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我的创作纪念日

历程

我最开始接触这个平台大约是在2020年10月份的时候,那时我正直大三上期,我已经开始备研。

附言:黎老师(我的数据结构老师,一位30多岁的副教授)要求我在大二下期暑假提前一个月返校,他说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础还行,让我今后一段时间跟着他学习,而提前返校是让我复习一些课程和知识:

  1. c++(大一上期课程)整本书,特别是掌握“结构体、指针”这两个知识点;
  2. java(大二整学期课程)基础知识点,特别:多态、泛型;
  3. 学习一些基础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如:常见的七种排序算法、栈、堆、最小生成树等。

我知道黎老师是觉得我有望考研,在让我提前做准备。(后来我放弃了考研,与有志向的博友们相比,惭愧。。。多方面原因吧。。。当然,我仍在努力)

(说了一些题外话,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我在复习的时候,时常需要查阅一些相关资料,主要是因为教材上的阐述比较浅显(我现在已经系统学习一些知识点后的感触),比如:

  1. Java泛型,教材上是没有“类型形参、类型实参、泛型上下边界、类型实参可选范围”等这些概念或知识的介绍与阐述的,在大学同样有【Java程序设计语言】这门课程的博友们都知道;
  2. 常见的七种排序算法(转发),我记得教材上有详述的只有$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和$希尔排序$这四种,且因为篇幅等原因对数据变化的说明和示例是没有那么详细的,所以需要我自行草稿推演去理解(记得当时花了我挺多时间);而另外三种只有概述。

那怎么办?找资料呗。

至于有些概念我是如何知道的(找资料至少需要知道概念的名称吧。。。),向老师、学长学姐请教啊、本系总有一些学霸、源码中莫名其妙地一个“?”(泛型通配符),等等。。。

然后我从一位要好的学长那里知道了CSDN这个平台。

实不相瞒,虽然那时我听闻了此平台,也在浏览中发觉此平台有很多资源,许多前辈对知识点的阐述都非常用心、入木三分,可当时我手上也有一些资源,比如:图书馆(那时我本人喜欢去图书馆,不太热衷在网上学知识)、学长笔记等,所以还是比较少在此平台流浪。

就这样一直“冒泡”,后来开始在此平台活跃是在2022年6月中旬之后,那时我开始了第一份实习工作。

任何技术只有实用才能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在工作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知识点在学校运用时可能没什么问题,但应用于工作中,一个细节就可能导致结果大相径庭(具体就不举例了)。
因此,我就开始经常在此平台查阅各种资料,便捷又实用

例如js解构,如果用书本学习,耗时耗力又学习效率较低(我一位同学是向前端发展,所以很注重前端原生基础,我记得他的一本关于CSS的书,好家伙,几百页)。

我的核心语言是Java,当遇到其他语言的问题时,难道去翻阅一本几百页的书,这显然不合理。第一,我暂且没必要去系统学习;第二,学以致用才更能提升学习效果。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我习惯做一些笔记,到目前已有三本80多页的笔记。

想当年高中数学,150分的卷子我始终三、四十分,愣是扶不上墙。后来数学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每次试卷讲解的时候在卷子上做好笔记(无论理不理解都先做好笔记,哪怕原样抄上去也先写上),不懂的积极提问。
课后,无论试卷讲解理不理解,只要是试卷上错了的题,自己觉得有必要做笔记的,都把题目和讲解写到一个笔记本上(一开始很少有我觉得不需要记录的题,所以笔记本上写了很多,一般一次测试,我起码要抄十、甚至二十几道题),然后平日多翻翻,直到完全理解为止。
后来,成绩终于爬上坡了,及格(90分)没问题,记得有一次得了119分,破天荒了。。。(大家看到这里可能感到不屑)

重点是,至此之后我就意识到了做笔记的重要性,这个习惯延续至今让我受益匪浅。(真的感谢数学老师!!。。。)

说真的,在今年3月份前(大家在我的主页中可以看到,我的第一篇博文是3月初发布的),我一直都没有想过自己写博文(至于怎么突发奇想要写博文,记不清了。。。)。

一开始呢,我根本不知道写什么(本人不擅于写作也是一个原因)。那时,我还在老家,不久后要出去找工作。

宏哥说:“面试造航母,开发拧螺丝”。

要面试不复习一下基础知识怎么行,于是我打开了我的三本笔记。(写什么这不就有了吗?!。。。)

