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实践总结

一、请回望暑假时的第一次作业,你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想象

1)对比开篇博客你对课程目标和期待,“希望通过实践锻炼,增强计算机专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比目前的所学所练所得,在哪些方面达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

在开篇博客博客中,我对于课程的期待是:在学习这门课中自己能得到锻炼。现在停下脚步,回头观望,自己的能力的确是得到了锻炼。在专业技能方面:自己的编程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学习了新语言Java和新平台Android。其他方面:锻炼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软工实践过程中,自己对于新问题的畏惧感慢慢的减弱了,从前的那个我,对于新问题的出现总是显得很慌张,害怕自己无法解决问题,现在的我,学会通过自主学习相关新知识去解答问题,过程难免磕磕绊绊,但也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领悟到了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这种精神力量是无价的,它对于我之后的学习,工作之路都会有帮助。当然,自己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自己的自制力还不是很强,容易被外界的因素所干扰。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也尚待加强。在团队中我大部分是充当聆听者的身份,因此在之后学习之路上自己要加强表达能力。

2)总结这门课程的实践总结和给你带来的提升,包括以下内容:

  • 统计一下,你在这门软件工程实践中,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2000+

  • 软工实践的各次作业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做一个列表)

     |作业   | 时间        | 
     | ------------- |:-------------:|
     | 软件工程实践准备篇  |240 min |
     |数独    | 	1175 min |
     | 结对第一次作业——原型设计      | 500 min  |  
     | 团队项目选题报告  | 300min,负责选题报告word撰写 |
     | 结对第二次作业——部门与学生的智能匹配   | 2160 min,负责优先算法实现,测试  |
     |  UML设计  |  240min ,负责描绘活动图  |
     |  团队需求分析  |  300min   |
     |  Alpha冲刺  | 10天冲刺,主要负责前端界面设计  |
     | 团队编程  | 240min,实现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 |
     | 软件产品案例分析  |  480min,功能评测,采访,博客记录  |
     | beta冲刺  | 7天冲刺,主要负责消息模块的实现 |
    
  • 哪一次作业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印象最深刻还是团队编程吧。在时间限制的条件下,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任务。通过短暂的商讨,组长分配各个成员的任务,成员间先各司其职,最后进行整合。在限制时间的压力下,组员都奋力苦干,虽然最后的成果有瑕疵,但也是一次难忘的体验。在团队编程过程中,我看到了小组的凝聚力,期间遇到的问题,也在共同努力下去攻克。又一次感受到团队力量的强大->_->

  • 累计花了多少个小时在软工实践上?平均每周花多少个小时?

准确的时间真的是记不得了,只觉得这个学期在软工实践的陪伴下时间过得贼快。不经意之间就已经到了考试月了。在alpha冲刺之前,个人作业和结对作业的工作量还不是很繁重,大概每周花了15个小时在软工实践上。从alpha冲刺开始,面对的是很多是未知的问题,自己得花时间去学习新知识,花时间去填平因为对于刚学的知识的使用不熟练而出现的大坑。每周花在软工实践的时间呈“指数”增长,很多的课余时间都被软工实践充占了。大概每周花了20几个小时在软工实践上。

  • 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 Android Studio
    • IntelliJ IDEA
    • StartUML
    • Navicat For MySQL
    • eclipse
  • 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 Visual studio 性能分析工具
    • 原型设计工具 Axure Rp,墨刀
  • 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 Java,Json
    • Android
  • 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 合理利用第三方开源库
  • 其他方面的提升

    • 自学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 沟通表达能力

二、写下属于自己的人月神话——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 个人项目实践总结: 数独作业是在开学前一周布置的,暑假那么久,自己对于编程也是有点生疏了,正好通过这此项目来重新捡起c++的相关知识。花了一天的时间写出了初始版本,根据作业要求自己使用VS性能分析工具对程序进行性能分析。相比之前自己写程序,只要程序符合要求,就觉得已经完成了。在这次个人项目中自己通过性能分析工具,尝试着去优化算法,提高程序性能,这是之前我写程序所不具有的做法。通过三次优化确定了最后的程序版本。收获的话学习了性能分析工具和慢慢养成优化算法的习惯。

