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6+1+2-事后诸葛亮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2021春软件工程实践|W班(福州大学)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团队作业六——beta冲刺+事后诸葛亮
团队名称 创业6+1+2
其他参考文献 《构建之法》

目录


一、设想和目标

  1.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 我们希望解决消息信息杂、信息乱和获取信息困难的问题
    • 定义明确
    • 典型场景

  2. 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 原计划的前台功能基本完成
    • 基本按照原计划的交付时间交付
    • 由于未发布版本,用户数量暂未达成

    前台功能

    功能模块 完成情况 存在问题
    登录-找回密码 完成
    注册 完成
    浏览消息页面 完成
    浏览消息列表、查看消息详情及删除消息 完成
    浏览任务列表 完成
    搜索任务/帖子 完成
    选择任务/帖子类别 完成
    发布任务/帖子-发布或存为草稿 完成
    浏览任务详情-收藏或获取发任务者联系方式 完成
    浏览帖子详情-收藏、点赞、评论或分享 完成
    浏览个人信息 完成
    设置系统主题 完成
    进行学生认证 完成
    浏览已发布信息-浏览详情或删除 完成
    浏览个人草稿-浏览详情或删除 完成
    设置个人信息-设置密码、用户名、头像或手机号 基本完成,仍存在瑕疵 头像图片上传这块存在瑕疵。
    举报 未完成 任务安排,将安排在Beta阶段和后台一起完成。
  3. 和上一个阶段相比,团队软件工程的质量提高了么? 在什么地方有提高,具体提高了多少,如何衡量的?

    • 软件工程质量较上一个阶段有所提高

    • 在成员个人工作方面:经过上一个阶段,成员们可以较为准确地预计任务完成时间,无需按照alpha最开始,规定的每日工作开始和工作结束时间,成员可根据当日个人安排,动态安排冲刺时间。

    • 在项目管理方面:修改项目管理工具,改成使用禅道进行项目管理。

  4. 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

    • 由于前台功能仍旧存在瑕疵,因此版本尚未发布,无法评估用户行为。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经验:开发成员经过一阶段的磨炼,已经可以很好地预计个人当日开发所需时间。前后端对接在经过上阶段的实践之后,已经修改了沟通方式。
  • 教训:前后端接口对接当中,成员沟通不及时会导致这部分的拖延。项目管理中,没有提前规划好本阶段完成的任务,将会严重影响项目的实际开发
  • 改进
    • 沟通: 在开发阶段要及时关注前后端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对于文档的修改应及时反馈。
    • 合作:在开发阶段,项目管理应当持续调动成员的积极性,适当安排定时定量的线下团队冲刺。
    • 管理:在冲刺前期,制定并确认本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

二、计划

  1.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 有充足的时间做计划
  2.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 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成员们会在开会时提出,并且现场讨论解决方案。
  3.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 原计划的工作基本完成,但仍存在瑕疵。
  4.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 有,具体请查看各成员个人编写的内容。
  5. 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 ​ 清楚
  6. 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 项目遇到了前后端交互中接口对接不顺畅的意外,因为大家经验少,在开发前期没有预估到这个问题的发送。
    • 项目在注册功能遇到了无法使用session的风险,由于开发经验不够
    • 学生认证部分接口设计出现问题,由于教务处在冲刺时突然改版。
  7. 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 在计划中没有留下缓存区,但是在实际开发中,由于本组提早进入冲刺阶段,因此后面遇到问题时,有一两天停止全体冲刺,将时间留给个人对对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
    • 缓冲区有起作用,具体请查看各成员个人编写的内容。
  8. 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 在前后端对接之前,进行更全面的测试。
    • 修改技术实现方式
    • 修改项目部署计划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测试:在与他人进行工作对接之前,对自己负责的部分进行更全面的测试。
  • 缓存区:明确为项目制定缓存时间。

三、资源

该部分由全体成员参与编写,具体内容请查看 (未补偿)

