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ng 学习笔记(二)

 

erlang的学习也算是告一段落了,要开始实战应用了。

当初学erlang的目的就是用来做DB API的。 可接受 HTTP, TCP, UDP的请求。

根据的erlang的特性,构思了一个初步的架构方案。

如下图所示:

其中 Communicator 用来处理各种请求,根据业务逻辑决定 开放 HTTP,TCP,UDP这其中的哪种或者哪几种通信方式。

Communicator也负责处理协议的编码、解码。

 

其中 Holder 是松耦合的独立进程,用于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 可根据使用情况,对某些Holder进行合并处理。 Holder之间也可以通过 IPC或者RPC的方式进行通信,通信协议遵循 erlang OTP默认规范。(gen_server)。

 

至于Mod1..ModN处理数据的读取,查询。所有Mod都针对单表进行操作,若需要进行联合查询,放在Holder中处理。

数据存储方式:ETS|DETS + MySQL。 目前的存储方式暂定如此。

 

===================================================

 

介绍完毕,现在记录下自己为什么这么设计

===================================================

首先,erlang的RPC,IPC是一大特点,而且创建进程开销极小。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把单表的存储操作模块看作是 流水线上的一个工人,也就是Mod。 而Holder是各条流水线,一条流水线上可以只有1个Mod进行操作,也可以多个Mod合作操作。 流水线之间也可以有协作关系。

Communicator 不关心具体的业务逻辑操作,只会根据定义的 消息ID 和 Holder中函数的映射,调用Holder中的函数进行业务逻辑处理。

 

这样设计的优点是所有的业务逻辑够分散,绝对的松耦合,缺点是涉及到多个hodler之间的无序业务逻辑需要在 业务逻辑拆分上进行一定的处理。

 

总而言之,这个架构只是个初步构想,而且想要应用这个架构达到想要的性能和开发便捷性,需要在业务逻辑的拆分上具备一定的行业经验。 不适合初学者。

posted @ 2014-06-14 15:37  Allen_Wu  阅读(513)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