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移山之道》&《现代软件工程讲义》 —— Ever

这是我们软件工程的个人阅读作业,然后我就把邹欣老师的《移山之道》和《现代软件工程讲义》读了,还是有些体会的,这里说一下。作为大学生,没有真正的软件工程实践,必有目光短浅,言语欠缺之处。。

我主要想说敏捷这一部分,还有一些关于团队角色的问题

敏捷

先说敏捷,英文是aglie,是一种现在十分流行的开发模式。敏捷开发的价值观和之前的软件工程的价值观不同,如下:

Individuals and interactions over processes and tools
个人和交互 重于 过程和工具

Working software over comprehensive documentation
可用的软件 重于 完备的文档

Customer collaboration over contract negotiation
和客户协作重于 合同谈判

Responding to change over following a plan
响应变化 重于 遵循计划

从其价值观可以看出,敏捷开发强调变化和交流重于计划和工具。这并非是否认计划的重要性,而是敏捷更关注于前者,认为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对于软件最终质量的影响,要大于项目起始阶段就定下的各种条条框框;认为开发者之间的交流商讨,比单纯的依靠优秀的工具更能提升软件产品的质量。

那么,如果一个软件决定采用敏捷的开发模式,是不是就要完全地遵循敏捷的步子呢?这里,邹欣老师在讲义中讲到了两种敏捷,其一是We follow an agile process,另一是We follow the Agile process。前者的意思是团队比较灵活,而后者则是完全遵照敏捷的“章程”去行事。显然,后者应该被舍弃,正如敏捷一词的本意,灵活而快速,如果完全地遵照一个“章程”,何谈灵活和快速?重在本质而非表象,不仅仅是在敏捷这里如此,在其他地方有何尝不是如此。

说了这么多,敏捷的特点在哪里?我以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的迭代以及对于改变的包容性。在多次的迭代过程中,不断修正问题,解决问题,应对变化,从而逐渐产生了一个优质量的软件产品。

什么样的团队可以使用敏捷模式呢?从《移山之道》和《现代软件工程讲义》中,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认为,团队人数不多,成员之间相互熟悉、配合默契,技术上无大困难,成员负责任,成员了解敏捷的精髓等。

敏捷是万能的吗?显然不是,而且显然,对于软件工程而言,不会出现silver bullet,任何方法都会有其长处和短板。这一点邹欣老师已经在他的博客中阐述了。在这里,我有一个问题,这同时也是在邹欣老师的博客评论中,争议最多一个问题——敏捷是否意味着可靠性低?“不高,容忍经常出错”是博客中邹欣老师对于敏捷的一个看法,但是显然下面的一堆评论对于这一点有很大的异议。还有就是,其应用范围是什么?什么样的工程绝对不能使用敏捷的方法,而什么样的工程最适合于敏捷的方法?

对于敏捷,还有不少人对于其本身的理念就提出了质疑,比如@左耳朵耗子陈皓老师,自称敏捷开发恐怖分子,他的一些文章比如《多些时间能少写些代码》写出了一些他的看法。

角色

我这里说的就是PMDevTest。在这里,我只是有几个问题,希望能得到解答,至于体会,因为自己没有经验,单纯的靠读,说出的东西可能也只是一些没有营养的东西。。

关于PM:负责沟通协调,掌握项目进度,PM的好坏对于软件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关于Dev:团队中最重要的一群人,在一个无老板的团队中,Dev应该是有权拍板的人(猪、鸡、鹦鹉中的猪)。负责代码编写,并对自己的代码进行单元测试,尽量不出Bug

关于Test:负责找出项目中的Bug。现在,我有个问题,在我们当前的项目中,六个人,如果只有一个Test,那么这个Test是不是应该对项目的整体都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正常Test按理说应该负责模块测试和集成测试,但是我们的项目的各个模块是不能集成在一起的(做后端的各个功能,不做界面),这是应该怎么去做集成测试,还是说不做了?

就到这里了。

posted @ 2012-10-28 23:01  CodingCook  阅读(1332)  评论(6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