  1.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 时间:团队提早开始冲刺,为后期留下缓冲时间。
    • 技术:在开发前期,开发人员各自进行技术学习。
  2.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 根据以往经验,结合需要完成的任务数(接口、功能等)估计任务所需的时间。
    • 在冲刺开始阶段,精度较差;在冲刺中期,由于有了前期冲刺的经验,精度有所提高;在冲刺后期,正常情况下每日可以估计所需时间,但是当团队遇到风险/出现问题时,需要花费比以往更多的时间。
  3.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 足够
  4.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 偶尔感到我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
    • 由于能力欠缺。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时间估算:提高时间估算的能力,应当将不可估量的因素加入时间估算的条件中。

四、变更管理

  1. 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 团队中需要全体通知的消息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一是在站立式会议时提出;二是在团队群中提出;对于需要公示的信息,例如团队内自评互评表、评分情况等在团队文档中展示。保证每个相关的员工都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 对于需要及时通知的消息,会选择以下两种方式通知:一是在团队群中@相关成员;二是直接私聊该成员。基本保证相关员工及时知道消息。
  2. 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 定义“推迟”:每日制定的任务无法在两次站立式会议之间的时间内完成。
    • 定义“必须实现”:与项目核心需求(整合信息?)有关的功能。
  3. 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 在项目组《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定义了验收标准及成绩评定,定义清晰明确。
  4. 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 在开发之前,对于可能遇到的变更没有制定完善的应急计划。
    • 在开发阶段,对于实际遇到的变更,会立即讨论应急方案,保证及时解决。
  5. 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 成员对于修改的原型都会欣然介绍。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制定应急计划:项目组将在冲刺之前制定,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的现实处理的应急计划

五、设计/实现

  1. 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 是在开发阶段开始前设计,由本组三位同学完成。
    • 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
  2. 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 没有
  3. 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比较项目开始的 UML 文档和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如何产生的?是否要更新 UML 文档?

    • 单元测试:有效
    • UML:在实现过程中,前期设计的类图和各个功能的活动图在实际开发中起作用,并有效提高成员们开发效率。
  4. 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 前后端交互。前后端对于接口的修改,没有及时在接口文档中体现,导致两端在对接的时候经常出现bug,例如,传输的数据无法传输到后台。
    • 由于该版本上尚未发布,暂无法评估发布后遇到的bug。
  5. 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 严格执行代码规范。
    • 在冲刺前期,时间比较富裕的时候,有进行代码复审。
    • 在冲刺后期,由于成员忙于解决bug,没有进行完整的代码复审。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问题的产生是一环套一环的,在开发前期,前后端对接口的修改,没有及时将修改结果反馈到接口文档中,导致后期两端对接时经常出现bug。

六、测试/发布

  1.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团队安排了一个测试计划,具体请查看团队测试文档

  2.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 团队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制定了各类验收标准。
    • 在冲刺最后半天进行验收测试,评定等级为良好
  3. 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测试类型 测试工具
    单元测试 Junit、chorme浏览器、firefox浏览器
    功能测试 iphone6\华为、chorme的插件React Dev、firefox浏览器
    接口测试 Postman、浏览器自带的检查、knife4j
    集成测试 iphone6\华为
  4.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Performance)的?压力测试(Stress Test)呢? 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 前后端均有使用对应工具对软件的性能进行测试,但尚未进行压力测试。
    • 测试工作有效,但是测试用例设计地不够精细,曾出现测试结果中测出问题时,并不清楚具体出问题的地方。
  5. 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 尚未发布。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软件测试需要随着软件开发一同进行,对各位成员每日的成功进行及时的测试,可以更好地保证项目进度。
  • 如果重来一遍,我们已经对测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每日进行测试的效率将会提高。同时,应对测试用例的设计多下功夫,争取在测试过程中精准地致命出现问题的地方,避免无用的修改及再测试。

七、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1. 团队的每个角色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人尽其才?

  • 团队首先确定是分前端和后端开发,然后,开小组会议讨论个人分工。

  • 在组内,每个人都担任自己选择的角色,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到人尽其才,各有所得。

  1. 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吗?

  • 有的。当项目组成员出现Bug的时候,其他同学在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下,会帮助解决Bug
  1. 当出现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 首先,团队在项目管理和前后端合作都选择了线上文档的方式进行交流。每日会议通知会发在qq群中,一些公告会发布在qq群或团队统一编写站立式会议内容的编辑器(hedgedoc)中,保证全员知晓公告。

八、会议记录

在这部分,将展示各位成员在“事后诸葛亮”会议中编写的内容。

【珏 - 061800217】

  1. 计划
  •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如果有没做完,为什么?

