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和异常
中断和异常
中断机制的诞生
缺点:各程序只能串行执行,系统资源利用率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发明了操作系统,引入中断机制,实现了多道程序并发执行。
本质:发生中断就意味着需要操作系统介入,开展管理工作
中断的概念和作用
- 当中断发生时,CPU立即进入核心态
- 当中断发生后,当前运行的进程暂停运行,并由操作系统内核对中断进行处理
- 对于不同的中断信号,会运行不同的处理
发生了中断,就意味着需要操作系统介入,开展管理工作。由于操作系统的管理工作(比如进程切换、分配I/O设备等)需要使用特权指令,因此CPU要从用户态转为核心态。中断可以使CPU从用户态切换为核心态,使操作系统获得计算机的控制权。有了中断,才能实现多道程序并发执行。
用户态—>是通过中断实现的。并且是唯一途径。
中断的分类
另一种分类方式:
外中断的处理过程
知识回顾与重要考点
本文作者:codeFiler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coderD/p/13870789.html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推荐】还在用 ECharts 开发大屏?试试这款永久免费的开源 BI 工具!
【推荐】国内首个AI IDE,深度理解中文开发场景,立即下载体验Trae
【推荐】编程新体验,更懂你的AI,立即体验豆包MarsCode编程助手
【推荐】轻量又高性能的 SSH 工具 IShell:AI 加持,快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