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硕士那几年
至今工作近两个月时间,很后悔
1. 硕士期间没有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很好的认识,也没有在硕士期间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好的认识
2. 在找工作(实习)期间并不是那么认真(这个有部分个人其它原因)
3. 太看轻自己了。最后选择做测试开发,但其实这个工作我有点排斥(大概自己觉得目前工作太没技术含量,虽然工资还算中等)
4. 没有对工作有清楚的认识,以为招我真的是做测试开发,但是至今两个月一直在做功能测试
当然,是前三个原因导致了最后事实的发生。
一开始选择读研的方向应该说一塌糊涂
我没有对研究方向做全面的搜索以及深入的了解。不知道每个方向具体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凭着一腔莫名其妙的“爱”,一心想要做和数据库相关的东西。在那时以为,数据库研究就是写sql语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写sql语句。
甚至,我都不确定自己为什么要读研,其实当时完全可以留在实习的公司工作。大概,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正好可以保研,所以最后选择读研吧,我也属于这一部分。
本科的导师给我推荐了一个师姐,师姐给我说了一下她的导师(和数据库相关。。。)。于是,我问是否可以来?原来老板好像当年据说不招学生,后来还是招了我。(如果可以,真希望可以不招我!)硕士那几年,一直是一个博士带我。老板说,博士带我做的领域很好发paper。我也很认真地记住了,没有想太多。其它不说,说说
硕士那几年我做了什么
主要的研究课题是反top-k查询上的why/why-not问题(这个问题具体是什么,我想另写一个博客来说明吧)。其实主要关键词是why/why-not问题,我们整个实验室,几乎每个博士都做过相关的why/why-not问题,不同的是是在不同的查询类型上。
回到我参与的研究课题上来吧。我一直在top-k查询周围徘徊(应该共有6个问题吧。。。),top-k查询上的why问题,top-k查询上的why-not问题,反top-k查询上的why问题,反top-k查询上的why-not问题,概率top-k查询上的why-not问题,概率反top-k查询上的why-not问题。好像是排列组合出来的题目。。。有点无语了。。。
每一篇paper都要求有创新点,这也意味着你要把当前的工作和以前的工作比较出区别来。而这个区别其实只是概念上的不同,比如查询不同啦,数据类型不同啦,应用中的意义解释不同啦。。。实际上,解决的方案是类似的,因为你都可以把它们进行转换变得和最初的题目相似。本质上基于的理论基础,应用的技术是一样的。另外,我还参与了一个和数据清洗相关的课题(这个问题我也打算放在另一个博客中写)。
在这些课题研究中,我主要承担是编码工作。万变不离其宗,那么多个问题的代码其实差别只有一点点。。。数据集索引方式相同,关键处理步骤类似,那其它应该也没什么了吧。。。
选导师
就选导师这件事给一些想法吧(希望不要再轻易入坑)
1. 选一个导师,要先看导师发了哪些文章。看看这些文章是否真意义,是否你真的感兴趣
2. 如果实验室的人告诉你不要选某个老师或者隐含地告诉你一些信息,那么一定要很慎重地考虑要不要去。因为一定有血的教训,学生还是比较好心的
3. 读研的话,还是要多找几个导师了解。毕竟是双向选择,不要害怕什么得罪某个老师
4. 千万不要太看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