答:我的计划是对项目进行一系列测试:单元测试,接口测试,功能测试,界面测试,集成测试和压力测试,最后两项测试任务没有全部完成,因为项目存在一些小瑕疵需要改进,将后两项测试的部分内容挪到下阶段进行。

  • 有没有发现你无用功?具体描述一下

答:有,在刚开始使用项目管理工具的时候,由于该平台属于新型平台,暂时没有关于敏捷模型使用的手册,于是自行学习和使用了一段时间,但是其中有很多功能用不上/不需要。有时候,在做事情之前,没有先考虑任务的进行和想要获取的结果,抓不住完成过程中的重点,导致做了很多无用功,比如在制作团队成员自评互评表时,没有仔细思考本阶段对于开发人员比较需要注重的工作质量,因此设计的第一版评分表并不契合当前团队状况。

  •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是否每一项任务都定义清楚,对于“完成”有明确的定义?

答:是的,在冲刺之前,项目组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定义了各页面的输入输出,并制定验收标准。

  •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是否遇到了没有估计到的风险,是什么风险呢?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答:团队合作过程中遇到了关于前后端连接,连接花费了比预估更多的时间的风险。没有估计到是因为成员经验较浅,没有估计到zhg

  • 在你的计划中是否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吗?

答:在我的计划中没有明确定义缓冲区,但是在实际开发中,会根据实际情况留出缓冲时间,并且起到作用了。

  • 你对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答:将明确定义缓冲区,合理预估个人工作所需时间,并且明确定义团队每日冲刺任务,避免“加班”。

  • 你在Alpha中学习到了什么,如果历史重来一遍,你会做出什么改进?

答:学习到应当明确地为团队和个人定义缓冲区。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会在冲刺阶段开始前制定缓存时间,并在开发阶段中严格按照计划推进团队进度。

  1. 资源
  • 你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完成各项任务?(时间,技术等等)

答:是

  • 你是如何估计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精度如何?

答:估计任务所需时间主要是根据任务量结合各成员开发情况。由于开发情况无法准确估计,精度一般

  •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答:足够

  •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为什么?

答:没有

  • 就以上四个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教训,如果历史重来一遍,你会做出什么改进?

答:在开始做事情之前,先考虑需要经过那些部分,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果历史重来,我希望能更好地估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并且使用估算的时间激励自己提高效率。

  1. 设计、实现
  • 设计或实际编码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例如,代码风格不同)

答:无

  • 你是否对自己的代码进行代码复审,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答:无


【九歌 - 111801429】

  1. 计划
  •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如果有没做完,为什么?

答:原计划是完成帖子和任务相关的页面,最后都做完了,好耶!

  •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无用功?具体描述一下

答:有的。在编写前端的接口设置的时候,是按照之前设计好的接口文档编写的。但是,后端在实际实现的过程中,并不完全按照接口文档编写。而前端又不知道,所以在联调的时候,这部分的编写就全部都得重新写。

  •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是否每一项任务都定义清楚,对于“完成”有明确的定义?

答:每项任务定义清楚,对于“完成”的定义即在没有出现明显bug的情况下实现该项任务。

  •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是否遇到了没有估计到的风险,是什么风险呢?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答:注册功能差点无法使用。因为在计划使用session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跨域之后无法携带session的问题。

  • 在你的计划中是否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吗?

答:有留下缓冲区,并有发挥作用,利用缓冲区的时间加上了动画。

  • 你对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答:尽量在计划前期把任务做完,并预留一定的时间用于后期的一个机动。

  • 你在Alpha中学习到了什么,如果历史重来一遍,你会做出什么改进?

答:学习到了react的相关插件的用法。如果重来一遍的话,应该改进关于react的组件复用。

  1. 资源
  • 你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完成各项任务?(时间,技术等等)

答:有的。只要不摸鱼,时间就是有的。有了时间,总能通过自学、百度或者问同学的方式解决技术问题。

  • 你是如何估计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精度如何?

答:通过以前做项目的经验。由于react是刚学的,最开始的时间精度会比较差。之后一两天,就会比较准确些。

  •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答:足够。

  •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为什么?

