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M 事件流
说实话,现在无论是什么框架你都离不开操作DOM啊,毕竟这是你展示的最基本元素,就像人的细胞。想起了dom事件流原理,好多人不明白,只知道click mouseout等实用场景,真要理解和更进一步的前端是要必须:理论+实践 并行的。
当然,DOM事件所囊括的知识较为庞杂,所以本文专注与自己学习时所碰到的难点,DOM事件流。
流的概念,在现今的JavaScript中随处可见。比如说React中的单向数据流,Node中的流,又或是今天本文所讲的DOM事件流。都是流的一种生动体现。至于流的具体概念,我们采用下文的解释:
用术语说流是对输入输出设备的抽象。以程序的角度说,流是具有方向的数据。
事件流之事件冒泡与事件捕获
在浏览器发展的过程中,开发团队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页面中的哪一部分拥有特定的事件?
可以想象画在一张纸上的一组同心圆,如果你把手指放在圆心上,那么你的手指指向的其实不是一个圆,而是纸上所有的圆。放到实际页面中就是,你点击一个按钮,事实上你还同时点击了按钮所有的父元素。
开发团队的问题就在于,当点击按钮时,是按钮最外层的父元素先收到事件并执行,还是具体元素先收到事件并执行?所以这儿引入了事件流的概念。
事件流所描述的就是从页面中接受事件的顺序。
因为有两种观点,所以事件流也有两种,分别是事件冒泡和事件捕获。现行的主流是事件冒泡。
事件冒泡即事件开始时,由最具体的元素接收(也就是事件发生所在的节点),然后逐级传播到较为不具体的节点。
举个栗子,就很容易明白了。
然后,我们给 button 和它的父元素,加入点击事件。
效果如图所示:
在代码所示的页面中,如果点击了button,那么这个点击事件会按如下的顺序传播(Chrome浏览器):
1. button
2. body
3. document
4. window
也就是说,click事件首先在 <button> 元素上发生,然后逐级向上传播。这就是事件冒泡。
事件捕获的概念,与事件冒泡正好相反。它认为当某个事件发生时,父元素应该更早接收到事件,具体元素则最后接收到事件。比如说刚才的demo,如果是事件捕获的话,事件发生顺序会是这样的:
1. window
2. document
3. body
4. button
当然,由于时代更迭,事件冒泡方式更胜一筹。所以放心的使用事件冒泡,有特殊需要再使用事件捕获即可。
DOM事件流
DOM事件流包括三个阶段:
1. 事件捕获阶段
2. 处于目标阶段
3. 事件冒泡阶段
如图所示(图片源于网络,若侵权请告知):
事件捕获阶段
也就是说,当事件发生时,首先发生的是事件捕获,为父元素截获事件提供了机会。
例如,我把上面的Demo中,window点击事件更改为使用事件捕获模式。(addEventListener最后一个参数, 为true则代表使用事件捕获模式 ,false则表示使用事件冒泡模式。不理解的可以去学习一下addEventListener函数的使用)
此时,点击button的效果是这样的。
可以看到,点击事件先被父元素截获了,且该函数只在事件捕获阶段起作用。
处于目标与事件冒泡阶段
事件到了具体元素时,在具体元素上发生,并且被看成冒泡阶段的一部分。随后,冒泡阶段发生,事件开始冒泡。
阻止事件冒泡
事件冒泡过程,是可以被阻止的。防止事件冒泡而带来不必要的错误和困扰。
这个方法就是: stopPropagation()
我们对 button 的click事件做一些改造。
点击后,效果如下图:
不难看出,事件在到达具体元素后,停止了冒泡。但不影响父元素的事件捕获。
小结
事件流:描述的就是从页面中接受事件的顺序。
分有事件冒泡与事件捕获两种。
DOM事件流的三个阶段:
1. 事件捕获阶段
2. 处于目标阶段
3. 事件冒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