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CEO正在阅读的文章Looking Back on the Language and Hardware Revolution
很多公司也对这个paper很感兴趣。IBM 和 Intel 都很喜欢并且邀请老板去讲了一下。我其实很不解的是难道Intel 或者 IBM 内部没有做过这样的分析?Looking Back on the Language and Hardware Revolutions: Measured Power, Performance, and Scaling.我总结一下这篇文章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
*这个论文讨论的是硬件的变化。但是如果把硬件的变化当成一个镜子。镜子里边就是软件的行为。可以说软件对CPU资源的利用是非常非常差的。这个里边充满了机会。比如说double cache, 性能基本没什么变化。 Yale Patt, 曾经说“CPU厂家实在不好意思再加大cache了”。 其实这句话反过来就是 “你们作软件的怎么这么垃圾!!”。 但是这里边机会多多!!!
*Managed language workload 的重要性。他们一般都有一个run-time system 作 Jit, 内存管理,和 其他的一些管理工作。 即便是single thread 的 managed language applications 也能够在多核下得到加速。同时 run-time system 对功耗,性能的影响非常大。CPU厂家应该重视起来这部分。目前就小道消息,硬件厂商内部貌似队这些理解不是很深刻。
*软件对功耗的影响非常大。比如同样的Java application, 不同的 JVM,跑出来的 performance, power, energy 差距非常大。目前CPU还没有一个类似performance counter 的东西帮助软件优化。
*对功耗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工艺。但是把成本考虑进来以后就不好说了。
*Energy efficiency 的 SMT。 ARM 貌似调侃过 P4年代的 SMT。 但是我们的结果显示从 energy & power efficiency 角度, SMT 是非常好的。这也许是 Intel 把 SMT 又高回来的原因。当然,想在 SMT 下边获得非常好的性能还是需要考虑很多 resource contention 的问题。
*强大的 Tick-Tock. Tock的时候尝试新的微结构,利用尽可能多的transistor,性能, power都上去 然后 Tick 的时候 die shrinking,功耗会下来,成品率会上去,可以提高频率。 这个基本就跟一个战车一样。 你说ARM能来 高端市场和 intel 打拼一下? 我看现在根本没有机会。
*引入多核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功耗。 打个比方,同样推高一个core frequency 20%, 不如两个Core 同时推高5%。这是其实是不得不走多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论文的在线浏览地址为:http://www.docin.com/p-119711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