  • 结对项目实践总结:结对编程作业是在国庆假期期间布置的,因此第一次结对编码,和队友间的沟通交流就通过QQ了。结对编程不像之前的个人项目那般单打独斗,我们得统一编程语言,统一代码规范。先建立数据模型,两个人都熟悉数据模型后,就进行任务分配了,队友主要负责输入import的生成,我主要负责优先算法的实现。两个人先各司其职,最后进行整合。国庆假期结束后,和队友聚在一起进行程序测试和修复bug。最后进行程序的提交。体会和收获:第一次尝试结对编码,体验还是不错的。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之强大。问题在谈论交流中变得豁然开朗。自己也在过程中提高了自己书写代码的可读性,毕竟写出“别人看得懂的代码”的能力是得不断培养的。

  • 团队项目实践总结:从选题报告开始,到需求分析,再到UML设计,alpha冲刺,beta冲刺...一路走来,感慨良多。选题报告的答辩,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我怕被我这个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人搞砸。但既来之,则安之。自己还是迎难而上了。UML设计,我负责画活动图,但是图的可读性和美观性不是很好,并且有错误,就得重新画过,我的耐心在这个过程真的是得到了磨炼...Alpha冲刺中我主要负责的是前端界面的设计,在侧滑框的设计和滑动界面的切换中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卡了挺久的时间(看着APP运行突然停止,真的是有点火大…有点绝望),解决的办法就是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一些前人的博客给了我很多启发,通过阅读大佬们的博客,再加上自己上手实践,慢慢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作为一个新手,实现的过程难免辛酸,可期间不乏有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的欣喜。Beta冲刺,我负责的是消息模块,但是与服务器的交互过程真的是让我濒临奔溃边缘,服务器动不动404(绝望中...),到beta冲刺的末段,自己才摸索出一点点门路,因此beta冲刺我对自己十分不满意。好在实现完善距离最后的交付还有一点时间,自己努力去实现完善。体会和收获:团队项目实践的工作量远远超出想象,但也正是软工实践的魅力所在吧。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冲刺阶段真的是与时间赛跑,虽然很累,但是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的身后有一个团队的力量,咬咬牙也就挺过来了。在团队项目实践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明确的分工才能提高效率,一个团队需要分配好每个团队成员的角色,对每个人的任务有清晰的定义,让项目的分工更加明确,才能更好的进行。加强沟通和交流也是一个团队不可或缺的。

三、对下一届实践的建议,或者对于开学初的你,对于大一的你,对于开学初的我,你有什么想建议和告知的呢?对于后来人的期许。 特别地,特别地,下一届要不要中途换队员?

  • 对学弟学妹的建议:要是你想得到锻炼,想提高自己的能力,软工实践值得一练。要是你怕苦怕累,就别选了。(软工实践真的是挺辛苦的)
  • 对学弟学妹的期许:希望你们享受软工实践的过程,学有所得。
  • 对自己未来的期许: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 对于中途换队员的问题,我持反对意见。毕竟大家基本都是第一次接触软件开发,而且开发的过程的时间也是很紧迫的,中途换队员对于新手们无疑是加大了难度。

四、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软件工程实践是大学里少有的认真的团队协作经验。《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参考《构建执法》第17章 人、绩效和职业道德)

  • 萌芽阶段:在进行选题报告的时候,因为是刚组成的团队,大家都比较依赖组长的指导。团队成员都忙着适应团队结构,适应团队角色。
  • 磨合,规范阶段:从UML开始再到alpha冲刺,beta冲刺,小组成员每个人都分配到了一定的任务,小组成员接受了任务,就有了按时交付的责任。团队在alpha冲刺,beta冲刺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具体到每个人应分配到的任务,汇集团队的力量去解决问题。遇到的问题,通过成员之间聆听,讨论去解决。
  • 我觉得团队只到达“创造”初始阶段。

五、怎样证明你学会了软件工程?

  • 我觉得作业的安排就是一个学习软件工程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个人作业,到结对作业,再到团队项目,对于每次作业都认真对待,也许谈不上掌握了软件工程,但也至少摸清了门道。
  • 我们的团队有项目规划,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具体到每个人应分配到的任务,alpha冲刺和beta冲刺的验收也算是定期的进度发布吧。
  • 源代码和相关文档也上传至Github

六、

最后,感谢老师,助教的耐心教导,感谢每一位团队成员的付出。
软工实践告一段落,未来的学习探索之路 to be continued.

posted @ 2018-01-04 21:03  ChenEver  阅读(220)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