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后端面试知识点总结】Java基础
前记
文章内容主要来自cyc大佬的开源项目(项目地址),然后结合自己的面试学习情况做了点补充。从简单的内容开始,希望自己能养成写博客的好习惯吧。
一、数据类型
1.基本类型
数据类型 | byte | char | short | int | float | long | double | boolean |
---|---|---|---|---|---|---|---|---|
大小(bit) | 8 | 16 | 16 | 32 | 32 | 64 | 64 | (未明确规定) |
2.包装类型
基本类型都有对应的包装类型,基本类型与其对应的包装类型之间的赋值使用自动装箱与拆箱完成。
Integer x = 2; // 装箱 调用了 Integer.valueOf(2)
int y = x; // 拆箱 调用了 X.intValue()
3.缓存池
new Integer(123) 与 Integer.valueOf(123) 的区别在于:
- new Integer(123) 每次都会新建一个对象;
- Integer.valueOf(123) 会使用缓存池中的对象,多次调用会取得同一个对象的引用。
Integer x = new Integer(123);
Integer y = new Integer(123);
System.out.println(x == y); // false
Integer z = Integer.valueOf(123);
Integer k = Integer.valueOf(123);
System.out.println(z == k); // true
valueOf() 方法的实现比较简单,就是先判断值是否在缓存池中,如果在的话就直接返回缓存池的内容。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
return new Integer(i);
}
编译器会在自动装箱过程调用valueOf()方法,因此多个值相同且值在缓存池范围内的 Integer实例使用自动装箱来创建,那么就会引用相同的对象。
Integer m = 123;
Integer n = 123;
System.out.println(m == n); // true
在 jdk 1.8 所有的数值类缓冲池中,Integer 的缓冲池 IntegerCache 很特殊,这个缓冲池的下界是 - 128,上界默认是 127,但是这个上界是可调的,在启动 jvm 的时候,通过 -XX:AutoBoxCacheMax=
二、String
1.概览
String 被声明为 final,因此它不可被继承。
在 Java 8 中,String 内部使用 char 数组存储数据(Java 9 之后使用byte 数组)。
public final class String
implements java.io.Serializable, Comparable<String>, CharSequence {
private final char value[];
}
value 数组被声明为 final,这意味着 value 数组初始化之后就不能再引用其它数组。并且 String 内部没有改变 value 数组的方法,因此可以保证 String 不可变。
2.不可变的好处
可以缓存 hash 值
因为 String 的 hash 值经常被使用,例如 String 用做 HashMap 的key。不可变的特性可以使得hash值也不可变,因此只需要进行一次计算。
String Pool 的需要
如果一个 String 对象已经被创建过了,那么就会从 String Pool 中取得引用。只有 String 是不可变的,才可能使用 String Pool。
安全性
String 经常作为参数,String不可变性可以保证参数不可变。例如在作为网络连接参数的情况下如果String是可变的,那么在网络连接过程中,String 被改变,改变String对象的那一方以为现在连接的是其它主机,而实际情况却不一定是。
线程安全
String 不可变性天生具备线程安全,可以在多个线程中安全地使用。
3.String, StringBuffer and StringBuilder
可变性
- String 不可变
- StringBuffer 和 StringBuilder 可变
线程安全
- String 不可变,因此是线程安全的
- StringBuilder 不是线程安全的
- StringBuffer 是线程安全的,内部使用 synchronized 进行同步
4.String Pool
