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考试课后习题复习

第一章

1.试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主要表现在:CPU 的

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

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2. 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

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置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

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置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针对及时处理问题,

应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并且为每个作业分配一个时间片,允许作业只在自己

的时间片内运行,这样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

3.为什么要引入实时OS?

答:实时操作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

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引入实时OS 是为了满足应用的需求,更好地满

足实时控制领域和实时信息处理领域的需要。

4.什么是硬实时任务和软实时任务?试举例说明。

答:硬实时任务是指系统必须满足任务对截止时间的要求,否则可能出现难以预测的结果。

举例来说,运载火箭的控制等。

软实时任务是指它的截止时间并不严格,偶尔错过了任务的截止时间,对系统产生的影

响不大。举例:网页内容的更新、火车售票系统。

5. 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

答:(1)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受

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

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有的要低于100微妙。

(2)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

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和资源共享等服务。

(3)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

的可靠性。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实时系统

中,往往都采取了多级容错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及数据的安全性。

6. 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7. 是什么原因使操作系统具有异步性特征?

答:操作系统的异步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进程的异步性,进程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二是进程的不可再现性,即程序执行的结果有时是不确定的,三是程序执行时间的不可预知性,即每个程序何时执行,执行顺序以及完成时间是不确定的。

8.处理机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处理机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进程管理、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处理机调度;

进程管理:为作业创建进程,撤销已结束进程,控制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转换。

进程同步:为多个进程(含线程)的运行进行协调。

通信:用来实现在相互合作的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处理机调度:

1)作业调度:从后备队里按照一定的算法,选出若干个作业,为他们分配运行所需

的资源(首选是分配内存)。

2)进程调度:从进程的就绪队列中,按照一定算法选出一个进程,把处理机分配给

它,并设置运行现场,使进程投入执行。

9.

内存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又叫存储器管理功能)

答:内存管理的主要功能有: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和内存扩充。

内存分配:为每道程序分配内存。

内存保护:确保每道用户程序都只在自己的内存空间运行,彼此互不干扰。

地址映射:将地址空间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空间与之对应的物理地址。

内存扩充:用于实现请求调用功能,置换功能等。

 

第二章:

1.什么是进程?

由程序,数据,PCB构成了进程实体,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为了使程序并发执行,并且可以对并发执行的程序加以描述和控制,人们引入“进程”概念。

2.试从动态性,并发性和独立性上比较进程和程序?

答:(1)动态性是进程最基本的特性,表现为由创建而产生,由调度而执行,因得不到资源

而暂停执行,由撤销而消亡。进程有一定的生命期,而程序只是一组有序的指令集合,是静

态实体。

(2)并发性是进程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OS 的重要特征。引入进程的目的正是为了使

其程序能和其它进程的程序并发执行,而程序是不能并发执行的。

(3)独立性是指进程实体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也是系统中独立获得资源和独

立调度的基本单位。对于未建立任何进程的程序,不能作为独立单位参加运行。

3.

试说明PCB 的作用,为什么说PCB 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

答:PCB 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作用是使一个在

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成为能与其它进程

并发执行的进程。OS是根据PCB对并发执行的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

4.PCB中的信息

其信息包括四大块:进程标识符,处理机状态,进程调度信息,进程控制信息。

PCB为进程管理提供的信息有:通用寄存器,指令计数器,程序状态字,用户栈指针

进程调度:进程状态,进程优先级,事件,其他信息。

5.进程控制块的组织方式有哪几种?

线性方式,链接方式,索引方式

6.(AND)

什么是AND信号量?试利用AND信号量写出生产者一消费者问题的解法。

答:为解决并行带来的死锁问题,在wait 操作中引入AND 条件,其基本思想是将进

程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临界资源,一次性地全部分配给进程,用完后一次性释放。

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可描述如下:

int i=0,out=0;

item buffer[n];

semaphore mutex =1,empty=n,full=0;

void producer(){

    do{

           producer an item nextp;

           ...

           Swait(empty,mutex);

           buffer[in]=nextp;

           in=(in+1)%n;

           Ssignal(mutex,full);

      }while(TRUE);

}

void consumer(){
  do{

          Swait(full,mutex);   

      nextc=buffer[out];

          out=(out+1)%n;

           Ssignal(mutex,empty);

          consumer the item in nextc;

          ...

    }while(TRUE);

}

 

 

7.(信号量集)

什么是信号量集?试利用信号量集写出读者一写者问题的解法。

答:对AND信号量加以扩充,形成的信号量集合的读写机制。

解法:

int RN;

semaphore L=RN,mx=1;

void Reader(){

do{

     Swait(L,1,1);

     Swait(mx,1,0);

     ...

    perform read operation;

   ...