将笔记中的内容迁移到博文上,好处多多:

  1. CSDN是一个IT技术栈的分享平台,在今日的一段不短的时间内,我肯定要在此平台活跃。所谓“入乡随俗”,在此写作既可以让我熟悉此平台,又可以提升我个人的写作能力;
  2. 更有效地复习。

我记得我的一位大学老师说过:“写作是一种向大家表露思想的方式,就如表达一般。要学会聆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也是个人各方面能力的体现。”
(惭愧。。。我记不清是哪位老师了,这段话好像是无意中听到的)

直白地说,你能理解他人的意思并作一些笔记(做笔记当然不是原版原抄,都是个人理解后的精简),说明你有足够的智慧和知识面;但如果你能将你的笔记扩展开,以不同的文字表达出相同的意思,这才是证明你是否真正理解的标志,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表达能力。

为什么有人说:“我明白,但是我不会说”。这就说明你的理解不够,你没有将外界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的信息。当然,“说”是一种表达,需要表达能力,这需要一定的锻炼。(有些人他自己明白,也能写得出,但是就是说不出,这是锻炼不够,当然这是另一回事)

总之,我将我的笔记中的内容扩展开,写入博文(笔记是精简的,写博文怎么能用精简内容,谁能明白你说的什么),让大家阅读后也能理解(表达出我的意思,也就是知识点的内容,能不能理解看个人)。这样,虽然复习会花费更长的时间,但效果能提升很多。(面试时,明明一个自己理解的问题,可就是记不清或者表达不清楚的情况常见)

所以呢,大家可以看到,在目前我创作的122篇博文中,有30多篇是各类知识点的记录(都是我那三本笔记上的内容扩展来的),而有80多篇是对 Java-API 内各个类源码的解析(算是亡羊补牢吧,大学时都没想过看源码)。

收获

在这里,最大的收获当然是个人技术水平的提升。(至于具体提升了什么,那些“口水话”就不说了,博文见真章。。。当然,还有很多,比如:spring、springmvc、ehcache、aop等等,后续追加)

我说一说我的写作所受认可的情况吧。
大家在我的主页可以看到,现在每一天,甚至每时每刻,我的博文的阅读量都在不断增加,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写作的关注!真的谢谢!!
那种付出了没有得到认可的感觉很不好受。。。(不是煽情啊,人性如此)我知道要想得到他人的认可,就必须自己足够强大,所以呢,我会继续努力,争取越来越好,也同大家一同进步!!

日常

现在工作呢,我空闲时间主要是学习新技术(新技术暂时难以转换为博文),在博文这边,我主要还是做两件事:

  1. 转换笔记;
  2. 解析源码。

成就

我同样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代码或案例,只是现在工作,暂时拿不出手(公司项目也不能拿出来),所以就不展示了。

最后

呃。。。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再说什么(那些激励的套话就不必说了,何况我也没有资格)。

留言:希望我们都能够在“内啡肽”,而不是“多巴胺”的路上越走越远。

想起来了,有位前辈说此平台的风评不好,因为很多文章都是“转载”的(名为原创,实为转载)。当然,从我的博文中,大家也可以看出,我所写的内容也算是“转载”的,而非真正原创。
那为什么我还标榜“原创”?非本人厚颜无耻,就如上文所言,我的30多篇博文都是我那三本笔记中内容的扩展,也就是我个人的理解。
如:Java泛型中的“?”(泛型通配符),这个知识点的名称和概念都是已经固定的,意思就是那么个意思,不同的是我们每个人对它的理解不同,也就是表述不同,但“殊途同归”,“?”终究是“?”,这不能算“转载”,不是copy吧。
大家可能不相信,虽然我阅读过很多博文,但至今为止,我没有copy过任何一位博友的博文,引用几张图片或者阐述不能算是copy吧(我都会标明出处)。
一般呢,我会引用图片或阐述是因为以我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对知识点的领悟,画不出或者写不出相应的的例图或叙述。当然,有时也不是写不出,只是我与前辈的理解差不多完全相同(有些东西靠自己想是想不出的,这是认知上的问题,不是思考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以前辈的阐述为结论,再理解)。既然差不多完全相同,那么自己书写一遍就真像是copy,引用前辈所述再指明出处是尊重,也是真诚。

说这些呢,并不是为了证明什么,我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我们都在为建设“文明”的写作环境添砖加瓦”。

posted @ 2024-07-27 19:43  廖小凡  阅读(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