字符串常量池(String Pool)保存着所有字符串字面量(literal strings),这些字面量在编译时期就确定。不仅如此,还可以使用 String 的 intern() 方法在运行过程中将字符串添加到 String Pool 中。
当一个字符串调用 intern() 方法时,如果 String Pool 中已经存在一个字符串和该字符串值相等(使用 equals() 方法进行确定),那么就会返回 String Pool 中字符串的引用;否则,在 String Pool 中添加一个新的字符串,并返回这个新字符串的引用。
下面示例中,s1 和 s2 采用 new String() 的方式新建了两个不同字符串,而 s3 和 s4 是通过 s1.intern() 方法取得一个字符串引用。intern() 首先把 s1 引用的字符串放到 String Pool 中,然后返回这个字符串引用。因此 s3 和 s4 引用的是同一个字符串。
String s1 = new String("aaa");
String s2 = new String("aaa");
System.out.println(s1 == s2); // false
String s3 = s1.intern();
String s4 = s1.intern();
System.out.println(s3 == s4); // true
如果是采用"bbb"这种字面量的形式创建字符串,自动将字符串放入 String Pool 中。(字面量"+"拼接是在编译期间进行的,拼接后的字符串存放在字符串池中;而字符串引用的"+"拼接运算是在运行时进行的,新创建的字符串存放在堆中)
String s5 = "bbb";
String s6 = "bbb";
System.out.println(s5 == s6); // true
在 Java 7 之前,String Pool 被放在运行时常量池中,它属于永久代。而在 Java 7,String Pool 被移到堆中。这是因为永久代的空间有限,在大量使用字符串的场景下会导致 OutOfMemoryError 错误。(若pool没有字符串,1.7前: intern后将字符串复制到pool;1.7:将heap中字符串的引用放入pool)
5.new String("abc")
使用这种方式一共会创建两个字符串对象(前提是 String Pool 中还没有 "abc" 字符串对象)。
- "abc" 属于字符串字面量,因此编译时期会在 String Pool 中创建一个字符串对象,指向这个 "abc" 字符串字面量;
- 而使用 new 的方式会在堆中创建一个字符串对象。
以下是 String 构造函数的源码,可以看到,在将一个字符串对象作为另一个字符串对象的构造函数参数时,并不会完全复制 value 数组内容,而是都会指向同一个 value 数组。
三、运算
1.参数传递
Java 的参数是以值传递的形式传入方法中,而不是引用传递。
在方法中使指针引用其它对象,那么这两个指针此时指向的是完全不同的对象,在一方改变其所指向对象的内容时对另一方没有影响。如果在方法中改变对象的字段值会改变原对象该字段值,因为改变的是同一个地址指向的内容。
2.隐式类型转换
Java 不能隐式执行向下转型,因为这会使得精度降低。(1.1 字面量属于 double 类型,不能直接将 1.1 直接赋值给 float 变量;字面量 1 是 int 类型,因此不能隐式地将 int 类型下转型为 short 类型。)
但是使用 += 或者 ++ 运算符可以执行隐式类型转换。
上面的语句相当于将 s1 + 1 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向下转型:
short s1 = 1;
// s1 = s1 + 1;
但是使用 += 或者 ++ 运算符会执行隐式类型转换。
s1 += 1;
s1++;
上面的语句相当于将 s1 + 1 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向下转型:
s1 = (short) (s1 + 1);
四、继承
1.访问权限
public > protect > default(friendly) > private(范围)
protected 用于修饰成员,表示在继承体系中成员对于子类可见,但是这个访问修饰符对于类没有意义。
如果子类的方法重写了父类的方法,那么子类中该方法的访问级别不允许低于父类的访问级别。这是为了确保可以使用父类实例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子类实例,也就是确保满足里氏替换原则。
字段决不能是公有的,因为这么做的话就失去了对这个字段修改行为的控制,客户端可以对其随意修改。例如下面的例子中,AccessExample 拥有 id 公有字段,如果在某个时刻,我们想要使用 int 存储 id 字段,那么就需要修改所有的客户端代码。
2.抽象类与接口
抽象类
