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6)《国富论》

序言

这是一本详细阐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经济学专著。书中首先讨论了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因素,包括分工的起源、市场大小的限制、货币的起源和效用、商品价格的组成等。其中,分工被描述为提升劳动生产力的核心原理,通过分工,每个劳动者可以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提升工作的熟练程度和效率,从而提高整个团队或社会整体的生产力。 接着,书中深入探讨了资本的流通、累积和作用,阐述了资本在增加劳动工资和雇主利润方面的影响,以及资本利润的变动性和影响因素。作者指出,资本的流通和累积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生产的扩大,增加了社会的财富。 此外,书中还对地租的定义和本质、劳动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重农主义的起源和定义、司法经费的起源和发展、公共设施和公共工程的定义、公债的起源和发展、赋税四原则的概述、制造业与农业的分工差异、公债的利弊、货币的起源与功能、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等主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第1章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生产物给各个阶层的自然顺序

1.分工

分工出现之后,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最大的增进,运用劳动时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也得以加强。

扣针制造业虽然极其微小,但它的分工往往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我就以它为例子来详细说明。

整个工序分为抽铁丝、拉直、切截、削尖铁丝的一端、打磨铁丝的另一端(以方便装针头)​,分别由不同的人负责完成。仅仅是做针头这一道工序,就需要通过两三个操作来完成。装针头、把针头涂白、包装,都成了专门的职业。这样细分起来,扣针的制造就分成了十八道工序。在有些工厂里,这十八道工序分别由十八个专门的工人负责完成。

如果工人们不是分别专习于一种特殊的业务,而是各自独立工作,那么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制造出二十枚针,甚至一枚也制造不出来。如果不是因为适当的分工合作,那么他们不但不能完成今日成针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恐怕连四千八百分之一都完成不了。

农业由于有其特殊性,所以不能进行细密的分工,各种工作都不能像制造业那样截然分立。

也许就是因为农业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制度,才使得农业在劳动生产力的增进上,总是跟不上制造业的步伐。

出现了分工之后,同样数量的劳动者所完成的工作量,就能比过去多得多。其原因有三点:第一,劳动者因为专业而掌握了技巧;第二,免除了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带来的时间损失;第三,随着简化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一个人能够做原本需要许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

相比较而言,人类的注意力如果只集中于单一的事物上,会比分散在许多事物上更容易发现达到目标的更简易、更便利的方法。分工出现以后,每个人的注意力都会自然而然地全部倾注在一种简单的事物上。

总之,任意一样你观察到的东西,都投入了各种劳动。由此可以知道,如果没有千千万万人的协作,一个文明社会中的、微不足道的人,要想按照他现在所适应的舒服简单的方式取得其所需的日用品,是不可能的。

2.分工的起源

分工虽然有这么多的好处,但是这诸多好处并不是源于人类的智慧,而是一种互通有无、物物交换的倾向逐渐发展起来的结果。尽管人类凭着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通过分工来实现普遍富裕,但人类最初的目标并不是这一广大效用。

某一动物要想从人或其他动物那里取得某物,唯一的说服手段就是博取授予者的欢心。

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能够刺激别人的利己心而自愿替自己做事,他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达到目的了。任何一个想与别人做买卖的人,都可以先这样提议:请把我所要的东西给我吧,这样你就能从我这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交易的通义。我们依照这个方法,可以取得所需要的大部分帮助。屠夫、酿酒家或烙面师供给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恩惠,而是因为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别人利他心的话,而改说唤起别人利己心的话。就算我们自己有需要,也要说这样做对他们有利。

正因为契约、交换和买卖实现了我们所需要的大部分帮助,所以当初才产生了分工这一倾向。(武器制造者、房屋建筑者)

实际上,人类天赋才能的差异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成年人在其所从事的不同职位上所表现出的非常不同的才能,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哲学家和挑夫)

3.市场大小会限制分工

由于分工起源于交换,所以限制分工程度的是交换能力的大小。换句话说,就是市场的广狭限制了分工的程度。如果市场过小,人们就不能用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来随意换得自己所需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这样他们也就不会终生从事某一职业。

水运开拓的市场,比陆运开拓的市场要广大得多。所以,一直以来,各种产业的分工改良都自然而然地从沿海、沿河一带开始。这种改良要想在内地得以普及,往往需要许久。

下游国手中掌握着上游国与海洋交通的支配权。下游国手中掌握着上游国与海洋交通的支配权。

4.货币的起源和效用

分工完全确立之后,一个人自己的劳动产物就不能完全满足自身的需求了。他所需求的大部分物品,都是别人的劳动生产物,他必须要用自己劳动产物的剩余部分去交换,才能满足需求。于是,所有人要想生活,都要依赖交换。