答:不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做。

  • 就以上四个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教训,如果历史重来一遍,你会做出什么改进?

答:在刚开始一个项目的时候,要先给自己预留足够的时间。毕竟,计划跟实际还是会有差距的。

  1. 设计、实现
  • 设计或实际编码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例如,代码风格不同)

答:没有。在设计阶段就已经规定了代码规范。

  • 你是否对自己的代码进行代码复审,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答:有的。通过与之前写的代码规范进行比对,并严格执行代码规范。


【蔡家鑫 - 221801113】

  1. 计划
  •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如果有没做完,为什么?

答:原计划的工作基本上算是做完了,不过移动端的一个小功能在某些机型上还是有点小bug,具体原因还在研究。

  •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无用功?具体描述一下

答:基本上是没有吧。

  •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是否每一项任务都定义清楚,对于“完成”有明确的定义?

答:定义挺清楚的。

  •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是否遇到了没有估计到的风险,是什么风险呢?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答:注册功能吧,因为本地测试的时候session不会丢失,高版本Goggle好像对用户的隐私有了更好保护,导致session获取不到。这个还是因为开发经验不够的原因吧。还有就是学生认证部分吧,在冲刺前已经把接口都封装好了,但教务处在冲刺时突然改版,原先接口不能用了,接口就要重写。这个确实感觉属于偶然事件,并没有估计到。

  • 在你的计划中是否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吗?

答:还是留有几天的缓冲区,挺有作用的,虽然之前写的认证接口不能用了,但还是有时间修改接口的。

  • 你对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答:像alpha一样在ddl之前留有一定时间

  • 你在Alpha中学习到了什么,如果历史重来一遍,你会做出什么改进?

答:写完一个版本最好就直接部署上去进行测试,本地测试可能和部署上去的并不一样。

  1. 资源
  • 你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完成各项任务?(时间,技术等等)

答:有的,时间技术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 你是如何估计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精度如何?

答:估计还是有点不准,有点高估自己水平了,没有把可能遇到bug算在呢,都是以理想状态去估计,感觉就会遇到很多奇奇怪怪的bug。

  •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答:还是足够的。

  •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为什么?

答:应该没有吧,大家都可以完成自己的事情。

  • 就以上四个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教训,如果历史重来一遍,你会做出什么改进?

答:不能太想当然,还是要在估计时间的时候预留一点时间。

  1. 设计、实现
  • 设计或实际编码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例如,代码风格不同)

答:还是没有的,因为每个人负责的模块之间交叉还是比较少的,而且事先规定过代码风格,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 你是否对自己的代码进行代码复审,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答:代码规范有严格执行,复审在冲刺开始前还有做,后面感觉要加快进度就并没有自己进行复审了。


【陈毅力 - 221801128】

  1. 计划
  •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如果有没做完,为什么?

答:原计划的工作是做完了,但是代码仍需优化,且消息的长轮询当时是觉得没必要做,这段时间可以考虑一下。

  •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无用功?具体描述一下

答:有,在调用接口前对变量定义的时候按照之前的接口文档编写。由于后端后来对接口文档的更改,未能及时变动。所以在对接的时候,数据的定义得重新按照返回的数据格式编写。

  •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是否每一项任务都定义清楚,对于“完成”有明确的定义?

答:在没有明显的bug下能够使用相应功能。

  •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是否遇到了没有估计到的风险,是什么风险呢?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答:

  • 在你的计划中是否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吗?

答:有的,利用这段时间更改了部分功能的展示形式(如徽标的显示位置)、也修改了点击已读,数据库会出现多条信息的bug,及时与后端组人员沟通解决。

  • 你对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答:尽量前期将自己部分的任务完成。

  • 你在Alpha中学习到了什么,如果历史重来一遍,你会做出什么改进?

答:学会了使用React对组件的调用,重来的话也许会使用函数式组件完成编写(据说更好)

  1. 资源
  • 你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完成各项任务?(时间,技术等等)

答:有,技术也一边做一边在多学一点。

  • 你是如何估计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精度如何?

答:估计是按理想状态(一切顺利的情况)去估计,实际上编写完会出现许多奇奇怪怪的bug,解决花费了较多时间。

  •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答:足够。

  •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为什么?