抽象类和抽象方法都使用 abstract 关键字进行声明。如果一个类中包含抽象方法,那么这个类必须声明为抽象类。
抽象类和普通类最大的区别是,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需要继承抽象类才能实例化其子类。
接口
接口是抽象类的延伸,在 Java 8 之前,它可以看成是一个完全抽象的类,也就是说它不能有任何的方法实现。
从 Java 8 开始,接口也可以拥有默认的方法实现,这是因为不支持默认方法的接口的维护成本太高了。在 Java 8 之前,如果一个接口想要添加新的方法,那么要修改所有实现了该接口的类。
接口的成员(字段 + 方法)默认都是 public 的,并且不允许定义为 private 或者 protected。
接口的字段默认都是 static 和 final 的。
比较
- 从设计层面上看,抽象类提供了一种 IS-A 关系,那么就必须满足里式替换原则,即子类对象必须能够替换掉所有父类对象。而接口更像是一种
LIKE-A 关系,它只是提供一种方法实现契约,并不要求接口和实现接口的类具有 IS-A 关系。 - 从使用上来看,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但是不能继承多个抽象类。
- 接口的字段只能是static 和 final 类型的,而抽象类的字段没有这种限制。
- 接口的成员只能是 public 的,而抽象类的成员可以有多种访问权限。
使用选择
使用接口:
- 需要让不相关的类都实现一个方法,例如不相关的类都可以实现 Compareable 接口中的 compareTo() 方法;
- 需要使用多重继承。
使用抽象类:
- 需要在几个相关的类中共享代码。
- 需要能控制继承来的成员的访问权限,而不是都为 public。
- 需要继承非静态和非常量字段。
在很多情况下,接口优先于抽象类。因为接口没有抽象类严格的类层次结构要求,可以灵活地为一个类添加行为。并且从 Java 8 开始,接口也可以有默认的方法实现,使得修改接口的成本也变的很低。
3.super
- 访问父类的构造函数:可以使用 super() 函数访问父类的构造函数,从而委托父类完成一些初始化的工作。
- 访问父类的成员:如果子类重写了父类的某个方法,可以通过使用 super 关键字来引用父类的方法实现。
4.重写与重载
重写(Override)
存在于继承体系中,指子类实现了一个与父类在方法声明上完全相同的一个方法。
为了满足里式替换原则,重写有以下三个限制:
- 子类方法的访问权限必须大于等于父类方法;
- 子类方法的返回类型必须是父类方法返回类型或为其子类型。
- 子类方法抛出的异常类型必须是父类抛出异常类型或为其子类型。
使用 @Override 注解,可让编译器帮忙检查是否满足上面的三个限制条件。
在调用一个方法时,先从本类中查找看是否有对应的方法,如果没有查找到再到父类中查看,看是否有继承来的方法。否则就要对参数进行转型,转成父类之后看是否有对应的方法。总的来说,方法调用的优先级为:
- this.func(this)
- super.func(this)
- this.func(super)
- super.func(super)
重载(Overload)
- 存在于同一个类中,指一个方法与已经存在的方法名称上相同,但是参数类型、个数、顺序至少有一个不同。
- 应该注意的是,返回值不同,其它都相同不算是重载。
五、Object 通用方法
1.equals()
等价与相等
- 对于基本类型,== 判断两个值是否相等,基本类型没有equals() 方法。
- 对于引用类型,== 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引用同一个对象,而 equals() 判断引用的对象是否等价。(Object类中equals使用==实现,两者一样)
实现
- 检查是否为同一个对象的引用,如果是直接返回 true;
- 检查是否是同一个类型,如果不是,直接返回 false;
- 判断每个关键域是否相等。
2.hashCode()
hashCode() 返回散列值,而 equals() 是用来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等价。等价的两个对象散列值一定相同,但是散列值相同的两个对象不一定等价。
在覆盖equals() 方法时应当总是覆盖 hashCode() 方法,保证等价的两个对象散列值也相等。(何时覆盖:希望对象内容一致时便判定对象等价)
新建两个等价的对象,并将它们添加到 HashSet 中。我们希望将这两个对象当成一样的,只在集合中添加一个对象,但是如果没有实现 hasCode() 方法,那么这两个对象的散列值是不同的,最终会导致集合添加了两个等价的对象。
3.toString()