自从分工确立之后,避免这种不便的方法,就被有思虑的人想出来了。他身边不但带有自己的劳动产物,还有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在他看来,拿着这种物品去交换任何生产物,都不会有人拒绝。自从分工确立之后,避免这种不便的方法,就被有思虑的人想出来了。他身边不但带有自己的劳动产物,还有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在他看来,拿着这种物品去交换任何生产物,都不会有人拒绝。(牲畜、盐、贝壳、烟草、干鱼丁、砂糖、铁钉)

然而,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原因,金属最终成了所有的国家都决定使用的媒介。

金属在这种粗陋的情况下,有两种极大的不便:第一,不方便称量;第二,不方便化验真假。

这一弊端影响了交易的便利性,阻碍了各种工商业的发展。所以,进步的国家都认为有这样一种必要,就是把通常用来购买货物的特定金属,分成一定分量并加盖公印。于是,就有了铸币制度,被称为造币厂的官衙也出现了。

需要注意的是,​“价值”这个词有两个不同的意思,一个是物品的效用,一个是由于占有某物而获得的购买他种货物的能力。我们称前者为使用价值,后者为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不一定有交换价值;反过来,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也不一定有使用价值。比如水,它虽然具有最大的用途,却不能用来购买任何物品,也不需要用任何物品来换取它。相反的,金钢钻虽然几乎没有使用价值,但是要想拥有它,却需要大量的其他货物。

5.商品的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就是劳动。

对任何一个物品来说,其真实价格,或者说是取得它的实际代价,都是获得它所付出的辛苦和麻烦。如果一个人占有这一物品并愿意用它来交换他物,那么它对这个人的真正价值,等于这个人占有它之后省免的辛苦和麻烦。

劳动可以用来衡量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却不能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我们往往很难确定两个不同的劳动量的比例,因为决定这一比例的因素有很多。

在分析时,除了要考虑花费在两种工作上的时间,还要考虑它们的困难度和精巧度有什么不同。同样是用一个钟头完成的工作,困难工作所包含的劳动量,也许要比容易工作所包含的劳动量要多。需要经过十年学习才能做的工作,即使做一个小时,它所含的劳动量也可能比普通业务做一个月所含的要多。然而,要找到衡量困难度和精巧度的准确尺度,却不那么容易。人们在进行交换时,通过市场议价来大致调整困难度和精巧度,从而使它们在大体上两不相亏,而并没有用任何准确的尺度。这么做,虽然对日常买卖不够准确,却也足够了。当然了,人们在交换不同的劳动生产物时,通常都会考虑上述困难度和精巧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物交换停止了,货币成了商品交换的一般媒介,人们开始用商品来交换货币。

对于劳动者来说,等量的劳动一般都有等量的价值;但是,对雇用劳动者的雇主来说,等量劳动的价值却会因时而变。因为,在不同时期,雇主购买劳动所需要的货物量是不同的。因此,对他而言,劳动跟其他一切物品一样,经常会发生价格变动。某一劳动,如果需要花费多量货物才能购得,它的价格就高昂;反之,则价格低廉。换句话说,就是劳动价格高时,货物的价格低;劳动价格低时,货物的价格高。

在国家的统治者看来,对国家有利的方法之一,就是减少铸币内所含纯金属的量。而增加铸币内所含纯金属的量,则不利于他们的统治。毫无疑问,各国都在逐步减少铸币内所含的纯金属量。就是因为这一变动,货币地租的价值才降低了。

 

书友想法

农业的特殊性在于:每个步骤的耕作对象都是那块土地,且存在先后顺序,必须是先耕锄、再灌溉、接下来种苗、除草、施肥、最后收成。与制造业不同,制造业的每道工序操作对象都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在分工之后进行整合的步骤,成品就出来了。由于不像农业那般环环相扣,因此可以理解为不存在必须的先后顺序,那也就可以拆开来做,几个工序同时进行,节省时间。 借鉴别人的观点:分工增加了时间维度,同样的一天时间由于分工变成了两天、三天、甚至一个月,可以在一天内由不同的人同时操作不同的工序,工序越多时间维度就越多,节省的时间成本也越多。农业则不行,农业必须是让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完成不同的工序,如果给他们分工就会导致每个人只需在他所负责的工序那天劳作,其他时间他就会空闲下来。农业的时间维度是单线式的,工业则是多线并行的,这是本质差别。

 

资料

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6c4324d059eee96c43a4b3ek8f132430178f14e45fce0f7

 

posted @ 2024-08-31 19:53  ~沐风  阅读(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