答:没有,各司其职,目前来看效率还不错。

  • 就以上四个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教训,如果历史重来一遍,你会做出什么改进?

答:估计任务时间时要将bug等异常因素考虑清楚,再制定自己的编码计划。

  1. 设计、实现
  • 设计或实际编码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例如,代码风格不同)

答:没有,项目开始前有进行对代码风格的制定。

  • 你是否对自己的代码进行代码复审,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答: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对于代码复审由于技术一般,且花在解决问题上的时间较多就没有进行。


【唐凯秦 - 221801120】

  1. 计划
  •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如果有没做完,为什么?

答:都做完了。

  •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无用功?具体描述一下

答:有的,在编写service层的方法时,其实有的方法可以直接复用父类的方法,但是因为对新技术mybatis-plus掌握的还不够,所以浪费了一些时间。还有就是接口设计的时候不太合理,在和前端对接的时候才发现,所以在接口设计上也做了一些无用功。

  •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是否每一项任务都定义清楚,对于“完成”有明确的定义?

答:挺清楚的。

  •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是否遇到了没有估计到的风险,是什么风险呢?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答:有的,在接口对接时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想象中前后端对接应该是很快的,但是实际上却花了很长的时间。

  • 在你的计划中是否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吗?

答:有留下缓冲区,起作用了,利用这段时间修改对接遇到的问题。

  • 你对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答:尽量尽早完成任务,给自己预留更多的缓冲区。

  • 你在Alpha中学习到了什么,如果历史重来一遍,你会做出什么改进?

答:学习了springboot和mybatis-plus的使用。改进一下代码,有存在一些冗余代码,希望可以提高代码质量。

  1. 资源
  • 你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完成各项任务?(时间,技术等等)

答:资源还是挺充足的,边做边学,遇到问题可以和组内成员讨论。

  • 你是如何估计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精度如何?

答:我是按任务数(接口数)来估计的,感觉这样估计还是不太合理,接口的复杂程度不一,而且在编写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估计出来与实际情况多少有些不符。

  •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答:足够。

  •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为什么?

答:如果让一个对本次技术栈掌握更好的人来做我的工作,应该会更有效率。但是在这次冲刺中,我们团队成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这才更好地完成了任务。

  • 就以上四个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教训,如果历史重来一遍,你会做出什么改进?

答:还要提高估算方面的能力,对时间的安排合理一些,避免后期手忙脚乱。

  1. 设计、实现
  • 设计或实际编码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例如,代码风格不同)

答:有遇到代码风格不同的问题。

  • 你是否对自己的代码进行代码复审,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答:代码规范有严格执行,代码复审前期时间比较富余的时候还有考虑,后期就忙着解决bug,有所缺失。


【许晓蕾 - 221801119】

  1. 计划
  •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如果有没做完,为什么?

答:都做完了。

  •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无用功?具体描述一下

答:后来才发现service层的部分函数其实没有必要写,可以使用封装好的方法。

  •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是否每一项任务都定义清楚,对于“完成”有明确的定义?

答:是的。

  •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是否遇到了没有估计到的风险,是什么风险呢?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答:没有。

  • 在你的计划中是否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吗?

答:有的。首先,缓冲区的存在让我在前期写代码的时候比较安心,不会担心临近DDL却无法完成自己的任务。其次,缓冲区的存在也给了我比较充裕的时间可以与前端对接接口、修正bug。

  • 你对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答:尽量尽早完成任务,给自己预留更多的缓冲区,以免以后手忙脚乱。同时,临近期末,需要协调好复习与冲刺的时间。

  • 你在Alpha中学习到了什么,如果历史重来一遍,你会做出什么改进?

答:学习了接口测试。如果历史重来一遍,会进行更全面的测试,比前端对接的同学先一步发现程序的bug。

  1. 资源
  • 你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完成各项任务?(时间,技术等等)

答:确实拥有足够的资源。

  • 你是如何估计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精度如何?

答:一般是在已经完成任务的一小部分后,才能大致估计出所需时间,但是最后实际需要的时间一般比预估的长一些。

  •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答:足够。

  •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为什么?

答:是的,因为能力有欠,不太能扛起“只有我做而别人不能”的活。

  • 就以上四个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教训,如果历史重来一遍,你会做出什么改进?