默认返回 ToStringExample@4554617c 这种形式,其中 @ 后面的数值为散列码的无符号十六进制表示。
4.clone()
cloneable
clone() 是 Object 的 protected 方法,它不是 public,一个类不显式去重写 clone(),其它类就不能直接去调用该类实例的 clone() 方法。
应该注意的是,clone() 方法并不是 Cloneable 接口的方法,而是 Object 的一个 protected 方法。Cloneable 接口只是规定,如果一个类没有实现 Cloneable 接口又调用了 clone() 方法,就会抛出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浅拷贝
拷贝对象和原始对象的引用类型引用同一个对象(不复制它所引用的对象)。
深拷贝
拷贝对象和原始对象的引用类型引用不同对象。
clone() 的替代方案
使用 clone() 方法来拷贝一个对象即复杂又有风险,它会抛出异常,并且还需要类型转换。Effective Java 书上讲到,最好不要去使用 clone(),可以使用拷贝构造函数或者拷贝工厂来拷贝一个对象。
六、关键字
1.final
数据
声明数据为常量,可以是编译时常量,也可以是在运行时被初始化后不能被改变的常量。
- 对于基本类型,final 使数值不变;
- 对于引用类型,final 使引用不变,也就不能引用其它对象,但是被引用的对象本身是可以修改的。
方法
声明方法不能被子类重写。
private 方法隐式地被指定为 final,如果在子类中定义的方法和基类中的一个 private 方法签名相同,此时子类的方法不是重写基类方法,而是在子类中定义了一个新的方法。
类
声明类不允许被继承。
2.Static
常用于工具类和程序中的常用的变量。
静态变量
- 静态变量:又称为类变量,也就是说这个变量属于类的,类所有的实例都共享静态变量,可以直接通过类名来访问它。静态变量在内存中只存在一份。
- 实例变量:每创建一个实例就会产生一个实例变量,它与该实例同生共死。
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在类加载的时候就存在了,它不依赖于任何实例。所以静态方法必须有实现,也就是说它不能是抽象方法。
只能访问所属类的静态字段和静态方法,方法中不能this和super关键字。
静态语句块
静态语句块在类初始化时运行一次。
静态内部类
非静态内部类依赖于外部类的实例,而静态内部类不需要。
静态内部类不能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的变量和方法。
静态导包
在使用静态变量和方法时不用再指明 ClassName,从而简化代码,但可读性大大降低。
初始化顺序
静态变量和静态语句块优先于实例变量和普通语句块,静态变量和静态语句块的初始化顺序取决于它们在代码中的顺序。
存在继承的情况下,初始化顺序为:
- 父类(静态变量、静态语句块)
- 子类(静态变量、静态语句块)
- 父类(实例变量、普通语句块)
- 父类(构造函数)
- 子类(实例变量、普通语句块)
- 子类(构造函数)
七、反射
每个类都有一个 Class 对象,包含了与类有关的信息。当编译一个新类时,会产生一个同名的 .class 文件,该文件内容保存着 Class 对象。
类加载相当于 Class 对象的加载,类在第一次使用时才动态加载到 JVM 中。也可以使用 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 这种方式来控制类的加载,该方法会返回一个 Class 对象。
反射可以提供运行时的类信息,并且这个类可以在运行时才加载进来,甚至在编译时期该类的 .class 不存在也可以加载进来。
Class 和 java.lang.reflect 一起对反射提供了支持,java.lang.reflect 类库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个类:
- Field :可以使用 get() 和set() 方法读取和修改Field对象关联的字段;
- Method :可以使用 invoke() 方法调用与 Method 对象关联的方法;
- Constructor :可以用 Constructor 创建新的对象。
反射的优点:
- 可扩展性 :应用程序可以利用全限定名创建可扩展对象的实例,来使用来自外部的用户自定义类。
- 类浏览器和可视化开发环境 :一个类浏览器需要可以枚举类的成员。可视化开发环境(如 IDE)可以从利用反射中可用的类型信息中受益,以帮助程序员编写正确的代码。
- 调试器和测试工具 : 调试器需要能够检查一个类里的私有成员。测试工具可以利用反射来自动地调用类里定义的可被发现的 API 定义,以确保一组测试中有较高的代码覆盖率。
反射的缺点:
尽管反射非常强大,但也不能滥用。如果一个功能可以不用反射完成,那么最好就不用。在我们使用反射技术时,下面几条内容应该牢记于心。
- 性能开销 :反射涉及了动态类型的解析,所以 JVM 无法对这些代码进行优化。因此,反射操作的效率要比那些非反射操作低得多。我们应该避免在经常被执行的代码或对性能要求很高的程序中使用反射。
- 安全限制 :使用反射技术要求程序必须在一个没有安全限制的环境中运行。如果一个程序必须在有安全限制的环境中运行,如 Applet,那么这就是个问题了。
- 内部暴露 :由于反射允许代码执行一些在正常情况下不被允许的操作(比如访问私有的属性和方法),所以使用反射可能会导致意料之外的副作用,这可能导致代码功能失调并破坏可移植性。反射代码破坏了抽象性,因此当平台发生改变的时候,代码的行为就有可能也随着变化。
八、异常
Throwable 可以用来表示任何可以作为异常抛出的类,分为两种: Error 和 Exception。其中 Error 用来表示 JVM 无法处理的错误,Exception 分为两种:
- 受检异常 :要用try…catch语句捕获并进行处理,并且可以从异常中恢复;
- 非受检异常 :是程序运行时错误,例如除 0 会引发 Arithmetic Exception,此时程序崩溃并且无法恢复。
九、泛型
通配符:有两种限定通配符,一种是<? extends T>它通过确保类型必须是T的子类来设定类型的上界,另一种是<? super T>它通过确保类型必须是T的父类来设定类型的下界。另外<?>表示了非限定通配符,因为<?>可以用任意类型来替代。
十、注解
Java 注解是附加在代码中的一些元信息,用于一些工具在编译、运行时进行解析和使用,起到说明、配置的功能。注解不会也不能影响代码的实际逻辑,仅仅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注解通过 @interface关键字进行定义。
元注解有以下几个:
@Retention
说明了这个注解的的存活时间
- RetentionPolicy.SOURCE 注解只在源码阶段保留,在编译器进行编译时它将被丢弃忽视。
- RetentionPolicy.CLASS 注解只被保留到编译进行的时候,它并不会被加载到 JVM 中。
- RetentionPolicy.RUNTIME 注解可以保留到程序运行的时候,它会被加载进入到 JVM 中,所以在程序运行时可以获取到它们。
@Documented
作用是能够将注解中的元素包含到 Javadoc 中去
@Target
指定了注解运用的地方。
- ElementType.ANNOTATION_TYPE 可以给一个注解进行注解
- ElementType.CONSTRUCTOR 可以给构造方法进行注解
- ElementType.FIELD 可以给属性进行注解
- ElementType.LOCAL_VARIABLE 可以给局部变量进行注解
- ElementType.METHOD 可以给方法进行注解
- ElementType.PACKAGE 可以给一个包进行注解
- ElementType.PARAMETER 可以给一个方法内的参数进行注解
- ElementType.TYPE 可以给一个类型进行注解,比如类、接口、枚举
@Inherited
如果一个超类被 @Inherited 注解过的注解进行注解的话,那么如果它的子类没有被任何注解应用的话,那么这个子类就继承了超类的注解。
@Repeatable
注解的值可以同时取多个
十一、面试题补充
1.JDK1.8新特性
Lambda表达式
Lambda其实就是一个匿名函数,Lambda允许将函数作为一个方法的参数,传递进方法当中,我们就把Lambda表达式理解为一个可以传递的代码,这样写出来的代码,就可以做到简洁、灵活。
函数式接口
上面我们接触到了函数式接口这个名词,实际上,上面讲的Lambda表达式需要函数式接口的支持,也就是Lambda表达式的对函数式接口中的方法进行了实现。下面了解一下函数式接口。
- 只包含一个抽象方法的接口,称为函数式接口。
- 可以通过Lambda表达式创建该接口的对象。(若Lambda表达式抛出一个受检异常,那么该异常需要在目标接口的抽象方法上进行声明)。
- 可以在任何函数式接口上使用@FunctionalInterface注解,这样做可以检查它是否是一个函数式接口,同时javadoc也会包含一条声明,说明这个接口是一个函数式接口。
四大函数式接口,消费型接口Consumer<T>,供给型接口Supplier<T>,函数型接口Function<T,R>,断言型接口Predicate<T>
Stream API
射等数据操作。Stream的出现使得对数据源的操作更加高效。Stream是操作数据源(集合、数组等)所生成的元素序列,它不会存储数据,而是对数据进行操作,该操作并不会改变源数组,而是返回一个操作后的一个结果Stream。Stream操作的特点是延迟执行。意味要等到需要结果的时候才会执行,也称“惰性求值”。
