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久之前,只知道那个成功的公司苹果,只知道崇拜着Steve Jobs和他的传奇经历,只知道他创造出来iPod, iTouch, iPhone这样些华丽而又流畅的产品,只知道类似iMac, iMacbook这些拥有无人可及的UI的产品...... 却也仅限于崇拜而已。拿到这本书(iCon Steve Jobs: The Greatest Second Act in the History of Business)已经有些时日,品读一番之后,那种对Steve的更深一层的惊叹之情溢满心中。果然,不愧是Steve!就连Bill Gates也曾经说,他此生最尊重的人不是他自己,不是巴菲特,而是也将他视为此生唯一劲敌的Steve Jobs。
令我意外的是,Steve竟然是被收养的孩子,而且在他仅仅十多岁时就知道了这个事实。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这个真相无疑是残酷的;可是也正如他的一位朋友所说:他的成功源自他内心怀有的一种深切的不安全感,正是这种不安全感使得他必须出去闯荡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从小,Steve就表现出了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年仅11岁的他就有足够的能力说服他的养父母搬家,原因却只是他不喜欢自己所读的中学;他生性孤僻,不是很合群,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总是抱着极大的热情,一碰到兴趣范围的话题就滔滔不绝;他会在体育课上观察大雾中的老师,确定看不见自己之后赖掉几圈跑步;他向往个人主义,拒绝受任何规则的约束或者胁迫,沉迷于迷幻般的自由世界;他说服养父母供他去一所收费极其昂贵的私立大学,但是却中途退学并设法讨回了所交的学费;他会一个人跑去印度,光着脚穿着破烂衣服开始精神之旅...
后来,他遇见另一个Steve,Steve Wozniak,一个和他一样做事专心,总是沉浸在计算机和电子学的世界却比他水平高的人。后来他们一直合作,一起共事很长时间。其实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我觉得是很奇怪的。Jobs没有Wozniak在技术上的卓越天赋,但是他很清楚如何将一个产品转化为利润。Jobs的财富和成功一直来自对别人创造性成就的支持。在他辉煌的几十年中,他就像是一个掠食者,攫取合作者的成果。后来,就是苹果的诞生。凭借着Jobs过人的经商才能和Wozniak无可匹敌的技术天分,Apple I和Apple II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Apple II已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品了,因为它拥有自己的键盘,不再是最初的一块简单的电板,这也是Apple II的巨大突破。直至后来Macintosh的成功,Steve Jobs开始登上了电子产业的舞台,越来越成为唯一的伟大商业故事的主角。不禁唏嘘,历史总是记不住那些真正英雄的名字。就连Macintosh,Jobs也只是一个养父而已。
渐渐地,历史开始驶向了另一条轨迹,看似诡异却暗藏玄机。那时候的Steve,目中无人,狂妄自大,总觉得电子产业就该唯他独尊...众多的因素汇聚在一起,他最终还是从Apple辞职。当然,Steve Jobs不会就此被打到,他开始了新的征程,新的下一站——NeXT。命运在另一个角落给他留下了机会:一个电脑动画的新时代正在来临。Jobs又创建了Pixar,和Hollywood以及Disney的合作将他的事业再次推上了新的高峰。《玩具总动员》放映结束后,他走上了舞台,印象很深的有个记者描述道:This was Steve’s return to center stage and, my, did he hog it. Steve was onstage by himself, and Silicon Valley was there to pay him homage. He was not going to share the stage with John Lasseter, who was kept very much in the background.至此,他成了icon,一个偶像,一个代表。
历史总是带有戏剧性的,在Jobs离开苹果整整13年后,他又被重新返回苹果,这何尝不是一种命运的安排?他对苹果怀着太强烈的情感,从一开始就认定自己是唯一能够扭转苹果局面的人。赶走吉尔后,他以一美元的年薪作为苹果的CEO出现在大家面前。于是乎,专属于Steve Jobs的商业奇迹回来了,苹果从破产边缘被他拉了回来,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又开始盈利了!他在设计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各种产品让我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他做到了,他成了3个产业领域的偶像。
或者,在产品设计的领域,他确实称不上是教父级别的任务,但是不得不承认,在商业运作识别并且抓住机会上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PS:书中含有很多细节很多对Steve Jobs的有趣的描述,把这样一个神一样的人物描写得多了一份灵气,多了一分真实,如果有机会,还是很值得拜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