答:进行更全面的测试。

  1. 设计、实现
  • 设计或实际编码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例如,代码风格不同)

答:写接口时,如果把数据包装成接口文档中设计的形式会很不方便。最终和前端同学沟通了一下,调整了数据返回格式。

  • 你是否对自己的代码进行代码复审,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答:代码规范有严格执行,也有进行代码复审。


【谢雨欣 - 221801119】

  1. 计划
  •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如果有没做完,为什么?

答:做完了。

  •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无用功?具体描述一下

答:service层的部分函数其实没有必要写,可以使用封装好的方法。

  •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是否每一项任务都定义清楚,对于“完成”有明确的定义?

答:是的呀。

  •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是否遇到了没有估计到的风险,是什么风险呢?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答:暂时没有。

  • 在你的计划中是否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吗?

答:有的,提前预留一些缓冲区,可以让我们更多的时间修改BUG。

  • 你对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答:提前开始规划,尽早完成任务,预留更多的时间完善和改进项目。

  • 你在Alpha中学习到了什么,如果历史重来一遍,你会做出什么改进?

答:学会了使用postman进行接口测试;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会更认真进行接口测试,确保在前后端对接的时候不再出现bug。

  1. 资源
  • 你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完成各项任务?(时间,技术等等)

答:有足够的资源。

  • 你是如何估计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精度如何?

答:一般是在已经完成任务的一小部分后,实际精度还是根据项目情况吧。

  •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答:足够。

  •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为什么?

答:是的,因为能力欠缺。

  • 就以上四个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教训,如果历史重来一遍,你会做出什么改进?

答:进行更全面的测试!

  1. 设计、实现
  • 设计或实际编码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例如,代码风格不同)

答:写接口时,如果把数据包装成接口文档中设计的形式会很不方便。最终和前端同学沟通了一下,调整了数据返回格式。

  • 你是否对自己的代码进行代码复审,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答:代码规范有严格执行,也有进行代码复审。


【黄贸之 - 221801318】

  1. 计划
  •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如果有没做完,为什么?

答:工作都按照计划完成了。

  •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无用功?具体描述一下

答:有。邮箱验证码验证这个功能的实现,我最初使用的是session来暂时存储信息,但是后面在测试的时候发现高版本的Chrome浏览器把这块功能给禁用了,导致我不得不绕过session进行邮箱验证码验证。

  •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是否每一项任务都定义清楚,对于“完成”有明确的定义?

答:是。按照功能点可以实现预期功能视为完成。

  •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是否遇到了没有估计到的风险,是什么风险呢?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答:暂时没有。

  • 在你的计划中是否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吗?

答:有,缓冲区可以让我进行思考,思考现有实现方案能否进行优化。

  • 你对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答:增加计划缓冲区的时间,因为总有奇奇怪怪的因素会耽误项目进程。

  • 你在Alpha中学习到了什么,如果历史重来一遍,你会做出什么改进?

答:学到了项目计划安排。如果重来一遍的话,我会对自己的任务进行更细化更可实现的安排。

  1. 资源
  • 你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完成各项任务?(时间,技术等等)

答:有。

  • 你是如何估计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精度如何?

答:凭借经验,精度会出现误差,因为会有BUG出现,而修改这些BUG会花费计划之外的时间。

  •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答:足够。

  •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为什么?

答:有,因为刚开始接口对接的时候有一些接口不是我负责编写的,但是实际上是我在负责对接。这样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底层代码不是我写的,只是这个底层代码在实现时有调用我写的方法类,导致常常是底层代码出问题而不是我的方法类出问题,我要修改底层代码需要先读懂,这增加了不必要的时间开销。

  • 就以上四个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教训,如果历史重来一遍,你会做出什么改进?

答:严格实施接口编码是谁负责的,这个接口与前端对接也是该同学负责。

  1. 设计、实现
  • 设计或实际编码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例如,代码风格不同)

答:没有。

  • 你是否对自己的代码进行代码复审,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答:复审过,通过Alibaba的一个代码规范插件进行代码复审。理论上我自己负责的部分大部分代码执行了代码规范。

posted @ 2021-06-09 15:44  创业6+1+2  阅读(111)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