。

分析测试结果:
对测试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确保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如果发现不一致的情况,需要通过查看服务器日志、调试代码等方式,定位问题根源并进行跟踪。

编写测试报告:
根据测试结果和分析,编写详细的测试报告。报告中应包含测试用例的执行情况、发现的问题、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建议。这有助于团队成员全面了解接口测试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1. 性能测试

准备测试环境:
搭建一个稳定、一致且具备足够负载能力的测试环境,包括硬件设备、网络配置和测试环境的部署。使用Apache JMeter进行性能测试。

执行测试:
使用JMeter模拟并生成负载,对应用程序进行压力测试。逐步增加负载,直至达到预定的性能验收标准。在此过程中,使用性能监控工具实时监测和记录应用程序的性能指标。

收集和分析结果:
根据测试期间的监控数据,收集和分析性能测试的结果。对性能问题和瓶颈进行归因分析,找出性能瓶颈的具体原因。

编写测试报告:
根据分析结果,编写性能测试报告。报告中应包含测试指标、测试环境、测试结果、发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可视化图表。总结测试结果,得出结论,并提供改进建议。

提出改进建议:
根据测试报告中的性能问题和瓶颈,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包括代码优化、配置调整、资源扩容等方面的优化建议,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1. 测试完成标准
  2. 测试充分性

    a. 用例覆盖率:测试用例的覆盖率要求达到100%,确保所有需求都被充分测试。
    b. 用例执行率:所有优先级为高、中、低的测试用例都必须100%执行,确保测试的全面性。
    c. 工作投入:项目测试工作要充分投入,确保测试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测试有效性

    a. 缺陷解决率:严重性以上程度的缺陷解决率必须达到100%,确保关键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b. 缺陷密度:缺陷密度应达到一定的标准,Bug数应呈正态分布,确保测试的有效性。
    c. 测试结果认可:相关责任部门(包括客户)应认可测试结果,确保测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posted @ 2024-11-07 23:32  iamright  阅读(3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