   Ssignal(L,1);

  }while(TRUE);

}

void Writer(){
   do{

           Swait(mx,1,1;L,RN,0);

            perform write operation;

           Ssignal(mx,1);

          }while(TRUE);

}

void main(){

   cobegin

        Reader();Writer();

    coend

}


8(整型)

你认为整型信号量机制是否完全遵循了同步机构的四条准则?

答:整型信号量机制不完全遵循同步机制的四条准则,它不满足“让权等待”准则

 

关于信号量问题查看第二章19以后

第三章

1.

高级调度与低级调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中级调度?

答:高级调度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某种算法,把外存上处于后备队列中的那些作业调入内存。

低级调度是保存处理机的现场信息,按某种算法先取进程,再把处理器分配给进程。

引入中级调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使那些暂时不能运行的进程不再占用内存资源,将它们调至外存等待,把进程状态改为就绪驻外存状态或挂起状态。
 

2.

何谓死锁?产生死锁的原因和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

态时,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产生死锁的原因为竞争资源和进程间推进顺序非法。其必要条件是:互斥条件、请求和

保持条件、不可抢占条件、循环等待条件。
 

第四章

1.

为什么要引入动态重定位?如何实现?

答: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每当访问指令或数据时,将要访问的程序或数据的逻辑地址转换成

物理地址,引入了动态重定位;

具体实现方法是在系统中增加一个重定位寄存器,用来装入程序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

程序执行时,真正访问的内存地址是相对地址与重定位寄存器中的地址相加之和,从而实现

动态重定位。
2.

在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回收内存时,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应怎样处理这些情况?

答:在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回收内存时可能出现4种情况:

(1)回收区前邻空闲区。将回收区与前邻空闲区合并,将前邻空闲区大小修改为两者之和。

(2)回收区后邻空闲区。将两区合并,改后邻空闲区始址为回收区始址,大小为两者之和。

(3)回收区前后均邻空闲区。将三个分区合并,修改前邻空闲区大小为三者之和。

(4)回收区前后均不邻空闲区。为回收区设置空闲区表项,填入回收区始址和大小并插入

空闲区队列。
3.

分区存储管理中常用那些分配策略?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基于空闲分区链的内存分配与回收算法的应用实例:首次适应法,循环首次适应法,最佳适应法)

答:分区存储管理中的常用分配策略: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

首次适应算法优缺点:保留了高址部分的大空闲区,有利于后来的大型作业分配;低址部分不断被划分,留下许多难以利用的小空闲区,每次查找都从低址开始增加了系统开销。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优缺点:内存空闲分区分布均匀,减少了查找系统开销;缺乏大空闲分区,导致不能装入大型作业。

最佳适应算法优缺点:每次分配给文件的都是最适合该文件大小的分区,内存中留下许多难以利用的小空闲区。

最坏适应算法优缺点:剩下空闲区不太小,产生碎片几率小,对中小型文件分配分区操作有利;存储器中缺乏大空闲区,对大型文件分区分配不利。
4.

较详细的说明引入分段存储管理是为了满足用户哪几方面的需要。

答:

1) 方便编程。用户通常把自己的作业按照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段,每段都从0 编址,并

有自己名字和长度。因此,希望要访问的逻辑地址是由段名和段内偏移量决定。

2) 信息共享。在实现对程序和数据的共享时,是以信息逻辑单位为基础。分页系统中的页

是存放信息的物理单位,无完整意义,不便于共享;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为了实现段

的共享,希望存储管理能与用户程序分段的组织方式相适应。

3) 信息保护。对信息的逻辑单位进行保护,分段能更有效方便地实现信息保护功能。

4) 动态增长。在实际应用中,有些段特别是数据段,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增长,事先又无

法确切知道增长多少。分段存储管理方式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

5) 动态链接。运行时先将主程序对应的目标程序装入内存并启动运行,运行过程中又需要

调用某段时,才将该段调入内存链接。所以动态链接也要求以段作为管理单位。
 

5.

在具有快表的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中,如何实现地址变换?

答:在CPU给出有效地址后,由地址变换机构自动将页号P送入高速缓冲寄存器,并将此

页号与高速缓存中的所有页号比较,若找到匹配页号,表示要访问的页表项在快表中。可直

接从快表读出该页对应物理块号,送到物理地址寄存器中。如快表中没有对应页表项,则再

访问内存页表,找到后,把从页表项中读出物理块号送地址寄存器;同时修改快表,将此页

表项存入快表。但若寄存器已满,则OS必须找到合适的页表项换出。
6.

