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MVC底层数据传输校验的方案

团队的项目正常运行了很久,但近期偶尔会出现BUG。目前观察到的有两种场景:一是大批量提交业务请求,二是生成批量导出文件。出错后,再执行一次就又正常了。

经过跟踪日志,发现是在Server之间进行json格式大数据量传输时会丢失部分字符,造成接收方拿到完整字符串后不能正确解析成json,因此报错。

同其他团队同事们沟通后发现,不仅仅是我们项目有这个问题,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1 问题现象

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json的数据传输方案,在传输过程中,一些json数据发生错误,导致数据接收方解析json报错,系统功能因此失败。

下面截取了一小段真实数据错误,在传输的json中,有一个数据项是departmentIdList,其内容时一个长整型数组。

 

传输之前的数据为:

"departmentIdList" : [ 719, 721, 722, 723, 7367, 7369, 7371, 7373, 7375, 7377 ]

接收到的数据为:

"departmentIdlist" : [ 719, 721'373, 7375, 7377 ]

可以看到,这个错误导致了两个问题:

1、 json解析失败

2、 丢失了一些有效数据

详细检查系统日志之后,这是偶发bug,并且只在传输数据较大时发生。

2 可选的解决方案

2.1 请架构组协助解决

这是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项目使用架构组提供的环境,他们需要提供可靠的底层数据传输机制。

2.2 压缩传输数据

因为数据量大时容易发生,并且传输的都是普通文本,可以考虑对内容进行压缩后传输。普通文件压缩率也很高,压缩后内容长度能做到原数据10%以内,极大减少传输出错的几率。

2.3 对传输数据进行MD5校验

将传输数据作为一个完整数据块,传输之前先做一个md5摘要,并将原数据和摘要一并发送;接收方收到数据后,先进行数据校验工作,校验成功后再进行后续操作流程,如果不成功可以辅助重传或直接报错等机制。

3 方案设计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底层方案

3.1 设计原则

1、 适用类型:Spring MVC项目,数据发送方使用RestTemplate工具类,使用fastjson作为json工具类。

2、 数据校验,使用MD5加密,当然也可以配合数据压缩机制,减少传输数据量。

3、 提供底层解决方案,不需要对系统代码做大规模调整。

3.2 核心设计

 

数据发送方,重载RestTemplate,在数据传输之前对数据进行md5摘要,并将原始数据和 md5摘要一并传输。

数据接收方,重载AbstractHttpMessageConverter,接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MD5校验。

3.3 DigestRestTemplate关键代码

对原json进行摘要,并同原始数据一起生成一个新的json对象。

private Object digestingJson(JSONObject json)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requestJsonMd5 = JsonDigestUtil.createMD5(json);

       JSONObject newJson = new JSONObject();

       newJson.put("content", json);

       newJson.put("md5", requestJsonMd5);

       return newJson;

}

重载的postForEntity函数核心部分,如果传入参数是 JSONObject,则调用方法对数据进行摘要操作,并用新生成的json进行传输。

Object newRequest = null;

if (request instanceof JSONObject) {

       JSONObject json = (JSONObject) request;

       try {

              newRequest = digestingJson(json);

       } catch (Exception e) {

       }

}

if (newRequest == null) {

       newRequest = request;

}

return super.postForEntity(url, newRequest, responseType);

 

3.4 DigestFastJsonHttpMessageConverter 核心代码

首先会判断是否是经过md5摘要的json,是有摘要的数据进行校验,否则直接返回对象。

private JSONObject getDigestedJson(JSONObject json) {

  if (json.size()==2&&json.containsKey("md5")&&json.containsKey("content")) {

    String md5 = json.getString("md5");

    String content = json.getString("content");

    logger.info("degested json : {}", json);

    try {

      String newMd5 = JsonDigestUtil.createMD5(content);

      if (newMd5.equals(md5)) {

        json = JSON.parseObject(content);

      } else {

        logger.error("md5 is not same : {} vs {}", md5, newMd5);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content is modified");

      }

    } catch (Exception e) {

    }

  } else {

    logger.info("may not be digested json");

  }

  return json;

}

原有的处理数据代码增加调用该方法的代码

@Override

protected Object readInternal(Class<? extends Object> clazz,

HttpInputMessage inputMessage)

    throws IOException, HttpMessageNotReadableException {

  JSONObject json = null;

  InputStream in = inputMessage.getBody();

  Charset jsonCharset = fastJsonConfig.getCharset();

  Feature[] jsonFeatures = fastJsonConfig.getFeatures();

  json = JSON.parseObject(in, jsonCharset, clazz, jsonFeatures);

  json = getDigestedJson(json);

  return json;

}

当前的代码,如果数据校验失败,简单抛出异常。后续可以增加更多的机制,比如在RestTemplate处增加校验,如果发现校验失败,则重传。

3.5 数据发送方项目配置

以Spring Boot项目为例

在Main类中定义 restTemplate

@Bean(name = "restTemplate")

public RestTemplate getRestTemplate() {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 new DigestRestTemplate();

  return restTemplate;

}

需要调用RestTemplate的代码,只需要依赖注入RestTemplate

@Autowired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3.6 数据接收方项目设置

在SpringBootApplication类中定义

@Bean

public HttpMessageConverters fastJsonHttpMessageConverters() {

  DigestFastJsonHttpMessageConverter fastConverter =

    new DigestFastJsonHttpMessageConverter();

  FastJsonConfig fastJsonConfig = new FastJsonConfig();

  fastJsonConfig.setSerializerFeatures(SerializerFeature.PrettyFormat);

  fastConverter.setFastJsonConfig(fastJsonConfig);

  HttpMessageConverter<?> converter = fastConverter;

  return new HttpMessageConverters(converter);

}

 

4 后记

经过测试,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如果为了能够适应更多的项目及更多的Java技术栈,需要对代码进行进一步完善。

 

 

posted @ 2017-04-24 16:10  程序猿讲故事  阅读(66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