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NATS替换NSQ为后台服务解耦

简介

满世界的后台都在向微服务架构发展,我对微服务的理解是将一个复杂的业务分拆为多个服务,由多个服务协作完成一个服务;在后台微服务架构时需要考虑高可用、一致性等问题,也要考虑在实现上、编码上的复杂程度,大多同行采用消息服务中间件对服务进行解耦,微服务多个服务间通过消息中间件进行通信。当然有不少做法是采用RPC方式,当服务多、出现网状RPC调用就会很复杂,管理上也不太方便。
之前我们采用NSQ进行通信(开发语言JAVA&Golang),NSQ的离线消息存储功能也蛮好用,如果程序挂了,重启后不会丢消息。

为什么用NAT替换NSQ,各有什么优缺点

特性 NSQ NAT
离线 支持 不支持
实时性 准实时 准实时
请求-应答 需自行封装 自带

NSQ的离线功能与消息顺序

  • 当程序挂掉重启后可以继续接收处理消息,保证消息不丢失,这项功能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是非常好用的,可以异步模式,PUB端发送到NSQ就ok,无需关心SUB端处理成功与否以及处理及时性;
  • 消息是可能乱序的,这种情况出现在既有离线消息又有内存实时消息的时候,NSQ是不保证绝对的消息顺序的;

NSQ的请求-应答模式

  • NSQ本身只提供PUB-SUB,没有请求-应答模式,需要自己进行封装,当然也很简单;在某些业务场景使用纯异步模式不太合适,需要类似RPC的请求-应答模式;

使用NSQ消息中间件,部署应用服务(主备、双主)

以下例子以单个微服务部署两个应用为例子

  • 两个应用订阅相同主题,使用相同的CHANNEL,同一条消息只有一个应用接收到,比如鉴权接口,只要一个鉴权通过即可;
  • 两个应用订阅相同主题,使用不同的CHANNEL,同一条消息两个应用接收到,比如处理临时内存数据,两个应用都需要更新自身内部内存数据;

NAT的优势(什么性能之类的就不说,基本上都满足需求的)

参考 http://blog.csdn.net/chszs/article/details/50996679

  • PUB/SUB模型 针对同一个主题只有订阅了都可以接收到,掉线了就接收不到(不存储离线消息)
  • Request/Reply模型 当有多个订阅者收到请求后,只需要其中一个处理成功并Reply即算成功
  • 队列模型 在PUB/SUB和Request/Reply上增加队列模型,同一条消息只有一个订阅者接收到
  • 使用队列模型,当有多个订阅者时是随机选择订阅者发送消息,不保证负载均衡(切记)

以上,NAT支持异步调用、同步调用,双主、主备模式,假负载模式;做内部消息通信、为微服务架构解耦是非常合适的。

PS:参考

posted on 2017-12-21 09:55  angry-baby  阅读(583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