试全面比较连续分配和离散分配方式.

答:

(1)连续分配是指为一个用户程序分配一个连续的地址空间,包括单一和分区两种分配方

式。单一方式将内存分为系统区和用户区,最简单,只用于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分区方

式分固定和动态分区。

(2)离散分配方式分为分页、分段和段页式存储管理。分页式存储管理旨在提高内存利用

率,分段式存储管理旨在满足用户(程序员)的需要,段页式存储管理则将两者结合起来,具

有分段系统便于实现、可共享、易于保护和动态链接等优点,又能像分页系统很好解决外部

碎片及为各段可离散分配内存等问题,是比较有效的存储管理方式;

7.

可采用哪几种方式将程序装入内存?它们分别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 (1)绝对装入方式,只适用于单道程序环境。

(2)可重定位装入方式,适用于多道程序环境。

(3)动态运行时装入方式,用于多道程序环境;不允许程序运行时在内存中移位置。

 

第五章:

1.

虚拟存储器有哪些特征?其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答:虚拟存储器有多次性、对换性、虚拟性三大特征。最本质的特征是虚拟性。

2.

实现虚拟存储器需要哪几个关键技术?

答:

(1)在分页请求系统中是在分页的基础上,增加了请求调页功能和页面置换功能所形成的

页式虚拟存储系统。允许只装入少数页面的程序(及数据),便启动运行。

(2)在请求分段系统中是在分段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请求调段及分段置换功能后形成的

段式虚拟存储系统。允许只装入少数段(而非所有段)的用户程序和数据,即可启动运行。3.

3.

在请求分页系统中,页表应包括哪些数据项?每项的作用是什么?

答:页表应包括:页号、物理块号、状态位P、访问字段A、修改位M和外存地址。

其中状态位P 指示该页是否调入内存,供程序访问时参考;访问字段A 用于记录本页在一

段时间内被访问的次数,或最近已有多长时间未被访问,提供给置换算法选择换出页面时参

考;修改位M 表示该页在调入内存后是否被修改过;外存地址用于指出该页在外存上的地

址,通常是物理块号,供调入该页时使用。
4.

在请求分页系统中,常采用哪几种页面置换算法?

答:采用的页面置换算法有:最佳置换算法和先进先出置换算法,最近最久未使用(LRU)置换算法,Clock置换算法,

最少使用置换算法,页面缓冲算法等。

5.

有一个虚拟存储系统, 每个进程在内存占有3块内存块,刚开始时内存块为空。有以下访页序列:

       1、5、4、1、2、3、2、1、5、4、2、4、6、5、1

    试给出下列情形下的缺页次数和缺页中断率。

   (1)系统采用先进先出(FIFO)淘汰算法.

   (2)系统采用最近最少使用(LRU)淘汰算法.

(1)1  5  4  1  2  3  2  1  5  4  2  4  6  5  1

  解 1  5  4  4  2  3  3  1  5  4  2  2  6  5  1

        1  5  5  4  2  2  3  1  5  4  4  2  6  5

           1  1  5  4  4  2  3  1  5  5  4  2  6

     *  *  *  +  *  *  +  *  *  *  *  +  *  *  *

  中断率:12/15=0.8

  1.   1  5  4  1  2  3  2  1  5  4  2  4  6  5  1

  解 1  5  4  4  4  3  3  3  5  5  5  5  6  6  6

        1  5  5  2  2  2  2  2  4  4  4  4  4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5  5

     *  *  *  +  *  *  +  +  *  *  *  +  *  *  *

中断率:11/15=

第六章

1.

有哪几种I/O控制方式?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共有四种I/O 控制方式。

(1)程序I/O 方式:早期计算机无中断机构,处理机对I/O设备的控制采用程序I/O方式或称忙等的方式。

(2)中断驱动I/O 控制方式:适用于有中断机构的计算机系统中。

(3)直接存储器访问(DMA)I/O 控制方式:适用于具有DMA控制器的计算机系统中。

(4)I/O 通道控制方式:具有通道程序的计算机系统中。

 

第七章

1.

何为文件逻辑结构?何为文件的物理结构

文件的逻辑结构是指从用户的观点出发所观察到的文件组织形式,也就是用户可以直接

处理的数据及其结构,它独立于物理特性,而文件的物理结构则是指文件在外存上的

存储组织形式,与存储介质的存储性能有关。

 

 

 

 

 

 

posted @ 2019-11-18 21:21  ch_musk  阅读(124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