操作基本流程:
- 根据数据源获取流Stream。
- 一系列的中间操作,对数据进行处理。
- 终止操作,执行中间的操作链,并产生结果。
接口中的默认方法与静态方法
允许接口中具有具体实现的方法,称该方法为“默认方法”,默认方法的关键字使用default关键字修饰。(类优先原则、接口冲突)
接口允许添加静态方法,这样我们使用接口中方法就可以直接使用接口名.静态方法名调用接口中的方法。
新时间日期API
其他
以上可以都看成语法层面,还有两方面可以阐述:JVM层面,方法区的实现由永久代元空间(静态变量常量池移入堆);API实现层面,包括HashMap(hash函数、扩容方式、红黑树)和ConcurrentMap(CAS+Synchronized)实现。
JDK9新特性
- 接口方法可以使用private来修饰
- 设置G1为JVM默认垃圾收集器
- 支持http2.0的API
JDK10新特性
- 局部变量类型推断,类似JS可以通过var来修饰局部变量,编译之后会推断出值的真实类型
- 并行Full GC,来优化G1的延迟
- 允许在不执行全局VM安全点的情况下执行线程回调,可以停止单个线程,而不需要停止所有线程或不停止线程
JDK11新特性
- ZGC,ZGC可以看做是G1之上更细粒度的内存管理策略。由于内存的不断分配回收会产生大量的内存碎片空间,因此需要整理策略防止内存空间碎片化,在整理期间需要将对于内存引用的线程逻辑暂停,这个过程被称为"Stop the world"。只有当整理完成后,线程逻辑才可以继续运行。(并行回收)
- Flight Recorder(飞行记录器),基于OS、JVM和JDK的事件产生的数据收集框架
JDK12新特性
- Shenandoah GC
- Switch 表达式表达式
- G1收集器的优化
2.Java中的队列
未实现阻塞接口
- LinkedList:双端队列,基于双向链表
- PriorityQueue:优先队列,基于优先级堆
- ConcurrentLinkedQueue:线程安全队列,尾插头删
实现阻塞接口
- ArrayBlockingQueue:基于数组的有界队列
- LinkedBlockingQueue:基于链表的无界队列
- PriorityBlockingQueue:基于优先级堆的无界队列
- DelayQueue:支持延时获取元素的无界队列
- SynchronousQueue:内部无容量
3.反射中Class.forName()和ClassLoader.loadClass()的区别
在java中Class.forName()和ClassLoader都可以对类进行加载。ClassLoader就是遵循双亲委派模型最终调用启动类加载器的类加载器,实现的功能是“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描述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获取到二进制流后放到JVM中。Class.forName()方法实际上也是调用的ClassLoader来实现的。
区别:默认情况下,Class.forName()方法加载类后,还会对类进行初始化,而ClassLoader只进行类的加载(在newInstance中才执行初始化操作)。
4.面向对象三大特性
封装
利用抽象数据类型将数据和基于数据的操作封装在一起,使其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独立实体。数据被保护在抽象数据类型的内部,尽可能地隐藏内部的细节,只保留一些对外的接口使其与外部发生联系。用户无需关心对象内部的细节,但可以通过对象对外提供的接口来访问该对象。
继承
继承实现了 IS-A 关系,例如 Cat 和 Animal 就是一种 IS-A 关系,因此 Cat 可以继承自 Animal,从而获得 Animal 非 private 的属性和方法。
继承应该遵循里氏替换原则,子类对象必须能够替换掉所有父类对象。
Cat 可以当做 Animal 来使用,也就是说可以使用 Animal 引用 Cat 对象。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称为向上转型 。
多态
多态分为编译时多态和运行时多态:
- 编译时多态主要指方法的重载
- 运行时多态指程序中定义的对象引用所指向的具体类型在运行期间才确定
运行时多态有三个条件:
- 继承
- 覆盖(重写)
- 向上转型
5.能不能自己写个类也叫 java.lang.String
可以,但在应用的时候,需要用自己的类加载器去加载,否则,系统的类加载器永远只是去加载 jre.jar 包中的那个java.lang.St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